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内涵是将土地上的各种权属分离开来.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框架下将土地使用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是对。一定范围中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6)
文章归纳总结了北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的六种用地模式: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租赁,入股集团公司,宅基地流转,土地基金管理部门,用于政府公租房的主要特点、缺陷和经典案例,然后从不同视角对六种用地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事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统筹协调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科学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全国部分省市特别是北京、成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成果,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的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谭术魁  彭补拙 《财经研究》2002,28(10):69-7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否直接入市流转无一致结论,但国家国土资源部已在试点,众我省市已在实践却是事实。然而,要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加以确立并在全国施行,建设强劲的支撑体系不能缺少,具体是:出台全国适用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建设,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方案,构建科学的土地收益分享,支配模式,加快必需的基础准备,制定强有力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5.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杰 《经济师》2008,(11):80-81
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是解决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三方主体收益分配不合理问题,然后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提出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要求,集体土地的隐性流转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 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只能通过征收为国有的方式上市流通,理论界褒贬不一,但赞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者居多. 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背景,结合典型理论和实践中的试点模式,提出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米秋花 《经济师》2009,(2):113-114
改革发展实践中大量出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由于缺乏合理法律规制,曾引发诸多矛盾冲突。文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与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的产权原因,从耕地保护和产权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建议,奠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有多年,这在各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流转实践中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通过研究湖州市流转试点的情况及流转现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入市过程所涉及的各细节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个过程所涉及到确权、入市、用途与法律四个方面。确权是前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只有先将农村土地性质确定,并赋予其使用权利,才能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失;其次是入市,这是关键部分,采取合理的交易方式,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确定公平的收益分配体系和长期保障机制,才能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最后,法律是重中之重,因为前两个部分都需要法律的保障,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土地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