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漕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以中央集权政治为母体,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土壤,始于秦汉而终于晚清,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要经济内容。漕运的发展轨迹与整个封建经济的动向密切相联。秦汉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漕运体现出无常制、无常时、无常额的特征,漕粮多为军事费用,漕运方向由东至西。唐宋时期是漕运的大发展时期,由于运河的开通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漕运方向由东西向转为东南西北向,漕运渐趋稳定,有相应的成法、固定的职官和额定的年漕量,漕运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元代由于种种原因,主要采用海运的形式运输漕粮,所以这是一个漕运发展中的特殊时期。明清时期,是漕运制度的完善时期,由于历代的积累和统治者的重视,此期漕运的组织、机构、政策都十分严密和健全;明清漕运涉及的范围很广,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漕运不断发挥诸多的社会功能;此时,漕运重心已完全落在南方,漕运方向转变为南北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中国农史》1996,15(1):48-55
所谓漕运改革,是指已有的漕运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或封建朝廷面临财政、物质供应上的危机,或潜运系统积弊已深,在这种形势下,封建王朝对港运采取的一系列兴革举措。中国历史上的潜运改革,始于统一王朝下的南粮北运时期,即隋唐时期,此后历代均有,其中唐、明、清三代最为突出。历代潜运改革体现出如下鲜明的特征:1.漕运改革总是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其中又以理财为先;2.明中期以前的漕运改革重于制度完善,明中期以后的漕运改革则主要是挽救潜运危机;3.历代漕运改革的社会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相似文献   

3.
漕运春秋     
正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所谓漕运,就是利用水道调运公粮的专业运输,历代视为"岁贡之命脉"。彼时,朝廷将征集的田赋粮食,由水路解往京师或军政市镇,以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兵士军饷和民食调剂。在平常的语境中,漕运仅指通过运河或者沟通运河的天然河道,转运粮食的经济活动。漕运的通渠积谷功能,推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兴盛统一。历代多少旷世英雄,纵横捭阖安抚天下,文功武治,  相似文献   

4.
清代湖广是重要的有漕省区,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经济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湖广漕运,从漕运组织和机构的建置,有漕州县的确定,漕额及随漕款项问题,漕运具体环节和事项,帮、船的配、造,以及南粮问题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5.
审计风险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审计风险并加以控制,能尽量避免审计责任损失,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审计人员主观条件的限制,采用了没有意识到的不恰当的审计秩序和方法,做出有悻于客观实际的审计结论,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和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内在风险是指被审会位经济活动本身存在重要错弊的可能性,由于这种可能性潜藏于复杂的经济活动之…  相似文献   

6.
漕运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中国农史》2000,19(4):12-17
漕运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存在极大的关联:漕运加强集权政治的稳定性,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物质基础;漕运的掠夺性,极大地抑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延缓了发达地区的前进步伐;漕运一定程度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漕运给沿线带来的繁荣具有不稳定性,难以引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生质的变化;漕运如同沉重的枷锁,把广大的上农固着在土地上,并不断强人农民的保守意识。  相似文献   

7.
吴琦 《中国农史》1999,18(3):55-61
中国古代社会,漕运与农田水利皆受到重视,历代王朝在不影响漕运的前提下,总是尽量兼顾二者。然而,“保运”是朝廷的最高原则,每当漕运与农业生产在用水或排水问题上发生矛盾时,朝廷毫无所惜地以牺牲农田水利、农业生产为代价,给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中国古代社会,始终保持着重农的传统,历代官府皆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对水利的充分利用,所以开发水利也就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务。一般而言,水利工程最密集的地区,常是官府依赖的财赋之区。与此同时,历朝历代视为国之命脉的漕运同样以水利作为基本的条…  相似文献   

8.
吴琦 《中国农史》1998,17(4):69-75
漕运的发展与古代农业经济的演变格局,与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漕运的动向,漕运的发展反映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秦汉时期北方农业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谚语流行,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新谚流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这种发展轨迹与特点,在漕运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通过剖析漕运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我们确能更深入地认识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一些重要区域的农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
晋文 《中国农史》2003,22(3):126-128
在汉唐区域史研究中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经济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河洛地区的特殊历史地位 ,自古以来就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更重要的还在于 ,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自从安史之乱 ,河洛地区经济遭受到致命打击后 ,在直到新中国建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河洛地区的发展再也没有恢复到汉唐极盛时期的水平 ,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因此 ,全面、深入地研究汉唐间雄居主导地位的河洛地区的经济 ,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史研究 ,总结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无疑具有…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广大国有林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限产、禁采。限产、禁采之后.在国家转产投资贷款没有到位、替代项目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广大林业职工怎么办,生存的基本问题如何解决?实践证明,利用林区多种自然资源搞资源综合开发是一个有效办法,是森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林区资源综合开发的涵义资源综合开发有两方面涵义。从狭义上讲,资源综合开发是沟系开发,即依托林地等自然资源,在林区沟系中、林冠下进行种植、养殖、采集业的开发活动。广义上讲,林区资源综合开发就是对林区的各种资源进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张毅 《中国改革》2005,(3):59-59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1月底,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引人注目的是,本届论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是该论坛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单独关注中国。不过,从会议议题“把握中国经济的关键点”上,我们多多少少还是把握住了世界关注之所在: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为我所用。至此,近两年来西方国家有关中国问题的鼓噪声,在这里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注脚:“中国问题”真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12.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封建王朝向农民征收地租和田赋,主要采取征收实物的方法,而且都城大多建都于茫茫的西北和东北地带。都城附近地区所产粮食又远远不能满足京城所需。因此把其他地区征集的粮食调运京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漕粮运输既是封建帝王、皇室贵族、政府官僚之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又是驻扎在每个封建王朝京城内外几十万卫戍部队口粮供应的运输。另外,一部分漕米还用于救灾和治理黄河、运河的民工需要。漕粮的产地,主…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农村》2010,26(1):89-89
庞卓恒在《世界历史》杂志撰文说,决定文明兴衰的原因有很多,但首要和根本的一条,还是看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激励还是受到压抑,特别是要看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直接推动者的劳动大众改善生产条件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激励,还是受到压抑。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段运河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要想深入挖掘镇江段运河资源的价值,打造富有镇江特色的运河文化线路,弘扬镇江文明和运河精神,就必须打好运河文化的传承牌、保护牌和利用牌。本文整合并深入挖掘研究了镇江运河漕运、商业、文艺、码头、历史等方面的文化资源,提出了对镇江文化带建设的对策建议,如兴建镇江古运河博物馆、打造镇江码头漕运历史穿越体验区、重整古运河畔都天庙、再现镇江都天庙会盛景、重建许浑别墅举行诗词表演大会等等。  相似文献   

15.
人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是最大的经济体,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亿万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和沿海转移,与资本和技术结合,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令中国经济收获了丰厚的“人口红利”。下一个30年,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应对,将同样决定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在我国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政治生活中有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二是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年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巩固“九五”开局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两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明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对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内部也存在着工业化进程不平衡现象。研究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化进程,比较分析各省市工业化进程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华东地区各个省市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托海岛开发海洋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杜润生(一)我们这个国家,对海洋的意识历史上一直是很薄弱的。有这么大的海,这么大的洋,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没有利用它谋求自身发展。我们国家落后和这个问题有关。如果我们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和300多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9.
山东南北运河北起临清,南迄台儿庄,长达八百里,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三代开发浚治不遗余力,持为漕运要道,对促进南北方物资、文化交流,繁荣经济和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专重漕运,防洪、除涝、灌溉、航运未能统筹兼顾,也是造成山东沿运地区旱、涝、盐碱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河北徙和漕运停止之后,鲁境运河日益败坏,航运之利既失,而沿运水灾愈演愈烈。建国后,山东南北运河的治理首重除害,并结合发展沿运河、湖农田灌溉,成效显著。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洪涝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现在,从长江抽水沿京杭运河北送至天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列入国家计划,山东南北运河即将出现新的局面,并将对鲁西北地区的旱涝碱综合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简述山东南北运河开发、治理沿革及其对沿运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田灌排条件的影响,提供历史借鉴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鲁西北地区旱涝碱综合治理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最后,附带讨论一下山东南北运河与黄河的关系,提出一个“改黄治运”的“大胆假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破碎现状与均田制传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田制在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土地自由市场流转,土地市场化流转经常被形形色色的外力强制打断,现行农村土地分配制度及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零碎分散规模普遍较小,制造太多的不经济与人际磨擦。如果不试图走出“土地破碎”而寻求“土地整合”的话,中国农业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什么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的。而且还将遗留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给下一代,农村的土地会继续破碎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