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中国对外投资战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将20年来吸收外资的巨大成果与中国海外投资起步相结合,如何将外商直接投资转化为中国竞争力和对外投资的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分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投资战略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及特点,提出中国应在吸收外资的基础上,进入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新阶段,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利率改革回顾 1996年~2000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关键的5年,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步伐迈得最大的5年。在这5年中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也经过了从“适度从紧”到“适当”、“稳健”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调整过程。在这期间利率政策成为中央银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作出了“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的重要判断,并提出“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本文作者对浙江进口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富有建设性,现予编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来看,我国吸收外资的总量已达到了一定数额,但是无论在吸收外资的方式、结构、地区平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之,在当前全球各国经济为摆脱金融危机而各自明哲保身的情况下,给我国吸引外资就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或曰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如何选择吸收及利用外资的政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7月24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发布会上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吸收外资额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4.7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54亿美元。据悉,第12届投洽会将会继续围绕“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主题.具有国际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我国一切问题中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我国的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些年,在实践中,我国“三农”累积的不少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并正在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我国人民政权的稳固。在此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隆力奇一直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尤其是日化行业强烈关注的企业。发展二十年来,隆力奇从没有品牌,到品牌价值达95_52亿元人民币;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中国驰名商标”、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佳诚信单位”、“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国名牌产品”彰显了隆力奇强大的发展后劲。隆力奇的名牌之路,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吸收外资规模取得长足发展,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区域分布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来源地和投资方式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商企业对我国GDP、出口和税收等方面贡献突出。“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和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9.
周君 《发展》2008,(4):72-73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两个大局”思想指导下,我国产业实施了“梯度推移”战略。多年来东南沿海地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由此带动我国经济从传统跨越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不久前提出,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方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扩大吸收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核心就是要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是吸收外资的基础,质量是吸收外资的关键。同时要将吸收跨  相似文献   

11.
天津“宅基地换房”与重庆“双交换”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各地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进行了多方探索。其中,从土地流转出发,探索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首要选择。天津、重庆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分别开创了“宅基地换房”和“双交换”的发展模式,对两试验区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城乡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经济》2006,(4):78-79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多次使用了“禁止”、“不”等否定词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发展思路正转向科学发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要全方位地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快,并且“走出去”的方式也较少,整体实力较弱。随着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正在走向成熟。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走出去”到海外去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政府各部门都要为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企为"中国创造"开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品牌顺利完成国际化思路转变的关键被聚焦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从“制造”到“创造”,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其内涵却异常深远,其过程也颇为艰难。但是,中国民企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誓要为“中国创造”开路。问题激化身陷“贴牌”陷阱以我国出口的服装为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微乎其微,大多数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上可以看到,不少企业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给国外名牌打工。这样的贴牌生产,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虽然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但是利润回…  相似文献   

15.
季福田 《发展》2009,(12):18-1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但是,我国的法治建设却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我国的法治建设一路行来,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坎坷,在艰难中跋涉,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未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蒋伟翔 《中国经贸》2011,(24):116-118
摘要: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快速发展30多年后的深刻结构性挑战,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在此情况下,厘清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阶段性特此,充分认清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凝结共识、坚定信心十分重要。本文从内源性增长的阶段性特征逐渐形成,孕育着“大有作为”的新的增长潜力;要素禀赋改善,有利于形成我国经济“大有作为”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巨国经济”优势日益显现,带来“大有作为”的规模经济效应,三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电子商务的冲击;结合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发掘新市场、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等若干化“危”为“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银行在投融资体系中仍居于主导地位,但近些年来出现了“脱媒”迹象。应该说,银行一定程度的“脱媒”,是我国金融放松管制,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银行“脱媒”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银行监管以及银行业自身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此,我们应正视银行“脱媒”的趋势,引导银行“脱媒”有序进行,控制这个过程可能对金融安全、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准格尔旗纪委让廉政文化从“文件”转向了“文化”,从“会场”转向了“市场”,从“机关”延伸到“基层”,从“决策”付诸于“实践”,把廉政文化打造成一种道德文化、素质文化、安全文化和魅力文化,为准格尔旗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