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蓉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174-175
播音主持艺术学科是一门语言传播与表达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结果。由于它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创作手段,与此同时,听力素养也在主持与播音专业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培养过程中,似乎轻视了这部分内容,导致该专业学生片面的觉得说得好就行,能播就行,"重表达轻感受"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常说播音学是"口耳之学",强调的就是听觉能力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以播音学教育学为基础,结合笔者一线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素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洪艳 《活力》2013,(2):94-94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需成熟、语言功力需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这些都决定着播报方式是新闻播音的主流形态。  相似文献   

3.
玄国花 《活力》2013,(6):125-125
电视新闻播音工作者是各类新闻消息的传递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主动。就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借鉴先进的新闻播音经验,总结归纳播音技巧,并在实践工作运用中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播音风格。新闻播音质量的好坏对新闻节目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暴力美学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加工的过程,对影视语言符号进行探索,论述暴力美学影视语言符号的特点以及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播音主持技巧大致有两种: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是通过各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将主持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向外表达的手段,它在整个播音主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播音与主持的学生,务必要掌握这门技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6.
赵丹琪 《活力》2011,(11):185-185
播音是有声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我们常说“播新闻不难,播好新闻却很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播音语言在原有准确规范、朴实无华、圆润饱满、简洁明快的基础上.对于播音的语速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播音的语速究竟应该有多快,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主张新闻播音提速。有人呼吁让提速的播音慢下来。  相似文献   

7.
张静 《活力》2010,(9):67-67
电视不同于传统媒体。是动态的画面和有声的语言及背景音响的衬托结合在一起,同时呈现在受众面前,电视可以做到实时传输,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直接把画面、语言传输给受众、经技术加工,还可配以背景音响,以增强宣传效果。因此.对于电视新闻及其他节目的编排人员较之于传统媒体编辑人员,有着更高的素质要求与技巧要求,其编排也更复杂、繁难。  相似文献   

8.
王俊明 《活力》2009,(2):69-69
电视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记者或编础上,对鲡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编导应充分考虑特技、图像资料、动雷等诸多元素参与编辑,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9.
吕小媛 《活力》2011,(7):200-200
以往人们对语体的研究一般注重文本。这固然重要,而其他语体样态很少有像电视新闻语体这样,把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在电视新闻中.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无法分离。要对电视新闻语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视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记者或编导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编导应充分考虑特技、图像资料、动画等诸多元素参与编辑,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1.
孙薇 《活力》2010,(6):197-197
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宣读式播音,到如今广播电视中的说新闻,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伴随着祖国成长,而呈现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其代表栏目《午夜新闻》主播郑丽谈起,浅析现阶段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2.
魏书常 《活力》2012,(8):167-167,169
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的电视新闻节目都会在播音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不能苛刻求全,但有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然而,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却成为常见错误,原因何在?主要是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秋霞 《活力》2012,(13):57-57
在电视新闻中,有人物的画面往往占有很大的份额,通过一连串有人物画面的组接来交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然而,就是在这种以人物活动为主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常常会有一些没有人物活动的画面,即空镜头。它同文字语言、音响语言和其他画面语言一样,为电视新闻报道增光添彩,其位置不可替代,作用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由于它兼容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使它较之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真切、更生动、更形象的表现社会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展现生活中那些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因此,电视新闻有着其他新闻样式不可比拟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从美学意义上讲,电视新闻和其他形式的新闻都是以表现和反映社会美和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传播形式都是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下产生的,并且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现如今,随着"主持人节目"这一电视形态日益发展,受众范围也随之剧增。就拿现在收视率很高的,由天天兄弟主持的《天天向上》来说,一提及汪涵,大家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栏节目。也正因如此,人们几乎习惯了把所有和电视、广播等有声语言相关的电视节目,笼统的称之为"播音主持"。这样一来就混淆了"播音"与"主持传播"的内在区别。它们两者之间是属于属性完全不同的传播形式,在整个有声语言的传播体系当中的地位也是不可以相互取代、转换的。  相似文献   

16.
牟永艳  徐春涛 《活力》2006,(5):155-155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对于非语言(体态语)的交流手段则不太重视。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已越来越注意体态语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为在语言传递各种信息的同时,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等有声无声的行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反映着态度或流露出表情。这使得人们的交际更生动、和谐、完整。美国心理学家作了许多实验后得出这样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表情。可见除7%的文字外,交际过程中的93%的效果是靠有声及无声的非言语符号来完成和实现的。因此,研究体态语在日常交际以及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态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形象、更直观地表达教师的意图和情感,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态势语实际上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师教学意图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完成和学生交流的必要辅助。  相似文献   

18.
安家增 《活力》2011,(22):127-127
电视新闻由于它兼容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使它较之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真切、更生动、更形象的表现社会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展现生活中那些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电视新闻有着其他新闻样式不可比拟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从美学意义上讲,电视新闻和其他形式的新闻都是以表现和反映社会美和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它们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高低,往往和它的美感作用的高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丽萍 《活力》2013,(4):143-143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外在化为我们所熟知的电台或者是电视台的节目.而节目的内容又决定了节目的形式.比如说我们经常看的新闻题材,有的新闻题材适合做深度性报道。有的则适合做一档评论性质的节目,而有的只是一般性的消息报道,然而这种节目的形式恰恰又决定了我们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所运用语言的特点。在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言方式上就会表现出细微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在作为有声语言的播音与主持报道中的“大同”下的不同.了解两者语言之间的不同点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两者之间的相同或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视新闻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电视新闻是一种通过镜头来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电视新闻记者在剪辑前期拍摄了大量的新闻信息和画面。然而,这些信息和画面并不都被人们需要,这就需要新闻剪辑者有一定的剪辑能力,在剪辑过程中,既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同时,也能够使剪辑出来的新闻信息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论述在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