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情感乡村模式与璧山县乡村旅游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乐经济"、"幸福经济"等可统称为"情感经济",它为我们提供了"可触摸"情感的思维。在对情感经济回顾和"情感乡村"概念界定基础上,认为情感经济可用于乡村旅游实践。在璧山县"情感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通过挖掘"情感乡村"旅游元素、分析"情感乡村"旅游市场,提出快乐乡村、幸福乡村、浪漫乡村以及和谐乡村的乡村旅游项目设计理念,得出"情感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乡村旅游者的情感诉求,也是影响乡村旅游行为意向的重要前置变量。本文基于“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理论,构建感知价值、“乡愁”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机理模型,以张家界乡村民宿旅游者的300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22.0和Amos25.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验证性因子以及中间调节效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炫耀价值、便利价值、美学价值及设施价值是影响张家界乡村民宿旅游消费感知的重要因素;炫耀价值、便利价值通过“乡愁”情怀的中间调节作用对乡村民宿满意度及行为意向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设施价值对旅游者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对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美学价值对旅游者的满意度及行为意向影响均不显著。文章最后指出,“乡愁”情怀是乡村民宿旅游者消费感知的重要体验,只有在硬件设施及环境营造上增加“乡愁”要素,在文化建设上丰富“乡村性”表征形式,在服务链上强化“乡愁”情感服务体验等,乡村民宿的满意度及重游意向才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是中华民族承载悠久历史、保存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结着中国人的浓郁乡愁。浙中地区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深入挖掘乡愁文化的内涵,通过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塑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加强"乡愁符号"的保护与传承,创造融洽的主客交往氛围,升级"食、宿、购"等方面的旅游体验,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等途径建设乡愁文化,以纾解游客的乡愁。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乡愁寄托的重要场域空间,提升游客乡愁体验质量成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焦点。以记忆理论为基础,选取阆中市五龙村为案例地,从文化、情感、记忆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游客体验IPA分析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游客对乡愁文化旅游预期期望度与实际满意度的差异。研究表明:(1)游客对五龙村乡愁文化旅游体验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对文化维度的乡愁体验满意度高于情感维度和记忆维度的满意度;(2)游客旅游体验的实际满意度模糊值均值低于预期期望度模糊值均值,说明五龙村乡愁文化旅游的开发还未达到游客期望;(3)IPA指数等级中的非常不满意等级题项与第4象限重点改进区域的题项一致,说明五龙村乡愁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乡愁文化符号的挖掘还需要加强。依照研究结论,提出从保护乡土文化、凝聚情感记忆及赋能媒介营销三个方面构建乡愁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旨在深化乡愁体验、拾遗乡愁寄托和提升乡愁感知。  相似文献   

5.
从自我概念视角探究乡村旅游动机,以重庆市有过乡村旅游经历的319位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自我概念与乡村旅游动机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乡村游客中存在4种自我概念群体:休闲康体自我、情感体验自我、社会交际自我和图谋发展自我。不同自我概念群体对乡村旅游主题、产品、服务等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宜游"这一目标,义乌市应大力推进全市旅游产业由"购物与会展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具体路径有:深挖义乌特色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留住美丽乡愁;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唤醒城市记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全域文明程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淡季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典型代表——江西婺源的个案研究,借助ROST CM6软件网络文本分析功能,挖掘与剖析婺源游客的淡季出游行为。淡季游客画像显示:游客主要选择秋冬季出游;多数游客在婺源逗留1~3天;结伴同游、家庭共游现象比较普遍;出游方式更倾向于自助自驾。高频词排序与聚类分析表明:游客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地方依恋倾向;游客审美行为具有乡土乡愁元素情结;游客权衡取舍行为取决于对服务势能的评估。最后提出制定淡季景观提升计划,促进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文化赋能淡季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与迭代;打好淡季旅游产品组合拳,培育淡季个性化出游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社区参与旅游产业的能力与社区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对鹤庆新华村的调查研究,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讨论分析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的乡村旅游社区在社会资本方面具有的特点,以及社会资本与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现在具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意义。我国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展。笔者在研究前辈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管理的探讨,总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乡愁情怀是传统社会当权者不可或缺的情感元素。现代社会交通便利、资讯发达,某些领导干部似乎疏于对地理故乡的依恋,并进而放松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而且,作为城镇化建设等社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干部时常面对民众乡愁无处安放的指责。领导干部理性应对乡愁,要善待自然,正视变化,品读经典,守望故乡,安心异乡,懂得珍惜,返璞归真,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