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由于对国外投资市场和环境的不了解、法律法规的不熟悉,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承担商业风险,还要面临和承担政治风险。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遭到美国众议院的反对、海尔集团宣布放弃收购其美国同业美泰、  相似文献   

2.
1.宣传和游说。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中国企业第一次尝试了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的做法,阐释了中海油是出于商业目的而非政治需求,虽然它们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成效,但已经具备了开拓意义。如果中海油早一年将自己介绍给美国人,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3.
潮商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人群体之一,享誉海内外.潮商文化是潮商的灵魂,是潮商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源泉,是潮商发展壮大的重要软实力,将继续引领潮商走向世界.当今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现代商业文明对各地的商业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深化,中国商业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加剧,中国商业文化的提炼、升华、传播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潮商文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文化概念,而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寻求商业文化融入世界文化进程的价值范本." 对潮商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林文生 《潮商》2010,(4):24-31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潮商是一个蕴涵着五百年商业文化的神奇商帮。无论是在哪个地方,小至街边小贩,大至金融、地产巨鳄,总能看到充满传奇色彩、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商身影。然而,今天的潮商,他们究竟演绎着怎样的事业和人生?他们在广大社会公众的心目中,究竟代表着怎样一种类型的群体?公众是如何形容他们的特点的?公众最欣赏的潮商是谁?……  相似文献   

5.
更正     
老表 《中国企业家》2005,(18):10-10
通过《中国企业家》杂志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事件的全面报道,我才算真正明白,国际经济其实就是国际政治的一种利益表现。尽管该事件是一个独立的商业行业,但号称老牌的市场经济大国——美国,却在别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时,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加以阻止。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投资集团为主的西方基金大量涌入中国。是什么样的机会在吸引它们?它们对中国企业的价值提升如何实现?是否会造成中国商业的“空心化”?如何对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公正估值?围绕这些问题,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全球董事总经理Harold Brown先生和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孙强先生对《中国企业家》做了全面的阐述。Harold Brown 同时也是华平投资集团五位资深顾问之一,曾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空军部长和国防部长,加州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12日,中海油发布公告称,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已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同时,尼克森也发布公告表示,该交易所涉及的所有审批条件均已获得,据此中国企业最大金额的并购案已经悄然诞生。据商务部数据,2002-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11年连续增长。日前,普华永道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额达65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在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  相似文献   

8.
王志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159-159
中海油的冒险之举反映出中国崛 起对全球能源、经济以至世界格局 的影响。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之旅 的除了商业,还有更多商业之外的 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如今的全球化商业环境下,企业应当推出集变革管理、领导力培养和企业文化等三大要素于一体的大胆创新项目,以推动企业实现卓越绩效. 企业高管们对各经济体及全球经济价值流动等问题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当所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这些因素都在发生急剧变化时,高管们应如何转变观念进而继续有效执行企业自身的全球商业战略呢?  相似文献   

10.
和商模式     
至本期,《企业管理》杂志的"盈利模式"栏目出刊两年,这个系列文章也连载到第24篇,已经初步描绘出一个新商业世界的图景,但始终没有取一个恰当的名字.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作为一个商业思想体系,一个恰当的名字是必须的,否则如何称说,如何讲述,如何传播,如何讨论,如何批判? "和商"溯源 "命名即创造".在酝酿这一商业思想体系的十多年中,笔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跟朋友讨论这个问题了,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化古老悠久,反映在商业上即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商业文化”,尤以诗词、楹联显著。古时候,有一卖油灯和秤的杂货小铺贴出了一副楹联谜语,并声明谁要是猜出谜底, 铺里的油灯、秤均五折出售。楹联谜语是:  相似文献   

12.
第九,为什么对于成功企业而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企业如何进行文化继承与创新? 成功的企业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对企业的约束是很大的,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就是未来的失败陷阱.有一个案例发人深思,我们许多人都是沃尔玛的客户,但对西尔斯,可能大部分人比较陌生.二十年前,西尔斯是一个比沃尔玛响亮得多的名字,再往前追溯,美国近百年的商业史,几乎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西尔斯;在全球,西尔斯几乎是百货商店的代名词,西尔斯是百货商店的商业零售模式最早的创建者.正是这样一家百年老店,由于执着于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在世界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时,在超市、打折商店、大卖场等新的商业形式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商业主流时,依然坚持自己的百货商店模式.虽然西尔斯在美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有着几千家百货商店,它甚至成为美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过去成功经验的误导,使之错过了商业零售模式变化后的重大发展机遇.这也给了沃尔玛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沃尔玛很快就取代西尔斯成为美国、甚至世界零售业的霸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海油")考虑对美国同业对手尤尼科公司发出逾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它标志着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案拉开了序幕.但是历经雪佛龙公司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这宗收购案的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最终,中海油权衡了各方利弊,果断地宣布退出竞购,虽然令国人感到惋惜,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其意义深远,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中海油遵守国际规则,始终抱着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但是仍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收购的失败.其中包括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缺乏跨国兼并经验、国际商战的扑朔迷离、跨国运作的公关技巧等等因素.本文从公关技巧这一角度来分析中海油收购案,为将来国内企业跨国兼并运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海油”)考虑对美国同业对手尤尼科公司发出逾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它标志着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案拉开了序幕。但是历经雪佛龙公司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这宗收购案的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最终,中海油权衡了各方利弊,果断地宣布退出竞购,虽然令国人感到惋惜、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其意义深远,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中海油遵守国际规则,始终抱着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但是仍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收购的失败。其中包括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缺乏跨国兼并经验、国际商战的扑朔迷离、跨国运作的公关技巧等等因素。本文从公关技巧这一角度来分析中海油收购案,为将来国内企业跨国兼并运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潮商本色     
陈文波 《潮商》2011,(3):1-1
相对于其它族群的商贾,潮商历来以"刻苦耐劳、头脑灵活、善于团结、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和极高的经商天赋而闻名海内外。自古以来,潮商善于把握机遇,拓展贸易,在世界商业文化文明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缔造了今天我们引以为傲的潮商文化。潮商文化,是极为独特的地域商帮文化,它根植于潮汕大地,却随着纵横四  相似文献   

16.
贺佳 《企业导报》2011,(9):240-241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程度紧密相关,而对于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应该根植于本土。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周易文化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许多思想都是由此而来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瞬息万变,周易文化与商业文化相结合,就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易商文化。本文通过对易商文化的来源,以及特性进行初步的探索,希望对我国商业文化的研究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地产企业,尤其是持有商业物业的企业,对赴海外发行REITs的热情高涨,但是一旦国内商业物业市场出现大幅震荡,REITs的运营就将面临风险,需要考虑如何终止的问题。作为REITs最发达的美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做法。文章分析了产生风险的原因和美国法律对策以及REITs重组时可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收购优尼科对中海油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现在很难料定6月23日清晨,中海油股份公司宣布以185亿美元现金要约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和另一家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展开竞争。这以后,54 岁的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中海油股份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傅成玉,开始出现在众多的分析师和一些媒体面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解释,中海油股份公司刚刚做出的决定,有多么明智,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36岁才踏入美利坚国土、40岁才萌发创业冲动的创业者,朱敏的挑战不仅来自创业与商业本身,还来自——一个中国人有没有可能、如何可能带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汇入美国商业主流?他会在这个过程中为企业融入什么亚洲特点、中国元素吗?  相似文献   

20.
过去十多年间,随着亚洲地区内以及亚洲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日益增多,亚洲需要解决的跨境商业纠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这促使亚洲国际仲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非常可靠、具有吸引力的争议解决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能够在家门口解决商业纠纷。亚洲企业选择亚洲城市进行仲裁,无论在语言文化还是风格习俗上,都要比选择西方国家方便得多亚洲企业A和美国企业B发生贸易纠纷了怎么办?答案是,既可以选择去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选择在可信赖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