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1994年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外资研究与开发机构开始,外资研发机构逐渐增多。并且形成在华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热潮。截至2004年底,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00家在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各种R&D机构已达700多家,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重要R&D基地之一。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加快在华的战略部署,在此形势下,跨国公司在华技术研发投资呈现出以下变化动向:1.研发投入明显增加,且不断提升在华R&D机构的地位跨国公司从全球技术战略竞争的角度考虑其在华R&D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开发》2015,(13):20-23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冰箱市场的外资公司之一,三星集团长年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端冰箱,并逐步形成自有品牌的核心技术发展特点,其在华冰箱领域的专利布局便很好的反应了该公司在中国冰箱市场的研发策略和市场定位。文章通过对三星集团在华冰箱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重点围绕其在华冰箱领域专利申请的集中领域展开布局分析,并反映出在华20年来的研发策略,旨在给出该集团对于冰箱领域在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涂彦平 《经营者》2014,(18):42-42
外国零部件在华必须合资?中国目前不可能诞生这样的新规。这或许是对最近中国汽车业反垄断后发出的过度猜想 德国汽车配件商在华必须组建合资公司?来自德国《斯图加特报》的一则消息8月25日被中国各路媒体在网络上热情转载。  相似文献   

4.
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战略性整合的特点 跨国公司对在华业务的战略性整合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其做法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组建在华地区总部——控股公司。这些控股公司是跨国公司下的全资子公门,它们通常被命名为“某某(中国)公司”。到目前,已有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日立(中国)有  相似文献   

5.
陈思 《中外企业家》2009,(4X):77-78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少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一种典型的进入方式就是在华并购。介绍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客观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并购行为应采取的思路和措施。通过这些简要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的实际经济活动,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艳丰 《新资本》2011,(2):72-74,7
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在招聘上有优势也有桎梏,唯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有效招聘。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市场争夺和人才争夺的激烈竞争。许多强大而有实力的跨国公司都提出扩大在华投资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外国律师所在华设立代表处的条件又有所放宽。司法部昨天向获准在华设立代表处的11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颁发了批准证书。据此间媒体报道,中国从1992年开始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一直到2001年底,这项工作一直处于试点阶段。在这期间,一个外国律师事务所只能选择在中国规定的15个城市中设立一个代表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业管理》2015,(1):3-5,2
<正>12月27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沈建忠会长一行到访广州粤华物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华物业")进行调研。粤华物业总经理李健辉向沈建忠会长汇报了粤华物业20年来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轨迹,介绍了粤华物业与高新科技企业金鹏集团跨界重组后,在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战略发展规划。沈建忠会长对于粤华物业的转型升级思路和举措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认同,鼓励粤华物业在这条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为行业树立标杆。这给粤华物业带来莫大的鼓励,让粤华物业对自己对转型升级道路的探索更加信心百倍。  相似文献   

9.
5月21日,中国华芳名酒博物馆“刘千忠助学基金”揭牌仪式在湖北省仙桃市隆重举行,地方领导和众多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应邀出席。中国华芳名酒博物馆馆长刘干忠先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0.
4月2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显示,尽管面对全球几十年不遇的严峻经济环境,但2009年大多数美国在华企业继续保持盈利。总体上,美国企业对中国经济环境和在华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新合资关系     
段喜茹 《经营者》2013,(5):160-164,17
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跨国零部件巨头与中国本土汽车集团合资建厂,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方向。请看最佳实践者佛吉亚全球第六大零部件制造商法国佛吉亚集团频频在华展开合资业务。现在,它迎来了迄今为止在华投资额最大的一家合资公司,同时也迎来了在中国大陆的又一个合资伙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FDI与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屈朝霞 《企业经济》2005,(9):134-135
FDI在中国分布的区位差异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探索FDI在华分布的内在规律,引导外资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布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对影响FDI在华分布的主要因素予以判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大规模撤离”成为近期舆论焦点。一方面,在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国际资本调整布局;另一方面,中国加大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力促产业升级。且招商引资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对在华外资正在去“超国民待遇”化,在华外资经营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4.
国内质监     
上海及时收集食品风险信息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对欧洲部分输华食品发出风险预警"和"中国对美国部分输华食品发出风险预警"的信息,并对欧洲及美国输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风险通报。其中,有8条信息由上海检验检疫局提供。这是上海局积极落实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09,(1):62-62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对欧洲部分输华食品发出风险预警”和“中国对美国部分输华食品发出风险预警”的信息,并对欧洲及美国输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风险通报。其中,有8条信息由上海检验检疫局提供。这是上海局积极落实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认真收集相关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信息并在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加强针对性检验监督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是中国创新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将促进中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封闭的观点是不对的,是有局限性的。我相信跨国企业在华的研发机构会对中国技术创新做出贡献。”3月20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演讲上回答提问时明确作出上述表示。与此同时,对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还在争论。技术溢出效应争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既挖走了中国的人才,申请的专利也为外国公司所拥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对我国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是积极因素,甚至是负面因素的说法由来已久。2003年,…  相似文献   

17.
黄泽民 《经济界》2007,(4):33-36
外资银行已在通过设立在华分支机构、股权投资以及设立在华现地法人银行等三个途径进入中国银行业。吸引外资银行的主要因素是:中国银行业前景看好,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银行业的质量提升,以及外资财务投资的动机等。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对中国金融业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迅猛发展,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的措施,跨国公司投资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带动了更快的经济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逐年增加,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特点和战略,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评选说明     
《中国企业家》2011,(20):88-88
一、样本筛选 界定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新角色、新地位,识别跨国公司2011年度在华发展新趋势。本届样本企业的选择上,除继续考察首届入选的百家指数构成企业外,从福布斯全球2000强、财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新兴行业中的全球领先者择优纳入样本库中、在茵届对在华跨国公司进行全面历史梳理的基础上,本届重点考察分析了候选企业过去一年在华的本土化发展状况与本土化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宝华 《经营者》2013,(20):128-130
这家跨国汽车集团在华发展史与中国改革开放完全同步,中国汽车业应当思考从这位强大的合作伙伴和老师身上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