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泉作为一种珍贵的地热资源,不仅是医疗、农业、工业上的宝贵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自然条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游客对温泉旅游产品的兴趣将会越来越高,需求也会逐渐增多,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凉山彝族自治州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旅游资源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的衡量,对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旨在运用旅游学中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分析螺髻山五绝之一大漕河温泉瀑布的开发潜力,同时根据同类别温泉发展的趋势,在仿照其他温泉发展的同时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独特的民族性优势,提出大漕河温泉瀑布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中,旅游资源评价一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资源潜力的挖掘、旅游产品的开发评估与开发方向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从更长的产业链及延伸链看,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相关的拉动需求、提高就业、刺激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樊丽萍 《价值工程》2011,30(7):194-195
本文从游憩资源群的角度出发,通过聚集度指数、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三类指数构建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并且以三坊七巷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群为例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以期对游憩资源群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不仅建立了人文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还对邢台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品质以及旅游潜力等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此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旅游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  马悦  原志华 《企业导报》2014,(20):76-77
本文首先对武功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剖析与评价,总结得出本区域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这对于整体发展战略的提出做了铺垫。最后,提出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促成新产品的开发,同时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塑造本区域的旅游形象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当地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优劣直接影响旅游地开发。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是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作出价值评估,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提供依据。文章运用AHP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作定量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和科学地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弥补该地区以往缺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综合结果,丰富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冯文勇 《价值工程》2009,28(1):50-51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忻州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分区研究,认为忻州市要积极实施分阶段分区域重点的引资战略,以促进忻州市旅游资源的有序和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严春艳 《价值工程》2011,30(11):157-158
文章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入手,对东源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分析,并根据定量评价的结果将东源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划分等级;根据这一评价结果,提出了东源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注意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特色购物旅游产品开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4,(11):102-105
江西境内长期以来进行矿产开采留下来的矿业遗产有着重要的科考价值价值,旅游开发不失为保护和继承这些矿业遗产的可行办法。各种矿业遗产资源禀赋不同,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有必要进行价值评价。本文在对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及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四层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并利用yaahp软件进行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和各矿业遗产地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矿业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价值,旅游效益和开发条件有待提升。在11个矿业遗迹中中,德兴古矿遗址旅游资源禀赋最高,最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志民 《价值工程》2012,(27):293-295
养生旅游是一种以养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养生旅游的兴起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文章分析了镇江养生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开发原则,提出了以醋文化养生游、乡村体验养生游、园林保健养生游、中医药养生游和宗教文化养生游的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德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21-26,3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极具活力的重要因素,民俗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热潮。延安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本文针对延安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俗旅游的发展对策,为延安民俗旅游发展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伟轶 《价值工程》2014,(8):177-178
由于南充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南充市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建设上有很大上升空间,本文分析南充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建设融合的原则及路径,总结其中的优势和经验,试图找出南充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和问题,努力推动南充市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所得资料,本文时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结构、现有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竞争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应定位于: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之域,中国近代历史大舞台,人文山水荟萃地,会议、商务与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与购物的天堂.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塑造良好旅游形象还应通过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完善识别符号、改善接待条件、规范服务行为等形象建设策略改善旅游形象,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公关与节事活动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相似文献   

16.
丛民 《城市问题》2007,(4):47-49
根据国内外及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了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拳头产品,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的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山地型地貌占城市边缘地貌面积的比例达一半以上,对山地开发的研究是城市边缘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处于城乡交界区域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使得它的开发有着比平原地区更高的难度。本文从歌乐山生态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实践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山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水文单元和景观单元在开发项目选址和规划决策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泉是咸宁最独特的旅游资源,咸宁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温泉集群。SWOT分析表明咸宁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既存在资源、区位、产业优势,也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战略缺失等劣势,面对行业竞争激烈的威胁,要抓住庞大的市场优势,采取完善产品体系,制定法规,整合资源,塑造品牌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洪亮 《价值工程》2013,(17):149-150
目前,淮安市正全力打造"大旅游"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从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生态休闲城市转变,不断提升淮安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文对淮安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发与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开发原则、产业集群的完善、环境保护以及如何推广淮安市生态旅游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发展广州名城核心城区商贸旅游 ,需创建旅游环境整体性的美。本文从资源框架结构、开发内容、理念手法方面 ,提出了拓展更多容纳游人的旅游空间、开发新的历史遗迹旅游景点、探索串连景点景区的设计手段等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