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1996,(1):41-41
小龍坎小學現有二十九個教學班,學生一千三百八十名,教職員工八十名,其中高級職稱三十一名;有一名教師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這所學校歷來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曾獲得省"軍民共建"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稱號;"注音識字,提前讀寫"語文教學改革實驗榮獲省教委表彰;少先隊工作曾受到區、市表彰,有的活動受到團中央的嘉獎。小龍坎小學有完整的管理系統,有較完善的教學設施和設備。教學質量一直受到社會贊譽和家長好評。學校重視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開展了音樂、舞蹈、繪畫、射箭、乒乓、田徑、科技制作等多種興趣小组活動。畢生合唱、舞蹈、科技制作、射箭、集郵、數學等在參加區或市的競賽,分别獲得過優秀名次或團體獎,繪畫兩次在日本參展,都獲得特等或一、二、三等獎。  相似文献   

2.
苗族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其后裔在国内国外分布很厂 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被称为苗疆腹地。 清水江畔龙舟节 清乾隆年间徐家干著的《苗疆闻见  相似文献   

3.
苗家刺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服饰千姿百态,绚丽多姿,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四川南部泸州苗族蜡染独具特色,在苗族服饰中独一无二。《中国苗族服饰》一书赞誉川南泸州“叙永、古蔺蜡染流畅精美”,她们不仅擅长蜡染,而且擅长刺绣和挑花。她们在自己织出的柔软、细腻、耐磨的麻布上绣出精美的图案,挑出艳丽的鲜花,色彩布局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4.
苗家茶道     
历史上的苗濮人是茶叶的先导,对茶叶的生产和利用有过特殊的贡献,在茶文化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的苗家茶道,祭礼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苗家茶道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展现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3部分,3个部分又分別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说唱艺术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男巫师主持,男巫师苗语叫“巴迪雄”(苗)主持,  相似文献   

5.
有线電視也称为电缆电视,是70年代發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視听高技术,是当今世界继有线广播、无线廣播、无线電視之後,出现的新的视听传播媒介,被稱為第三視听网络。专家预言,世界將進入“有线電視時代”,有线電視將成為未來社會的重要信息媒介。順应这种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四川有线  相似文献   

6.
侗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同中国南方的古越人有着十分复杂而深厚的渊源。历代史书中记载了今天侗族地区的古代居民各自不同的称谓。秦代称为“黔中蛮”,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僚”, 唐代又称为“僚浒”、“乌浒”,宋代之后其称谓更为混乱复杂,有“仡伶”、“仡佬”、“仡偻”、“苗”、“瑶”等等。降至明代,又有“峒人”、“洞蛮”之称。到清代则多称之为“洞苗”、“洞民”、“洞家”,或统称作苗,这也是古人将苗族、侗族混同的杂称。侗族自称为“干”或“更”,或“金”,其他民族称他们为“侗家”。  相似文献   

7.
《重庆与世界》1996,(1):17-17
廠區占地3萬平方米,廠房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現在固定資產1550萬元,職工420人,各類生產設備120臺(套)。其中五層瓦楞紙板和超寬幅七層重型紙板生產綫屬國内先進水平的設備,企業技術含量逐日提高。目前以生產各類瓦楞紙包裝箱為主導產品,紙盒、紙套、聚苯乙烯發泡塑料制品等形成了包裝系列的生產能力。1994年實現產值2758萬元,利税164.3萬元,規模和效益居重慶市紙箱行業第二。曾獲得市級先進企業證書,農業部全面管理達標證書,全國包裝五十佳明星企業,省先進企業,重慶五十佳鄉鎮企業稱號。劉德銀廠長被評為省鄉企業優秀企業家。  相似文献   

8.
秋末冬初,被稱為“陽光城”的拉薩市依然是艷陽高照,光昌流麗。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騎車來到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拉巴平措家采訪。 這是一個兼有藏漢建築風格的長方形閉合式小院。推開大門,只見拉巴正在水井旁同妻子一道洗衣服。初冬的晨風雖然很冷,但夫妻温馨和諧的場面却是熱乎乎的,他倆熱情地把我帶進會客室。  相似文献   

9.
金旦 《中国西部》2015,(10):52-59
"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是《周礼》记载的3000多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先民们情爱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这种"龠舞笙鼓,乐既和奏"(《诗经》)的古老风俗,在今天的贵州省黔东南州诸多苗寨里还得以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它就是驰名中外的苗族姊妹节。"浓嘎良",传承千年的美好风俗苗族姊妹节,苗话叫"浓嘎良","浓"即是吃,"嘎"即是"饭","良"即是"藏下、留下",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吃藏下来的饭"的意思。节日以苗族青年女子为策划者和组织者,以邀约情人一起游方(即谈情说爱)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  相似文献   

10.
湄窖雄風     
貴州省湄潭酒廠,始建于1952年,經過40年的發展,已成為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管理科學的現代化廠家。湄潭酒廠年產量萬噸以上,擁有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近億元,是國家二級企業、貴州省名優酒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湄潭酒廠釀制的湄窖酒具有清澈透明、芳香馥郁、醇厚甘爽、回味悠長的特點。從1982年起,湄潭酒廠和湄窖酒先後58次獲得金獎和先進稱號。1988年9月4日,在享有世界聲譽的來比錫國  相似文献   

11.
李虎 《魅力中国》2013,(16):130-130
苗族板凳舞,苗语称“卡牛档”,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境内安龙、兴仁、贞丰等地“黑苗”村寨的一种生育礼俗舞蹈。黑苗,苗族中的一支。因妇女身着黑色服饰而得名,从其语言及迁徙历史上看,黑苗属中部方言苗族支系。由于祖先崇拜、民族性格等诸多原因,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服饰样式和习俗。板凳舞,是每人用两手拿着两张小板凳相互敲击而跳跃的舞蹈,也是他们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事象代表。在流传地的苗族村寨,凡有人家生育小孩,在办“月米酒”这天,外婆家前来“送背带”祝贺,在离开主人家的时候,外婆家的妇女们就会唱起“咔依…..”的祝福歌,围成圈跳起板凳舞祝福小孩快乐成长,长大成才。在舞蹈中,乘着酒兴,节奏越跳越快,人越来越多,气氛越跳越热烈。许久才自然散去…一本文拟从板凳舞历史沿革、舞蹈内容及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对苗族板凳舞进行描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对板凳舞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苗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教学案例库建设能激发苗族地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热情、提高分析少数民族现实问题能力和有利于加强思政课程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而案例库建设的实施办法包括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和苗学会集体开发与共享、苗族教师个人开发以及苗族大学生参与开发等。教学案例库的体系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苗族案例库来建设。  相似文献   

13.
游过湘西山水的人,自然忘不了那里浓郁的乡土风情,赶过边城墟场的人, 更是忘不了那儿迷人的苗家刺绣……苗家刺绣,历史悠久,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古老歌》里,就叙述着和它有关的渊源。苗家刺绣,简称“苗绣”,苗语称为“巴倍”,传说苗绣起源于古代僕人的雕题文身。据屈家岭文化考古发现证明, 距今4800年前,苗族先民就已纺纱织布。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可以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湘西大山深处的苗族妇女“以麻丝为经,纬挑五  相似文献   

14.
<正>不到松桃,不知道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不到苗王城,不知道苗族的神秘与美丽。在梵净山、辰河源的崇山峻岭之间,连绵逶迤着一道几百里的南方长城,长城外,苗王城隐于千山万壑之中。穿寨而过的苗王河,形成一个"S"形,将寨子画成了一个天然太极图。乘船沿河而下,一边是炊烟人家,一边是悬崖峭壁,峭壁上林木青葱,河道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与世界》1996,(1):19-19
重慶三峽聯合職業大學武術學院,系本市唯一發放大專文憑的武術高等學院。該院由專家、教授及武術名家執教。學院開設二年制文秘保安專業及三年制應用武術專業。為適應社會需要和廣大學員要求,另設有學制八個月的"高級文秘保鏢特訓班"。學員在校期間,將系統學習公關禮儀、微機、英語、粤語、運動、醫學等實用課程;學習刀槍劍棍、擒拿格斗等實戰功夫;學習手槍、冲鋒槍實彈射擊,汽車駕駛以及銬綁歹徒。  相似文献   

16.
曾有民俗专家称苗族大唢呐为“川南乃至西南地区少见的民族乐器之‘低音王’”。2007年10月,苗族大唢呐成为筠连县“四大文化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飞 《中国西部》2006,(11):84-93
苗王城带给中央王朝的巨大压力,迫使明朝廷修筑了一条从铜仁滑石亭子关到湖南保靖喜鹊营的“边墙”,与北方长城一起,试图将自己安全地裹在中国腹地;也迫使清朝甫一立国,就在苗王城周围设立11个营盘,以铁桶般的攻势,务必要使此地苗族“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相似文献   

18.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香港经济发展前瞻专家座谈会暨《迈向新纪元》首发式”于7月26日在广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本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党组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张难生、副院长梁桂全、李新家、新华  相似文献   

19.
王好文 《魅力中国》2013,(13):81-81
近年来,豫剧生行的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使豫剧生行的表演艺术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本文对豫剧生行艺术家唐喜成演唱的豫剧《三哭殿》选段“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刘忠河演唱的豫剧《打金枝》选段“夫妻争吵可是常有的”和豫剧《打金枝》选段“一个家住无锡地”进行艺术赏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即使是同一种乐器,在各个地方和各个民族中也往往各有不同的剧种特点和民族乐器演奏风格,如河北的“吹歌”、中原一带的“唢呐曲和咔戏”、河南的“曲剧、豫剧”、陕西的“鼓乐”、江南的“丝竹”、苏南的“吹打”和笙吹锣鼓等等。笙在戏曲乐队和民间乐队中使用的非常广泛,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