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核动力事业历经40余年的自主发展,形成了我国完整的核动力研究设计体系。这个融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于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是推动中国核动力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竭的源泉。自主、自立、自强建成完整的核动力院创新体系40年前,核动力院开始自主研制我国第一座压水型反应堆,建立了核动力院第一座里程碑;20世纪70年代为完善和提高反应堆的应用与设计研究,再接再厉,自主设计建造成功亚洲最大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和一批相应配套的实验装置;80年代,面临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艰难,面对重重的困难和种种压力,核动力院人再次以自力更生,敢于人先的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40年的建院史中.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严谨、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从零开始.不断创新突破,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压水型反应堆、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和第一座脉冲反应堆.成功完成了秦山二期核电工程反应堆主冷却系统设计和大型科研试验验证以及关键设备研制,为我国的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核安全技术分析专业发展脉络1.专业渊源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热工水力组最初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专业内容为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这是中国核动力事业发展中核安全技术分析专业研究团队,在其第一任组长裘怿春的带领下,热工组编写了最早的《动力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随着国内反应堆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设计的切实需求,核动力院迎来了民用核电领域里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动力院长期从事水冷堆的研究,在其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开发了一系列水冷堆。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其中子通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铀氢锆脉冲反应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脉冲反应堆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孙玉发,反应堆工程专家。1937年5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反应堆工程专业。曾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现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作为我国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在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4年,该院提出,到2020年,把核动力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核动力基地的宏伟目标.对此,记者最近采访了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新任院长赵华同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动力院一所49-3室是一个多专业的反应堆运行研究室,主要从事亚洲最大工程试验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的运行、管理、维修等工作。自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49-3室党支部围绕科研生产,以"三大理念"组织带领党员影响带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第一条理念是:我是党员我带头。在一次重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个放射性剂量非常高且重达几百斤的机械手出现故障,需要卸出进行检修,负责此项工作的科室人员因  相似文献   

8.
中核集团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组建于1982年,是中国目前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现已建成保障国家核电安全运行的技术支持和后援体系,构筑了无损检测技术、蒸汽发生器及各种压力容器设计试验与维修技术、仿真技术三大支柱,形成了我国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和研究基地、核蒸汽发生器试验研究基地,技术能力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1958年6月,中央决定研制核潜艇。随后,确定核潜艇动力设计由二机部负责,在原子能研究所组建反应堆工程研究室潜艇反应堆设计组,负责潜艇核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的研究设计。彭士禄、赵仁恺等专家相继参加这项任务,负责技术工作。实际上,在这之前,黄祖洽先生已领导了一个小组,做了潜艇压水堆概念方案的工作。1960年中,原子能研究所完成了一个潜艇核动力装置初步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属于概念性的。同时提出了试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党政军民正满怀激情,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规划落实“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时候,迎来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一院)建院30周年。30年来,核一院在中核总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海军及四川省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研究开发舰船核动力和电站核动力为主,带动了其他类型反应堆的研究开发与  相似文献   

11.
<正>产业走势核动力产业是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践行集团公司重大战略部署上地位举足轻重。2015年,李克强总理视察核电工程公司,马凯副总理、许其亮军委副主席对核动力院成立5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核动力产业核心能力显著增强,在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核电型号研发、核燃料研发、核化工工艺和后处理研发、核电工程设计和项目总承包、工程及运行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不屈的坚持、坚守",这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黄彦平在获得"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时的感言,也是他对于从事的事业无悔选择的最深切的映射,这也同样是他以及他的合作者们对于四代核能系统研发不懈追求的最真实写照。四代核能系统从概念研发到验证再到工业应用,无疑要走很长的一段路,黄彦平在这条路上已进行了十几年的追踪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见证完美2013年11月7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实验大厅内,年轻的课题研究负责人张妍淡定沉稳地发出一道道指令。在场的中国工程院叶奇蓁院士以及国家核安全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和技术负责人都全神贯注地紧盯着控制室内的显示屏上试验数据的跳动。随着试验的进行,在被称为"迷你型ACP100反应堆"的先进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综合试验装置上,专家们见证了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完美演示:核电厂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核动力院一所承担的考验元件燃耗分析科研工作,经有关科技人员8个月的艰苦攻关,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于近日按计划圆满完成任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综合验证被考验元件在预期的燃耗深度内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及辐照性能。为获得燃料元件的各种性能同燃耗的关系并为元件设计、制造以及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提供基础数据,燃耗值的准确测定具  相似文献   

15.
9月25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设计、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自主制造的首台核岛关键设备——秦山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堆内构件顺利通过验收出厂,实现全部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核电反应堆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模块式小型堆的心脏,燃料的先进性、自主性直接决定了整个堆型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自主品牌,关系到我国小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到我国小堆能否走向世界。燃料定位自主创新2010年,模块式小型堆(ACP100)正式通过立项,获批成为中核集团的科技重点专项之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目前承担着国内所有二代加核电项目核岛主系统或核蒸汽供应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17.
参建者抒怀     
<正>创新,核动力院精神在二扩工程闪光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核动力院针对该项目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总师团队,配套设置了工程项目部及相应的设计与管理人员,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成功完成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2号机组有关研发设计工作后,继续作为分包设计方,在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3、4号机组建设中承担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设计及技术服务任务。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作为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翻版加改进”,设计过程中大量的工作将体现在“改进”上。“改进”的内涵包括:遵循新的法规和标准;设计中拟实施的改进项目;掌握设备承制方变化及设备材料代用情况;在多个项目同时展开的情况下,建立一套适宜的设计管理体系等。严格遵循新的法规和标准。遵照国家核安全局关于《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中核集团核动力运行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的AP1000系列化役前和在役检查技术,在AP1000全球首堆——三门核电1号机组成功应用,成为全球首家全面具备AP1000役前和在役检查能力的机构。核电站役前检查作为反应堆装料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是核安全法规要求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核电站设备安全性具有重  相似文献   

20.
<正>"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自2015年5月落地以来,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不断优化,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为保证工程里程碑节点按期或提前实现",华龙一号"的设计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与科研实验人员,继续发扬"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核动力院精神,用智慧、辛勤和汗水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收获了无数个弥足珍贵、万众瞩目的技术成果,创造了多个国内乃至国际第一,与工程建设者们一起共同经历、见证和推动了"华龙一号"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建设的落地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