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韦永贵  张艺川 《南方经济》2021,40(11):97-121
文章将跨国文化传播纳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法阐述了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逻辑,并深入分析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进而以友好城市作为我国跨国文化传播的代理变量,使用PSM-DID模型、SUR模型、TE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跨国文化传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文化传播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贸易产品差异性、洲际差异性及时滞性特征。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中初步发现,以友好城市表征的跨国文化传播通过信任塑造机制所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市场拓展产生的文化差异倒逼机制,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贸易水平。该研究可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播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标准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标准化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中国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异质性不断增强,时空跃迁格局也有所改变;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对贸易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同时借助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结构调整等能间接产生更大的贸易效应,但直接促进作用还不显著;标准化水平受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3.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建立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合理选择数据,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规模效应、组成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将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水平,而组成效应和技术效应将降低我国的环境污染程度,贸易自由化将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李清沛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66-173
数字贸易是目前各国抢抓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对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进行科学系统研究,以“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国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金砖各国中,中国在数字贸易的发展方面具有绝对量的优势,但内部各要素发展结构不均衡。因此,中国依旧需要采用多方面举措提升数字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金砖国家经济贸易各方面合作更加多元、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5.
“标准”对贸易及福利影响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标准”对贸易及福利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的解决可以为政府的标准化战略指明方向,并为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依据。但是,目前该问题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本文总结了目前该问题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即调查研究、计量研究、局部均衡分析以及可计量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在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葛飞秀  杨晓龙 《新疆财经》2011,(5):61-65,72
区域经贸合作已成为各国协调贸易政策的主导力量,尤其在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自由化的发展对区域贸易效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FTA贸易效应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欧贸易流量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中欧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欧洲内部大市场的建成和完善不仅会影响成员国的生产与贸易,也将影响中欧贸易。本文从欧盟成员国的生产和贸易结构调整入手,在引力模型框架下使用面板协整技术,就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贸易效应、生产效应、经济规模及汇率因素对均衡的中欧贸易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在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欧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接RCEP各成员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承诺细则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评估框架,以及加权平均各成员的货物贸易关税减免率,量化了成员间的服务与货物贸易自由化程度,并以此在一个包含投入-产出关联的多国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中,采用结构模型方法估计了RCEP带来的贸易与福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同时考虑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时,RCEP的生效将提高所有成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以及大部分成员的福利效应水平,生效首年中国的实际工资和福利效应分别上升0.63%和0.02%。此外,中国的贸易结构更趋服务化,价格指数与生产成本相对下降。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整体带来实际工资与福利效应的更大增进,成员间贸易关联的再度加强以及中国价格指数与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本研究结果从投入-产出关联的角度多方面验证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贸易与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日韩1979—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传统回归、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促进碳排放,高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大,低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小;贸易开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贸易开放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间接作用于规模效应,从而促进碳排放;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现阶段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中日韩应当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快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转化率,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助推亚太地区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0.
贸易结构、中间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中间需求因素,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扩展,分析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协整关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加工贸易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般贸易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短期内加工贸易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般贸易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短期内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边境贸易的统计数据,将边境贸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边贸口岸的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边境贸易政策规范及贸易额下降阶段、边境贸易持续增长阶段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边境贸易的恢复及跨越式发展阶段,提出未来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A General Equilibrium Evaluation of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Changes in Austria and Hungary. — Two linked static CGE models — based on 1990 data — are used to study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problems of migration and changes in industrial policy in Austria and Hungary. The huge differences in factor endowment (Hungary is relatively labour abundant, Austria is relatively capital abundant) gives Hungary a strong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lowwage products. Austria should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products with high capital content when trading with Hungary. Although trade liberalization helps to improve welfare, much stronger effects follow from factor migr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Hungary.  相似文献   

13.
李宁 《特区经济》2010,(9):217-219
构建北部湾经济区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对建设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和中国-东盟贸易物流主通道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认清当前发展机遇,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行业标准化推广应用,共享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建设,信用体系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先进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推进区域性物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China's trade surplus reached a record $102 billion in 2005 while the US trade deficit of $717 billion accounted for 5.8% of U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the same year. US policy makers claim China's currency is undervalued about 25 to 35% against the US dollar and they blame China for holding the value of the RMB weak to keep Chinese products competitive on pri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Given the unique situation in China, where the capital account is only partially convertible and the 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at an annual average rate of 10%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magnitude of the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of China's RMB against the US dollar by using the 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ER) and Permanent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PEER) model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MB was undervalued by approximately 15% from 2002:Q2 to 2003:Q4; however,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while the RMB was overvalued during 1997:Q4–2002:Q2, China experienced a huge trade surplus during that period.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技术性贸易措施三要素中的标准角度出发,剖析我国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化原因,分析对外贸易中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Standards can influence trades via multiple channels, such as signaling effects, common language effects, and compliance costs.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ing channels of standards differ across sectors, which originates from diverse sector features and results in heterogeneous trade effects of standard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trade effects of standar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exporters. Gravity models are appli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bilateral trades in 33 sectors from 2002 to 2016. We examin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ctor features,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capital, labor, and technology, on the trade effects of standards. We find that trade-promoting effects of standards are stronger in high-capital sectors and weaker in high-labor sectors. In high-tech sectors, the trade-promoting effects are stronger for internationally harmonized standards while weaker for national standards. Our findings provid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policies for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instance,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standards should be highlighted in high-tech sectors.  相似文献   

17.
李敏燕  孟祺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08-114
数字技术加速了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时空上的限制,有助于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较高,不同类型的数字服务贸易影响程度也有差异;从影响机制看,数字服务贸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去加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洪愧 《改革》2020,(3):40-52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贸易模式,数字贸易将对未来的贸易方式、贸易产品、贸易参与者、贸易规则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从微观市场主体、市场效率以及全球贸易发展新动力等角度来看,数字贸易都能衍生出积极的经济效应,有望进一步提高贸易参与者的福利。但也正因为其全新的生产和交换属性,数字贸易的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体系还未有效构建,各国数字贸易监管规则和重点也不同。鉴于此,我国需要从国家层面提高数字贸易战略地位,探索形成数字贸易发展新理念,并着力推动在WTO框架下完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在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中加强数字贸易规则谈判,同时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数字贸易背景下新的产品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