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刘仙梅 《生产力研究》2007,(16):100-101,114
女性的就业状况不仅是一个就业平等与保护女性正当权益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它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女性就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在调查研究和数据(主要以城镇女性就业的劳动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和谐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的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引领当今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因素.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有和谐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更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高校工作还是实现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实现和谐的高校工作,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坚持原则和与时俱进.在建设和谐的高等学校工作中,高校的师生员工既是和谐工作环境建设的主体,又是和谐工作环境建设的客体.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国之昌盛,系于教育;人之发展,系于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各个方面.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学习权利和学习需求能够得到保障和满足,家庭终身教育体系能够建立;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家庭成员的各种素质和家庭生活质量,推动家庭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家庭与社会的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发展至今的历史残余问题,作为一种掩饰在家庭生活中的暴力犯罪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尤其是农村家庭暴力,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农村家庭暴力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要求下,研究并解决农村家庭暴力犯罪问题意义重大.从农村家庭暴力成因、特征入手,分析中国农村家庭暴力的现状并做出相应调控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也逐渐由单一的以农为主的自然就业式向多元化的就业模式转交,同时农村妇女的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现阶段农村妇女新的就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女性劳动力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农村女性在就业方面,与男性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女性就业的主阵地还是农村,这一现状不仅阻碍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还直接影响劳动力生产事的提高及整个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此,有必要对农村女性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农村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慈善事业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其发展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慈善作为“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逐渐被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7.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和最早进行国家立法的一项社会保险,也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普及的一项社会保险.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伤保险的建立和发展改善了众多工伤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成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经济良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为了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但要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且要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赵阳 《时代经贸》2009,(7):144-144,146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它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共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俞学英 《时代经贸》2012,(16):34-34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和谐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的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引领当今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因素。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有和谐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更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高校工作还是实现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实现和谐的高校工作,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坚持原则和与时俱进。在建设和谐的高等学校工作中,高校的师生员工既是和谐工作环境建设的主体,又是和谐工作环境建设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薪酬涉及企业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薪酬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还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本人从薪酬分配的公平性、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薪酬绩效的考核等方面,分析阐述了薪酬管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是平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男性即儿子们的角色缺失,从而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女性在家庭养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女儿们的养老能力与养老意愿都有所增强.女儿养老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这对于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立新 《江南论坛》2010,(12):50-52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之间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即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与男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方面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国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我国重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14.
申小琴 《经济师》2011,(6):289-290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本单元,家庭的文明程度、和谐与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家庭文化的角度,对和谐社区建设进行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确实带来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经济的发展,但在这过程中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不断出现,所以这些年来我国政府提倡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去指导经济发展,并且把生态建设放到一个文明的高度,可见形成一种既要经济建设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第一环境和终身环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家庭关系的和睦更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社会,许多家庭中的两性关系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冲突,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及其所引发的女性犯罪就是这种两性冲突的极端表现.家庭暴力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日益突出,不但直接损害妇女的人身权利,导致家庭破碎,更为危险的是,女性从受害者到罪犯的转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亟需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18.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家庭是教育儿童、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关心老人、赡养老人的园地,是青壮年学习、工作、生活的加油站。搞好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对于保证广大社会成员的幸福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家庭伦理道德是维系家庭和谐、幸福的主要精神支柱。家庭的幸福与否,固然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调整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由于家庭成员在年龄、辈份、性格、文化、理想、志趣等方面总是参差不齐的,因而家庭中的利益矛盾、兴趣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必要用家庭伦理道德来规范、调节、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否则,家庭就会从矛盾冲突走向彻底破裂。可见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好坏是现代家庭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王巧芸 《当代经济》2017,(22):96-97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愈加明确,女性逐渐被“家庭”束缚而较难获得个体自由,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这样一种形式会导致女性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三重危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使女性重归市场,实现“再市场化”.本文通过对家庭妇女实现“再市场化”的难点进行分析,贴近生活,得出“再市场化”的核心便是就业,其具体措施包括直接就业和创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又会出现诸如女性心理落差大、职场技能的匮乏、工作选择范围较小、家人及社会支持的缺失等困难.因此,这种形式下便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家庭主妇的“再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