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作者于 10年前曾著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思想初探———兼论经济发展思想不始于西方近代》一文 ,主要以古代西方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思想为依据 ,论证经济发展思想在西方尤其是中国古代早已产生和存在 ,而并非如有些中外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始于西方近代。有鉴于自那时以来有些学者仍维持其原来的经济发展思想始于西方近代的观点 ,在现在刊登的这篇补论中 ,作者主要从发展经济学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对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思想的界说及有关的论点出发 ,并再一次援引若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思想史料 ,进一步论证经济发展思想不始于西方近代。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早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选择传统的佛教理论作为阐释工具,以清末“群学”为理论基础,用中国本土思想转化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观念.这种对西方自由观念的创造性阐释,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精神,又结合中国晚清社会实际情况而做出了富于创造性的解释,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末财政思想的近代转型:以预算和财政分权思想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财政体制在社会经济的激变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转型.财政体制的转型推动着中国财政思想的近代化演进,西方近代预算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当时财政思想近代转型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代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从萌芽到基本形成共经历了60多年的艰难历程,它不是中国传统或古代高等教育体制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西学东渐、新旧学之争的情况下,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列入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邹进文教授所著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开创性著作,其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学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中"内生"出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独特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缺乏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成就迄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书以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为切入点研究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思想,重点研究留学生博士论文对经济学的贡献.作者论述了留学生博士论文在理论经济学、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工商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是一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辉煌成就,是世界经济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司马迁与亚当.斯密在经济思想的诸多领域,如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分工思想、价格思想、对资本积累的认识、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思想等方面均存在着相似或接近的认识。在经济学西学东渐、很多学者动辄"言必称西方"的今天,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应积极探寻古代经济思想和现代经济思想的契合点,扎根现实,大胆创新,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吕庆广 《江南论坛》2001,(12):37-38
舆地,本指地图或疆土,在19世纪随着西方天文学与地理学的传入而逐渐演变为对天文地理的泛称,故舆地观即对天地宇宙的看法。薛福成是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启蒙的一座灯塔,是康梁之前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最高标志,对其后的思想家影响深远。而在薛福成的启蒙思想谱系中,他晚年奉节使欧期间有关天地宇宙的诠释占有显著位置,是全面理解薛氏思想不可忽略的方面。一、对舆地之学的高度重视与推崇近代地理学是西学东渐的排头兵,因此也是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的桥梁,是思想上破旧立新、实现变革的利器。自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的《四洲…  相似文献   

8.
彭芸安 《时代经贸》2008,6(5):233-234
"法治"理论是西方的产物,其定义涵义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分歧.中国法家的"法治观"产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之下,是一种"战国法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普世主义法治的路径是相融通的.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近代外国宗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对近代民族企业及其文化塑造也产生重要影响。东亚公司汲取儒家的优秀思想和基督教义的基本精神,并结合科学管理理念,成功塑造了"和谐""服务""人本""共赢"的企业文化,是中西方伦理精神完美对接的成功范例,其中的优秀思想和宝贵经验对当代的企业文化塑造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提出人本价值思想的是周武王.以后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推崇"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到了近代,"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更加丰富,16大以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了"以人为本"思想,并使其思想内容进一步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张亚光  沈博 《财经研究》2021,47(1):109-123
由于中西社会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的时空错位,近代中国无法直接移植西方经济思想与实践,为此近代中国经济学人展开了漫长的经济学中国化探索.文章按照时间线索,以近代中国新旧学术体系的嬗变和经济学研究主体的转变为依据,结合科学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因素,将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与转型划分为格义、分野与自立三个阶段:"格义"对应着初始阶段,即传教士与传统知识分子以中国传统知识体系重述和移植西方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分野"对应着发展阶段,即时人对经济学的新认识与探索主体的新转变为近代中国经济学从传统知识体系的"格义"版本转向现代学术话语的科学版本奠定了基础;"自立"对应着深化阶段,即新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力,推动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并在本土研究与应用中逐渐形成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立诉求.研究显示:(1)经济学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逻辑主线,科学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内外因素所带来的中西学术合流与分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的内在张力;(2)经济学中国化的深入开展道明"中国经济学"的缘由,"中国经济学"的探讨标志着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的深化,二者构成近代中国经济学的演化全景;(3)"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是科学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实现有赖于学界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发掘中西发展时空错位的后发优势,直面时代共同话题,归纳提炼系统性的新理论,实现中国与经济学的互相成就.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经济学"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王亚南提出"中国经济学"的初衷和《中国经济原论》论著的思想,以及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来看,"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具有特定的固有涵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应用中国学者的理论经济学创新,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特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展开,中国近代企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西方科学管理浪潮的波及下主动积极吸纳异域管理思想文明成果,推动中国近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当时的企业家在移植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注意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不迷信和拘泥于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制度.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史是从古代本体论到近代的"认识论转向"以及从近代的认识论到现代的"语言学转向".在这两次转向中,深入思考和研究西方哲学"哲学转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哲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西方哲学的"哲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近代以来,中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显现出来不同的趋势.而美洲大量的白银得以发现并开采,引起了世界贸易与货币存量的变化.自公元16世纪起,白银几乎同时流入中西方社会,但是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运用中外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白银分别流入中国和西方(以西欧为代表)所产生的不同的效应,试图从制度层面更加深入的发掘中西方社会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企业债务重组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我国近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因此探索近代中国的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兼具现实镜鉴和历史价值;但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阐述具体历史过程和审视某些历史观念上,而缺乏对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文章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债务重组的思想渊源和制度设计,以及这一制度思想的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西方破产免责思想在清末的传播与应用推动着中国传统债务清偿制度向近代债务重组制度转型,并促成了债务重组制度在家族企业中的实施.(2)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企业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信托公司主导型三个阶段,这是近代中国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臻于成熟的表现.文章不仅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而且也在如何化解道德风险激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债务重组效果等方面为当前的企业债务重组实务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献中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可以分为"技术供给不足"和"技术需求不足"两个视角。将利益集团的偏好引入到现存的分析框架,尝试从技术抵制的视角对中西方在近代的"大分流"来做一个解释。虽然西方在近代科技革命发生之初也存在着广泛的技术抵制,但是其后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市场"的形成,使得利益集团成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剩余的受益者,从而使得他们成为新技术的"消费者"。而对比此时的东方中国,利益集团往往是新技术的"提供者",当合理的预期到新技术的出现对其潜在的收益造成损害时,将会对新技术进行抵制。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劳动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冲突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SCP"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以引进和学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②第二阶段:在研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新的理论观点;③第三阶段: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土地的利用和分配从基于农耕的需要转变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是中国近代社会能否实现顺利转型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从孙中山的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施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思想形成及其制度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转型时期的特质。文章试图透过这一微观视角,考察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对经济制度构建的动态影响,进而讨论传统经济思想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以及近代经济思想转型与经济制度转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对于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性梳理。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结合海外留学生所著文献,从内容上简要评述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