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呈明显的阶段性增长,且从1994年开始,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的特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形成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特征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改善国际收支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它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笔者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即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以及错误与遗漏账户三个方面分析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同时探讨了FDI与我国目前"双顺差"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使FDI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我国国际收支中投资收益逆差抵消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在未来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减少的情况下,这将会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因此,需要大力推进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以谋求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从投资收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FDI通过各项目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渠道,概括了其时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对受资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受资国具有技术转移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就业效应和国际收支效应等四大经济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扩散、改进受资国的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技巧等,绿地投资增加了受资国的投资额和储蓄额,受资国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地区间发展更不平衡,挤垮现有企业,降低国内工资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弥补受资国的外汇短缺,增加国际收支,而跨国公司收回的投资收益远大于当初的投资,所以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必须由本国掌控,因此受资国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相应的调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观了中国近几年的外资利用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如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政策的缺陷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不平衡、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展望未来我国吸引外资仍会有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区分和考虑不同类型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渠道,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利润汇出和出口创汇能力对我国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账户差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是形成我国当前双顺差的主要因素。但是未来这种趋势将会发生变化。本文以2006年为基期进行预测,未来10年内,外国直接投资的出口创汇能力将由于外国直接投资从出口导向型更多地转向市场寻求型而下降,而利润汇出趋势将增强。因而,应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态监管,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负面影响,避免可能由外国直接投资引起的经常账户危机。  相似文献   

8.
邱红星  郭峰 《商业研究》2004,(6):110-112
近年来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迅猛增长 ,2 0 0 2年总额已达 5 2 7.43亿美元 ,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近 1 / 1 0。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将从直接与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的相互关系 ,并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保持了相当大的贸易顺差,但经常项目的顺差并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收入急剧增加,使得经常项目中的投资收益账户呈现了持续的逆差。虽然外商直接投资(FDl)规模的扩大为我国国际收支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也会对我国经常项目稳定的可持续性构成潜在威胁,以及对我国国际收支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应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以发挥它对国际收支的积极影响,限制消极因素,减少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贸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诱因是,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同时,其深层次原因是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货物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拉动明显加大;同时,由于吸收外资增长趋稳、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直接投资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加贡献率明显下降,而间接投资和短期热钱流入的影响则显著加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基本理论。然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采集1983年-2004年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规模较小等方面原因,对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影响不大,对金融账户影响不稳定,与国际收支余额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作为国际收支项目的主体,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是作为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两种重要的方式,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学者开  相似文献   

13.
《大经贸》2008,(8):65-6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规范对外商投资项目的管理,防止外汇资金异常流入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陈蓉 《商场现代化》2008,(11):21-22
长期持续存在且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出来,它不仅体现在短期内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贷币政策调控效应减弱等方面,而且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发展环境方面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正视国际收支顺差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双顺差。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和运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被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等。推动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屡创新高,投资资本金的流入、撤回,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生命周期,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计划的实施,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资本经营运作的水平。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是把我国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的一个重要方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虽晚,但发展较为迅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呈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稳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因而在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问题更是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现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到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导向、技术创新投入、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现状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战略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衡量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母国的经济效应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涉及国际收支、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就业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影响,对我国推行“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近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扩大贸易进出口规模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贡献。本文根据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含义,然后又研究了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地区资金投入分布失衡,盲目引进外资,垄断初见端倪,外资并购呈现独资化趋势等等,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优化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促使经济全球化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