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7-2018年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的短面板数据,针对人口迁徙家庭化趋势下带来的各类需求增长与城镇就业岗位、公共服务与高等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导致的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的非均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收入就业等经济因素,公共服务、高等教育等社会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及转移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开放劳动力市场下提供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多,城镇公共服务和高等教育供给度越强,对于劳动力迁徙的正向推力越显著.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增强吸纳就业的空间与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来推动就业,提供民生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构建与城镇化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劳动力迁徙的建议.以期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推动"六稳" "六保"工作,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微观决策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迁徙成本的影响因素,实证获取了省份层面劳动力迁徙的平均边界效应值.回归选取28省(市)4个年份的面板数据,结果认为迁入地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网络均与劳动力迁徙行为呈正相关,跨省份边界也成为迁徙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即边界效应显著;而三个政策"关键年"的年份变量表明劳动力迁徙行为受到相关年份"或紧或松"的政策管制影响,2005年左右国家开始关注迁徙劳动力的福利待遇(可谓拉力),但同时农业税的取消和扶农政策得以大力推进(可谓阻力),我们的年份变量说明拉力的影响要大于阻力.  相似文献   

3.
韩雷  刘芳  侯新烁 《经济地理》2019,39(10):36-42,7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省际层面分析幼年迁徙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同时,比较了人口幼年迁徙对成年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主要结论包括:①幼年迁徙人口分布整体情况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其中上海、辽宁和广东省在总数上占比最高。②幼年迁徙人口不断集聚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分布占比不断缩小,存在"中部凹陷"状况。③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下,只有向"好"环境迁徙,对成年收入才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比中西部地区高3.7个百分点;城市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比农村地区高2.9个百分点。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幼年迁徙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向效应是影响成年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创业企业迁徙是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基于文献研究并结合创业企业家特征,构建创业企业迁徙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重点探讨在不确定性容忍度影响下创业企业迁徙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环境、生活质量、政府服务质量是影响创业企业迁徙的三大外部因素,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则是重要的内部因素,随着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提高,生活质量对迁徙意愿的影响减弱,而政策环境对迁徙意愿的影响增强,表明当前创业企业孵化与迁徙受政策环境主导。研究结论进一步解释了迁徙情景中创业企业对区域经济环境不敏感以及云集于北上广深等生活成本畸高的城市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望 《江南论坛》2021,(9):36-38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通过诱导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可以对拉动文化消费、扩大内需发挥现实作用.因此,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工程是将原来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相对适宜生存的地方,首要目的就在于降低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被迫实行的扶贫迁移策略,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产生文化变迁.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的结果是文化变迁.生态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适应新环境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在变迁适应中不断地创新发展.粗略的探讨一下因为生态移民环境改变后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燕蓓 《经济论坛》2007,(11):88-91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文化适应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文化环境是指跨国经营所涉及的区域内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综合,包括沟通方式和语言、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风俗习惯、社会组织等基本要素.跨国经营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主要经过文化冲突、适应与融合三个阶段.而文化的适应与利用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冲突、适应与融合上.因此本文设置文化冲突的缓和度、文化适应能力和异文化的融合度3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文化适应与利用维度.  相似文献   

10.
李杰  关颖  王欢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35-137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完善的、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道路任重道远,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应当是集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居住适宜于一体的高品位文化一城市.而先建设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强调"物化"、 "美化"、 "亮化",突出直接的感官效果,突出实际利益和短期实用效应的惯性一直存在.城市生态与城市建设分裂的"二元"倾向不仅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也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城市建设一生态平衡建构,需要城市建设生态与市民的文化素质共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同时实施,城市生态产业与政府管理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总结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成功经验在于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经济分权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地区与贫富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不能自由迁徙,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不能实现"用脚投票"效应,从而影响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激励作用。文章指出只有在人口自由迁徙的条件下,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才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在认清分权式改革与人口迁徙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设计下一步的改革方略,有利于中国真正走出一条大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朝鲜族进入东北以后建构了湿润寒冷地带的稻作文化.近年来,为了适应族际社会环境的剧变,朝鲜族居民的自然性适应成果搁浅,最终以农村空壳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当地埋下了严重的生态隐患,并直接威胁着朝鲜族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立足于文化适应视角,分析柳河朝鲜族农村空壳化形成的文化成因及其后果,并提出了建构"都市-农村一体化"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长期迁移人口(户口随着人的迁移而变动的人群)的生育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基于3*3流动表格基础上分析人口流动的方向、距离和地域对生育率的影响,并通过将社会划分为农村阶层(农村和小镇)、准城市阶层(郊区和一般性城市)、城市阶层(包括省会、北京、天津和上海及其外围)来检测社会化假设、适应假设和选择性假设。结果显示人口迁移前后社会各阶层的生育率发生了改变,并且在方向和广度上发生了变化。短距离的向上迁徙可能增加生育率,而长距离的向下迁徙也可能显著地增加生育率,同时长距离的向上迁徙将生育率限制在了一定水平。相比原有阶层,在东西部地区迁徙的人对生育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同时中部地区的原有阶层相比迁徙阶层对生育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五缘文化以华人社会结构与人际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全球华人华侨团结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五缘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应大力加强五缘文化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消除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冲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五缘文化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快五缘文化研究的创新发展,并借助网络传播唤起广大民众对五缘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意识,努力扩大五缘文化的覆盖率、感召力和凝聚力,为发展中国特色五缘文化提供价值认同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理学、旅游学的科学理论视角,提出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综合开发构想。根据"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资源的禀赋、目前旅游景点开发的规模和层次,以及所对应的国内旅游市场,认为以高速公路、国道、铁路、航空组成的现代交通网络的形成催生了粤闽赣3省7市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时机。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亮点在于:在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下第一次在北南千里地域沿客家人迁徙的路径,诠释客家文化"下山、涉水、入海"的传播与融合,为广大客属华侨华裔寻根问祖提供便捷的有益方式。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已在旅游资源集聚、对外交通便利和开发形式灵活等方面已具备一体化开发的基础,但一体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洋人街"文化创意项目为案例,分析文化创意项目商业开发模式的运行状态、特征和问题,以系统地探讨文化创意项目商业模式的运营模式及其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基于文化内涵的提炼和创新是文化创意项目适应市场化开发的核心体系,并且政策层面的支撑也是重要保障。最后,从文化与创意的结合、创新的鼓励等方面,提出促进文化创意项目持续良好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媒体高速发展并且在沪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在上海跨区域跨文化的新环境中,他们的社会适应对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希望通过对在沪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了解新媒体对在沪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情况是怎样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着重于研究跨区域跨文化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适应、心理适应以及人际适应能力对他们的社会适应具有影响,而新媒体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若更好地帮助他们使用新媒体,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后,我们从新媒体的视角研究如何借助新媒体这一媒介去改善在沪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陕北地理环境和地城文化:古老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陕北文化的多元性是不同类型的文化整合的结果;人口流动迁徙和屯垦是形成陕北文化兼收并蓄特点的重要原因.由于历史文化的客观条件,关中的庙会尤有代表性;民俗传说较少幻想性故事,现实主义风格浓郁:民间工艺美术有西府(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东府(面花、拴马桩之乡)和户县(农民画)三个中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