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治理河西述评●杨伟段小强(兰州大学兰州,730000)战国以前的河西,是羌戎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到战国、秦汉时期,乌孙、塞种、月氏、匈奴等先后游牧于河西,成为这里的统治者。特别是匈奴民族,当时势力很大,《汉书匈奴传》载其拥有“控...  相似文献   

2.
匈奴,这个曾经在蒙古高原上叱咤风云的民族,已离我们远去。 河西走廊,曾经是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的游牧地。2100年前,匈奴人跃马驰骋,称霸着这块长达2000余里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2010,(3):11-11
从新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在阿拉善右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先后有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住游牧。今阿拉善右旗,古为禹贡雍之域,春秋时属秦,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初为西部瓦刺地区,清康熙时和硕特部迁之。  相似文献   

4.
李与河西开发马格侠李(351—417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的第16代孙,十六国前期西凉政权的创立者。李在统治河西时期,对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河西走廊地处东西交通要道之上,原为匈奴辖区,自从汉武...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千里河西走廊的中部,祁连山脉的中段,南祁连山、北合黎山之间的平川上有座城市张掖。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后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 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最近这里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奇的地貌景观张掖丹霞地貌群。  相似文献   

7.
王其英 《发展》2010,(2):74-75
汉朝居有武威及河西并设置郡县,不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打通了西域通道,使汉王朝联合西域诸国对付匈奴的外交政策得以实现,并使中国与西域诸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增强;二是隔断了匈奴与今日青海境内的西羌的联络,减少了西边的外患;三是汉王朝占有这些地区之后,大量移民,兴建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龙人 《发展》1995,(11)
由于河西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殊,因此,历代中央王朝和若干地方割据政权,都十分重视对河西的经营开发,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后即于公元前121年设武威、酒泉两郡。随后汉政府又于公元前111年再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移民庶边,厉行屯田,河西的规模开发由此开始。继而大将军窦融出镇河西,怀辑羌人,整饬军政,发展生产。在西汉末年纷飞战乱的环境中,为河西地区创造了一片和谐安宁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飞 《中国西部》2011,(19):104-105
可能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根本光法想象两千多年前,张謇出使西域时的艰险,当时张骞背负着通西域使命.带着100余名随从,自陇西出发,经过被匈奴人占领的河西走廊,趟过飞沙走石的戈壁滩,爬过高如屋脊的葱岭,  相似文献   

10.
<正>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归属汉室以后,汉芏朝为了充实边防,建立制匈奴通西域的强大根据地,随即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置郡县,移民屯田,实施大规模的开发经营。迨及唐代,对于“境控三边冲要”①屏蔽关陇的河西地区进一步实施了大规模的屯防、屯粮、屯牧之举,河西地区的农业开发遂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大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称羡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市肃南县,散居着全国56个民族之一、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裕固族虽然人口较少,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时,裕固族的先民就曾在河西走廊活动过,公元六、七世纪,裕固族的前身回纥族大批迁入河西走廊,游牧于甘、凉一带。裕固族人民以畜牧业为主,其风俗独特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公元397年,称霸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建立了北凉国政权其首领沮渠蒙逊崇尚佛教,留下了中国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金塔寺,寺内的“飞天“又称为“香音神“,是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河西地形狭长,气候环境独特,加上来自祁连山的丰沛水源,使得这条走廊既有利于原始农业的孕育,也便于牧业的发展。从考古资料看,河西地区的原始农业文明要早于牧业,牧业文明是由原始农业文明转化而来的。较早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以农为主,兼事畜牧,至马厂文化、齐家文化时期开始由农向牧转化。延及四坝文化,已成为典型的牧业文化,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狩猎业与采集业,形成多种产业并存的生业方式。后来,分布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骟马文化和河西东部的沙井文化,尽管都是外来的,并非土著,但都保持了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相同的以牧为主的生业特点,均为定居的畜牧业而非通常所谓的游牧。这种状况的形成,乃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的限制所致,同时也是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形狭长,气候环境独特,加上来自祁连山的丰沛水源,使得这条走廊既有利于原始农业的孕育,也便于牧业的发展。从考古资料看,河西地区的原始农业文明要早于牧业,牧业文明是由原始农业文明转化而来的。较早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以农为主,兼事畜牧,至马厂文化、齐家文化时期开始由农向牧转化。延及四坝文化,已成为典型的牧业文化,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狩猎业与采集业,形成多种产业并存的生业方式。后来,分布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骟马文化和河西东部的沙井文化,尽管都是外来的,并非土著,但都保持了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相同的以牧为主的生业特点,均为定居的畜牧业而非通常所谓的游牧。这种状况的形成,乃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的限制所致,同时也是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毅 《中国报道》2010,(6):110-110
近日拜读林斡先生的大作《匈奴史》,对卷中“昭君出塞”一事所发之阐释,颇有不以为然之感,不吐不快。林老论昭君出塞的动机,认为昭君不仅挺身而出,慷慨应召,自愿扮演“和亲使者”的角色,去肩负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友好关系的重大使命且出塞后安心于游牧生活,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从胡俗”再嫁呼韩邪长子,“根据国家的需要,以汉匈友谊为重,不惜打破汉人传统的伦理观念,以成全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正> 东晋十六国时代,在今甘肃、青海境内的河西地区,曾先后有五个凉国割据政权建都立业。这五个凉国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氐族吕氏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南凉,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匈奴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简称为五凉。五凉时期,河西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十六国时代居于北中国文化中心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7.
酒泉,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民俗,孕育了特色鲜明的酒泉酒文化. 一、因酒得名的丝路古郡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兵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收千里河西地区为汉王朝的统辖范围,并正式设立了河西走廊最早的行政机构——酒泉郡.两千多年来,酒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任何一个地方都无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诸如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民族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航天文化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代飞天和现代航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交相辉映,折射出酒泉古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孙吉 《中国西部》2006,(11):72-83
如果摊开一张彩色的世界地形地貌图,我们将会发现,在欧亚大陆的中纬度地区,横亘着一片巨大的浅绿色区域,从欧洲多瑙河畔到东亚的蒙古高原,绵延不断达上万公里,这便是历史地理学家眼中,充满传奇的欧亚大陆草原地带。如果再摊开一张世界古代文明地图,我们将会发现,这片巨大的草原是游牧文明驰骋的疆域,马背民族心灵的故乡,而它的南方,紧邻着辉煌的黄河文明、两河流域、罗马帝国疆域,南方农耕文明带与北方的草原游牧文明带在欧亚大陆的并行不悖、共同存亡呼吸达几千年之久。这条草原地带的东端,是蒙古利亚的疾风劲草,然而谁也不曾预料,这里将崛起第一个震荡东西方几个世纪的草原帝国——匈奴。  相似文献   

19.
藏族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不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游牧业便成为藏民族的主体产业。伴随着游牧业的发展,游牧文化也随之兴起,而游牧文化的产生又促进了游牧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发生碰撞和博弈对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主要影响。二者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存在积极一面但也存在局限性。正确处理藏族游牧经济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藏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哈萨克斯坦州位于哈萨克斯坦与其它中亚国家的交接处,它是个神奇的地区,两干多年来古代哈萨克人祖先(萨基人、匈奴人、乌孙人、突厥人)和哈萨克人民的定居和游牧文化在这里共存。南哈萨克斯坦州是哈萨克斯坦最古老的州之一,成立于1932年3月10日(1961~1992年称奇姆肯特州)。它位于共和国的最南边,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在西面、北面和东面则分别与本国的克孜勒奥尔达州、卡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