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培育弘扬当代湖州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在湖州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湖州精神是一种能反映湖州特色的城市精神,是21世纪湖州人现代意识和城市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精神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地域化体现,是一个城市物质、文化、精神品德,风格品位的表现,是湖州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文化结晶。弘扬当代湖州精神,赋予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内涵,并以当代湖州精神这一强大精神动力引领和激励全市人民创新破难,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湖州在长三角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文素养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体现在人文素养当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针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象,构建大学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支撑完整文化价值体系的两大支柱。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要高举科学与人文的大旗,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当她的人民具备了科学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战胜愚昧和无知;只有当她的人民具备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之灵、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新态势的需要;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所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的需要;四是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特别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方面,论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并分析说明了当前要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基地,高校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化供给能力是一个地区文化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大力提高海宁文化供给能力,对于加快建设人文海宁、促进实现“干在实外,走在前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百强县市综合评价中海宁位居19位,海宁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均GDP较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海宁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海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面对城乡居民在物质生活已有较大提高的基础之上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如何拿出让各阶层居民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是目前海宁宣传文化工作部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叶芸 《经济论坛》2007,(12):1-1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人文精神的建构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从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应当着重建设和弘扬实事求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又是其外在诉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为此。分析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面临的挑战,探索新的历史潮流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工科院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中必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我们的高等教育除了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大学教师的责任,而德育教师的责任更重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