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养老产业是从第一、二、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的特殊产业,养老产业包含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通过提高养老产品的绿色化、便利化、多元化水平,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舒适化、知识化层次,提高养老产品的市场经营效率,实现养老产品的转型和优化。通过养老服务实现多层次发展,健全长期养老照护服务机制向现代居家养老服务转型,实现养老服务的转型和优化。通过加速构建和延伸养老产业链,注重养老产业链形成的各个环节的配套建设,创新养老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多元养老产业链,推进养老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实现养老产业链的转型和优化。同时,养老产业转型与优化应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淄博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等养老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老年人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养老服务普惠面不断扩大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养老机构建设亟待科学布局、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淄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通过科学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加强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等措施,达到加快推进淄博市养老体系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孝道思想对养老服务发展以及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文化发展进步,人们的养老心理有了新的变化,以家庭养老为本位的养老方式面临较大的冲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养老方式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文化心理视角下,养老服务的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从多层面探寻老年人真实的需求和意愿,推动导向型、综合型的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西藏养老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西藏农牧区养老问题更不容忽视。论文主要从国家现有养老情况的宏观大背景下出发,从养老主体、养老模式与养老服务三方面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西藏农牧区养老的对策建议。最终,西藏农牧区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结合家庭、政府、市场与社会多主体协同治理,建立多元化养老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养老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老需求,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能充分发挥房产的养老功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减轻子女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对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以房养老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我国至今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深化理论研究,推动以房养老的本土化进程,对于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养老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层次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龄人群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本文对杭州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养老方式的试验和创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3万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550万。全省现有各类养老机构851所,设置养老床位12.6万张,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养老服务法制保障不足、养老服务与产品供给缺乏、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标准助推养老服务契合度低等问题。2015年10月15日,山西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会在太原举行,会议指出,山西省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问题的形势日渐严峻,目前,我国养老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存钱养老,保险养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以房养老在中国发展遇到的瓶颈,提出了实施以房养老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推动养老基地建设已成为许多经济较发达地区改善养老环境、提升养老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养老基地建设过程中,如何使项目始终获取足够的资金成为困扰的难题。文章在对养老基地引入众筹融资现状及众筹融资支持养老基地运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解决众筹融资长期有效支持养老基地的关键问题,从而提高众筹融资与养老基地的契合度,使众筹融资成为解决养老基地资金困难、不断推进养老基地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建设也愈加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养老机构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无法满足目前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基于此,笔者通过调查养老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的南京市民政局和数家养老机构,提出了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政府角色、调整管理模式、完善财政政策、发展居家养老的由政府引领、民间管理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期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河北廊坊北三县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对其健康养老产业的研究,必然对于探索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河北北三县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北三县养老对象消费需求特点,在养老产品、养老地产、养老服务等几个方面,对北三县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组团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企业管理》2014,(3):68-69
养老的另一领域无疑是养老地产和养老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依”,不做。空巢老人”的心愿让养老地产发现商机。面对庞大的市场化的养老需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险企对养老社区趋之若鹜。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合众人寿,中国太平等险企纷纷跑马圈地.在全国各地布局养老社区,希望占得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玲 《企业导报》2011,(1):42-43
浙江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家庭"多、"未富先老"等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养老问题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阐述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缺陷以及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基础上,以浙江省的居家养老为背景分析了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促进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体的"9037"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多样化,养老休闲服务模式也逐渐丰富,并适应了不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休闲服务方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人带来精神抚慰与关照,养老休闲服务也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我国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农家养老方式是借助民间力量、解决农家女就业和增加收入、养老休闲、费用合理、老人乐意的新型养老方式,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思路、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王黎明 《价值工程》2019,38(23):118-121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养老机构的发展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粗放型养老保证金管理模式提升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门槛,严重阻碍了我国老龄服务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养老保证金相关问题,论文在界定养老保证金概念、分析其必要性并阐述其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遵循利益主体平等、针对性、适用性和诚实守信原则的养老保证金管理体系,论述了其运行机理、相关主体的责任划分,提出了稳定运行养老保证金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体的"9037"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多样化,养老休闲服务模式也逐渐丰富,并适应了不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休闲服务方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人带来精神抚慰与关照,养老休闲服务也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三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惠及全民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体系,包括覆盖全社会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公共养老基金、覆盖部分人群提供补充养老保障的企业年金、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储蓄计划。中国社会养老体系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多渠道积累养老基金,以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公共养老基金的三项基本制度——城镇职工基本...  相似文献   

20.
智慧社区养老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机构养老服务问题凸显的情况下,以互联网+为背景提出的符合中国养老文化与习惯的新概念.本文探讨了国内外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情况,结合智慧社区养老发展的现状,对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目前,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存在信息数据互联不畅、 顶层设计不规范、 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府需搭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智慧化解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问题,改革社区管理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