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听商家说,只要是客户就都是上帝。仔细琢磨,那就没有上帝了,因为多则不为“帝”。又听商家说,服务客户要首先尊宠顶级客户。再琢磨,那就得罪了上帝,因为客户都是上帝,怎么能上帝之中又有上帝?其实客户不可能都是上帝,不能再给消费者冠以虚名,奉个尊称,高调营销,低调服务。现实中,客户是分为三教九流的,贡献不同,等级不同;等级不...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名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懂得没有顾客就没有自己的“衣食父母”这个简单的道理。为此,许多企业确立了“顾客至上,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顾客就是上帝”在企业已经取得共识,并成为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3.
赢顾客忠诚的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是上帝”曾被不少企业信奉为一句时髦的宣传口号,然而“上帝”实在过于玄妙,所以在实践中,不少经营者并未真正把它当一回事。而“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倒显得更为实在。研究表明,一个不满意的顾客至少会向其他11个人讲述自己不愉快购物的经历,而这11个人中,平均每个人又会告诉其他5个人,也就是说,一个。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顾客是上帝”:有人说“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究竟又有多少发言权呢?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能进行被动选择。而如果能实现参与营销.即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通过买卖双方的互动,既能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又能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换来他们真正的满意感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5.
在商业营销活动中,价格是个极其敏感、异常活跃的因素,不论卖者还是买者都特别关注其变化。从卖者角度讲,会定价,价定得高也有人买;不会定价的,价定得低也不一定走俏。同样,会减价的,能带动非减价商品的销售;不会减价的,减了价也不一定有销路。从买者角度看,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购买心理和购买习惯,有人追求物美价廉,有人认为“便宜设好货”,有人抢购减价商品,有人却专买高价名牌,因而商家对商品的价格定位很难把握。尽管如此,商家只要认准行情,顺其自然,巧设技艺,择优定价,善于在价格上玩“花招”、变“花样”,就一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消费者,在听惯了商家“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后,很难再像开始时那样受宠若惊,相反倒常常引起一种虚而不实的感觉。如果再遇上令人不快的消费过程,回头看看那句称你为“上帝”的话,尤其让人觉得不是滋味。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我们这种“上帝”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生产经营     
美国一家餐馆的经营准则对我国百姓而言已不陌生,即“第一条,消费者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消费者真的错了,请参照第一条。”一项调查显示,这条经营准则被我国的大多数厂商所认同。零点调查公司对京、沪、穗三地的855个厂商的调查结果表明:84.2%的厂商赞同“应该这样做,这会使消费者感觉受到尊重”。这些厂商中,21.3%的人认为“消费者是衣食父母,顾客是上帝,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利益”,有13.8%的人则认为这样做主要是“为企业利益”。当然,在调查的厂商中,也有43.6%的人表示“接受这种说法,但不是心甘情愿的”。此外,一些厂商认为“这种规则可以在口号中宣传,在中国很难运用”;一些厂商坚持“应该客观地按实际办事,该谁对就谁对,对就对,不对就不对”。  相似文献   

8.
作为消费者,在听惯了商家“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后,很难再像开始时那样受宠若惊,相反倒常常引起一种虚而不实的感觉。如果再遇上令人不快的消费过程,回头看看那句称你为“上帝”的话,尤其让人觉得不是滋味。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我们这种“上帝”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存在。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是不信神的,即使说信的,多半也是带有浓  相似文献   

9.
赢得顾客忠诚的要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客是上帝”曾被不少企业信奉为一句时髦的宣传口号,然而“上帝”实在过于玄妙,所以在实践中,不少经营者并未真正把它当一回事。而“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倒显得更为实在。研究表明,一个不满意的顾客至少会向其他11个人讲述自己不愉快购物的经历,而这11个人中,平均每个人又会告诉其他5个人,也就是说,一个不满意的顾客有可能给企业带来67个名顾客的流失;同样,有客户服务方面的研究指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费用,主要指广告费和产品推销费,是留住一个现有客户的费用的6倍。美国的营销学家认为:一个公司若能使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其利润就能…  相似文献   

10.
读了“向中低收入者敞开大门的商家‘大地'”一文,感触颇多。开设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家商店,尚能处处为广大顾客着想。为了让顾客少花钱,又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他们不辞辛劳,千方百计搞活营销,真谓可敬! 在我国,尽管天天在讲商德商风,但是,弄虚作假,变相涨价,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损人利己的事例无奇不有。特别是在国家遇到一些暂时困难的时候,更有人趁火打劫,混水摸鱼,想捞一把! 在“大地”,每个员工的服务态度,让人赞口不绝。无可挑剔;在“大地”,看不到“阴云”,遇不到“冰霜”,所有售货员、经理都把顾客当作“国王”、当作“上帝”,真诚实意地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大地”的经验,对广大商家来说,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学到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闯出一条利民与生财相结合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1.
真诚相待消费者 曹光明  文献标识码:D   现在到商场购物,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买前,商家满脸堆笑地把消费者捧为“上帝”,千方百计让你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直到交易成功;买后,同样的商家却给你换了另外一副面孔,不要说无忧消费,哪怕是商品明摆着的质量上的缺陷甚至冒牌货,他们依然会找出各种理由与消费者支吾搪塞,对消费者的正当要求不理不采。此时,顾客早已没有了“上帝”的感觉,对商家来说,钱已赚到手,哪还管什么信誉不信誉。  相似文献   

12.
1、不要盲目从众 这种有人卖货,有人假装买货以招揽顾客骗人的方法,亦称“做笼子”,其实都是说给顾客听了,演给他人看的,我们称这种手法“假卖假买”,骗子们以假买卖成交消除他人疑虑,骗取他人钱财。了解了此种骗术的过程和特点,就知道了防骗的措施——保持冷静,勿从大众,尽量避免被动性的交易。  相似文献   

13.
企业有两个“上帝”好孔令尚“用户(顾客)是上帝”,这是几乎所有企业的共同口号,也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山东日照洁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说,他们有两个“上帝”,一个是用户,另一个是职工。笔者为这种观点叫好。在决定企业盈亏、胜败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很少有哪个产业像汽车产业这样出现如此之多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往往是“实质性”或有“全局意义”的。争议反映了产业发展中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不能说那些代表性的观点都反映了某种特定利益关系,但观点与利益关系之间的联系确实在增加。“社会意识形态”的力量是强大的。有的观点并非出自具体的利益,而是源于信念,而且是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想法。如果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15.
不知是哪位商家前辈说的“顾客就是上帝”。我很感谢这位前辈的真知灼见,让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能够在消费中享受到优秀的服务。随着这句话的流行,任何一个想发财的老板无一不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经营宗旨。  相似文献   

16.
顾客在哪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推销员因为找不到顾客而向经理提出辞职。经理拉他到面对大街的窗口,指着大街问他说:“你看到什么呢?”推销员答道:“人啊!”“除此之外呢?”“除了一大堆的人,就只有马路啊!”经理又问:“在人群中,你难道没看出许多的准顾客吗?”推销员恍然大悟,收回辞呈,感谢经理的指点,赶紧努力再去找顾客。从这一则故事可以得到一个体悟:顾客来自准顾客。准顾客即可能购买的顾客。准顾客满街都是,问题是如何找出来。有人手中永远有访问不完的准顾客,有人则老是找不到准顾客。[点燃思考]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很难找到众多顾客…  相似文献   

17.
参与营销     
赢得顾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其全过程参与企业的营销组合活动。我们常说“顾客是上帝”,但是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究竟又有多少发言权呢?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能按照企业安排好的路子行动,被动地进行选择。而如果能实现参与营销,即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营销组合活动中来,通过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进而换来他们真正的满意感和忠诚度,则必然会促进企业与顾客的双赢。产品策略的参与——助企业树立个性化的品牌优势商家在开发产品时,可以让消费者参与进来,对产品及其品牌等提出建…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生意场上,商家都希望顾客在购物时,买得越多越好。然而据报载,专营结婚用品的沈阳幸福商场却一反常态提出了一个口号:“多买不卖!”这一标新立异的商界风范令人赞叹。实行“多买不卖”的头一天,有一对年轻人到该商场选购结婚用品,仅家用电器一项,就打算花5万元。营业员了解到两位顾客是普通职员,父母又都是普通工人,而这5万元又是双方老人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便找来商场部经理一同做两个年轻人的思想工作。结果,新郎新娘欣然接受商场压缩“预算”的建议,仅花1.5万元买了几件必须的家电。  相似文献   

19.
消费指南     
商家诱购花招多文/徐靓据反映,市场上一些商家最近带欺骗性的诱购花招多,消费者要谨防上当。衣托儿消费者牟女士说,前几天她在一家商城看好一件衣服,但要价260元,觉得不合适的,正要走,又来了几个顾客,并都选中了那件衣服,营业员于是叫住她说:“先别走呀!价钱好商量,人多买,合上成本我就卖。”最后大家一齐砍到200元成交了。牟女士正为买了便宜货而高兴,没成想逛了一圈转回那个柜台,看见那几个“买衣服的人”正同营业员闲聊着。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以酸抬“甜”前几天,李先生在一家水果店准备买10盒5元一盒的草莓。老板异常…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从当年凭票买自行车、排大队买皮鞋,到今天花样翻新的商品促销活动,人们不难发现,那个“以生产者为中心”的旧时代已悄然离去,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时代正信步向我们走来。新时代给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大大压缩了生产者的生存空间: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而是家家要做“以顾客为上帝”这篇大文章。于是,就有了“市场营销”这个专门的学问,有了诸如“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全天候营销”这些新概念。与传统营销相比,这些新概念向我们传递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信息,如果说“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