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鼓子秧歌:春天来,马蹄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官大都听说过济南“曲山艺海”,“中国曲艺三大码头”的美名,而对济南“特产”鼓子秧歌知之者却是甚少。事实上,鼓子秧歌在济南文化中的地位,绝不亚于“曲山艺海”和“三大码头”。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它还没有闻名于天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商河鼓子秧歌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影响鼓子秧歌发展的因素,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鼓子秧歌的发展保护对策。要使鼓子秧歌的保护发展与时代相结合,与地方乡土特色相结合,与多元的文化元素相结合;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民艺术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海阳大秧歌     
丛盛 《走向世界》2008,(1):88-91
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它与鲁北的"鼓子秧歌"、胶州的"胶州秧歌"齐名,而海阳秧歌尤以规模最大、角色最多而闻名全国。海阳秧歌是汉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歌舞形式,流行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4.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2,(18):85-87
生在部队.长在部队的付军燕,对舞蹈有种特殊的天分。直到有一天.接触到了”商河县鼓子秧歌”后.她的生活中就再也离不开融舞蹈基因在内的鼓子秧歌。30年如一日.在付军燕的“精心培养”下.“鼓子秧歌”渐渐地走出齐鲁大地,走出国门,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5.
商河秧歌     
李爱军 《走向世界》2011,(22):77-77
倘若要探访和感受山东民间艺术的精髓,有“鼓子秧歌之乡”美誉的商河县是必去之地。鼓子秧歌俗称“跑十五”、“闹玩艺儿”,集歌舞杂耍于一场,在商河一代非常兴盛。“举国纷纷兴若狂,新正十四挂衣裳,明朝但愿无风雪,尽力逞才闹一场。”其盛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丁宁 《走向世界》2014,(47):60-61
徒骇河是济阳县的第二大河流,这条古老的河流为沿岸人们的生存提供了一方宝地,也是民间艺术重要发祥地。济阳县东北,徒骇河畔有个不大的镇子——仁凤镇,这里是济阳鼓子秧歌重要孕育地之一。济阳鼓子秧歌这种农民闲暇时自娱自乐、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从这里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伴随鼓子秧歌一起走上国际舞台的还有姚大新。1993年,济阳鼓子秧歌队赴西欧演出,这是姚大新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更是鼓子秧歌第一次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7.
张璐  刘富国 《走向世界》2009,(30):52-53
10月16日晚,作为山东大秧歌三大流派之一,济阳鼓子秧歌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又一次将济阳鼓子秧歌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赢得现场6万余名观众的掌声和喝彩。  相似文献   

8.
姜海洋 《走向世界》2013,(8X):78-81
<正>"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早在清代,文学家吴锡麟就在《新年杂咏抄》中对商河鼓子秧歌的盛况描写得惟妙惟肖。除了氤氲的汩汩温泉外,商河更广为传唱的莫过于传承了近2000年的鼓子秧歌。这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不仅在全国独有,在世界上也是独一份。若想领略鼓子秧歌的气势,须亲自到商河来才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热闹。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乐舞文化,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源远流长,风采独具,是中华民族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山东秧歌”是中华民族乐舞文化史上的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东秧歌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从分布情况看,以鲁西、鲁北和胶东半岛流传最盛。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不同种类的秧歌约有30多种,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表现形式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久、  相似文献   

10.
严民 《走向世界》2015,(17):112
或许有些人对祁本隆与孙丽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是他们整理创作的鼓子秧歌、胶东大秧歌等舞蹈艺术作品,在山东却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