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发展壮大村级综合实力对加快实现江苏省宜兴市城乡一体化和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目前,经济薄弱村成为制约宜兴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薄弱村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加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农口工作的体会,并专门对全市75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剖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薄弱村的基本情况1、数量多、底子薄。宜兴市现有217个行政村,列入扶持范围的就有75个,占总村数的三分之一。至2011年底,全  相似文献   

2.
没有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就没有扬中的率先发展;没有弱势群体的小康,就没有扬中的全面小康。从2003年开始,扬中组织开展了以“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农村弱势群体,推进全面小康”为主要内容的“双帮一推”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的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得到有效解决,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上下的帮扶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扬中决定,从2005年4月开始,用2年时间,在全市开展第二轮“双帮一推”主题活动,继续对全市2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和1509户农村贫困家庭实施帮扶。  相似文献   

3.
嘉定区菊园新区六里村.离嘉定城区3公里左右,毗邻F1国际赛车场,交通便捷。全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406户,1153人。近几年来,六里村与时俱进谋发展,村级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使原来负债的经济薄弱村快速步入了富裕村行列。目前全村经济总量名列菊园新区各村前茅,相继获得上海市文明村、嘉定区文明示范村、嘉定区敬老村等荣誉,村党总支被评为嘉定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总支书记徐道明荣获嘉定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中,怎样有效地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成为了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在扶持经济薄弱村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尤其是实施“百村帮扶”项目,解决“造血”功能差的问题,切实扶起了经济薄弱村。  相似文献   

5.
虬桥村是嘉定工业区的一个建制村.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工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从原来的经济薄弱村,已发展成为富裕村.  相似文献   

6.
1994年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及合作组织运行考察(二)●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研究课题组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健全完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1合作经济组织呈不断增长势态。1987年,全国有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143万个,1990年增加到189万个,1...  相似文献   

7.
2004年,奉贤区委、区政府实施三年一轮的经济薄弱村脱贫计划,通过化解债务、局村挂钩、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到2006年底,全区50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2007年,奉贤区委、区政府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第二轮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促进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是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物质基础的重要工作。为顺利实现"两个必成"目标,近年来,响水县针对经济薄弱村靠自身实力一时难以脱贫的实际,采取外部帮助措施,实行社会多元筹资、合作社配备股权,公司统一经营、集体分红获益、政府监督管理的办法,确保每村每年不少于20万元的分红收益,整体解决经济薄弱村脱贫问题,为经济薄弱村脱贫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近,浙江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拓宽路子、规范管理的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以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对象,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等自然资源,加快发展集体物业经济、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建设公共事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努力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日趋规范,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0.
增强经济实力,发展社会事业,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双龙村。确立和谐发展观。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加大投入。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村工业销售收入将达1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双龙村总人口6695人。村域面积8.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北端的和平村,属典型的丘陵山区。由于处地偏僻、交通不便、人居分散、农业生产设施落后,2016年以前,这里土地撂荒,发展缓慢,是市级经济薄弱村。而今,和平村以农民综合社作为产业发展引擎,盘活各类集体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双赢”,转型升级、华丽嬗变。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浙江省确定经济薄弱村有213个,这些村主要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当地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主要靠上级财政补助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为了稳定增加经济薄弱村收入,2012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补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这两年来,相关实施项目也取得了一定效益,下面笔者以平阳县为例就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是浙江省嘉兴市启动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的伊始之年,秀洲区积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途径,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对转化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有益的多元探索。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村级经济总收入11130.05万元,比2012年增加838.02万元,增长8.14%,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6.78万元。被市锁定的经常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42个薄弱村中,有26个村的经常性收入超过30万元,薄弱村转化率达到61.9%。  相似文献   

14.
集体经济薄弱是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有集体没经济的"空壳村"普遍存在,甚至那些个体、私营经济比较活跃的村,往往也是"民富村穷"。由于集体经济没实力,干部的补贴发不了,民办教师的工资难兑现,公益事业更无从谈起,为群众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成为"空壳村"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增强服务功能的基本保证,兴办公益事业的必备条件,凝聚党心唤起民心的关键所在。所有这些早已形成共识,只是"有看法、没办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灌云县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着力抓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和贫困农民增收,先后组织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整村推进工程"、"草危房改造工程"、"脱贫攻坚工程"、"脱贫奔小康工程"等重点扶贫开发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2008~2013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  相似文献   

16.
要全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重点地扶持经济薄弱村是关键。南通市提出,以2010年底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424个经济薄弱村为重点扶持对象。到2012年,每个被扶持的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一般应达到20万元以上。到2015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一般应达到30万元以上,实现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平均增长12%以上。围绕上述目标,南通市对确定的全市424个经济薄弱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2007,(11):77-77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镇辖16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万人,全镇总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有五个村被省确定为经济薄弱村。2006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农业扶持重点,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调查赵明喜,于广恒,王国庆1992年末,辽中县有21个经济薄弱村,不含固定基金,债权、债务相抵后都有赤字,负债总额达786万元。1993年以来,由于有些村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集体增加收入136万元,使负债额减少到650万元,下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丰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对经济薄弱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的机遇,针对全县列为省重点帮扶的55个经济薄弱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批推进“一村一品一社”帮扶工程,收到显著成效。据统计,2007年全县55个经济薄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幅18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有魏征用、陵阳街、马连坡、大长安坡、姚家岭子、葡萄山六个村纯收入突破了千元大关(以下简称千元村),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高出1.13倍。这些村地处山区、丘陵、平原,原来多数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探索它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规律,将对指导农村经济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