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云 《特区经济》2009,(7):159-1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新农村建设,核心在于培养新型农民。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面对着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的需求,探讨当前农民的素质现状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就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现实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和谐运行的重大决策.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入手,提出只有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出懂技术、有文化、强技能、善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而这又是使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谐运行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方名松 《老区建设》2006,(10):44-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在为新农村建设“输血”的同时,更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造血”。为什么“造血”更重于“输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达到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好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当前农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农民权利缺失的原因,寻求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目标.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在承受物质贫穷的同时再承受教育的贫困.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剖析了甘肃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整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建 《唐山经济》2006,(4):44-45,4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7.
解决能力贫困是青海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红 《乡镇经济》2007,(3):36-39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其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是由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收入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青海省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典型代表,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不在一个起点上,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青海省农村贫困的根源不是收入或消费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和机会等方面的贫困而导致的“能力贫困“,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就是尽快解决农民的能力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军 《浙江经济》2007,(1):61-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与农村息息相关的农资供应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基层农资网点经营是否规范统一、店容店貌是否整洁,农民能否买到“放心肥”、“放心药”,直接关系到农民能否增收增效,提高生活水平。笔者从做好农资供应、服务新农村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做大做强农资连锁企业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近年来兰州市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实地考察其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将兰州市新农村建设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并看作是实现村民从职业非农化,居住地城市化到生活方式市民化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总结该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新时代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新时代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淮南市作为能源大市.农村经济相对还比较落后,农民的生活还不太富裕.贫困人口比重还不小,抢抓机遇,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帮助贫困人口解贫脱困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淮南市农调队对全市的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和调查,淮南市尚有贫困户2万户左右,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36691人,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相对贫困人口60677人,较为分散的分布在除八公山区以外的各县区广大农村地区,其中潘集区最多,占总数的62%。贫困户当中家庭人口多于三口人的家庭占总户数的56.9%,家庭劳动力在一个以下的贫困户占总户数的60.1%,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到总户数的36.4%。通过对贫困地区的乡村干部、农民进行的座谈和访问,目前仍处贫困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更多的期盼,同时,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也需要花大力气解决较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常推进.为此,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然而,农民素质的低下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天然屏障.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采取一系列断然措施,不遗余力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全面突破这一天然屏障,这是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靠的是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也就是农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民教育。要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把农民教育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战略任务。由此可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亿万农民为主体,着力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全部农民的幸福富裕为目标,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血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仪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刚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却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借鉴资源缺乏的日本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文  林鸿 《重庆与世界》2011,28(2):36-37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却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借鉴资源缺乏的日本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