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入汛以来,商丘市连续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全市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特大暴雨,而且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全市主要防洪河道、涵洞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截至2003年9月7日,降雨天已累计  相似文献   

2.
目前南方大部分地区水稻正处于孕穗期,局部地区开始抽穗;一季稻则基本处于分蘖期。综观近期,华南大部和华中局部均出现了连续暴雨天气,而持续降雨使得早稻长势受到影响,生长偏弱,病虫害严重,防治困难。据预报,6月上中旬主要降雨区位于江南、华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进入  相似文献   

3.
正7月1日入梅以来,孝感市连续6次遭暴雨袭击,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绝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18日,全市渔业受灾面积36.7万亩,水产品损失4.3万吨,直接经济损失7.9亿元。面对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全市水产系统不等不靠,迅速投入到渔业抗灾救灾第一线,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灾情发生后,孝感市水产局高度重  相似文献   

4.
一、一九九五年的雨情及水情 1995年入夏以来,我省阴雨连绵,持续不断。影响比较大的是7月20日至8月20日主汛期内的三场暴雨。一是7月24日至26日间的华北气旋雨。自山海关入辽西后,暴雨中心在葫芦岛地区沿京沈铁路呈狭长状分布,中心降雨190—200毫米。以后向东北方向移动,使我省西部、中北部和东部地区,普遍降雨100毫米左右。这场雨虽然只是使辽西的六股河发生1500秒立米的洪水,没有造成灾害,但却使全省土壤水分含量提高,特别是东、北部的土壤水分含量已近饱和,由此形式了极为不利的前期形势。  相似文献   

5.
正豫南平原地处黄淮海冬麦区的南缘,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变。全省年平均气温12~16℃,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2℃。常年降雨量500~900毫米,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季节间差异较大。夏春多,分别占年降水量的45%和27%,且多暴雨。秋冬少,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0%和8%。年际变幅较大,降水最多达1360.7毫米,最少的仅有524.2毫米。降雨夏春多、冬秋少,旱  相似文献   

6.
6月中旬至7月底,梧州地区亦普降暴雨、大暴雨,致使广西境内各主、支河流发生洪涝,西江水位急骤上涨,地处浔江下游沿江的藤县,受内涝外洪、上泻下托的影响,县城洪峰达到了28.9米高水位,超出警戒水位10.84米,发生了自191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灾害。同时,其他各县也暴雨成灾,如贺县桂岭镇一带,出现了一天内降雨340mm的灾害性暴雨,为乾隆16年以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7月~8月,我国大范围内遭遇强暴雨袭击,降雨量之大,降雨时间之集中,为历史罕见,给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提高未来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逐步降低灾害损失,笔者分析了洪涝灾害对渔业的危害,并提出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夏季以来,中国大面积地区出现洪水灾害,特别是安徽、四川、湖南、重庆、河南等地部分地区连遭暴雨侵袭。暴雨引发部分地区出现出洪,路面积水严重,供电中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造成820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5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9亿元。在大灾面前,农信社员工一方面备力抗洪抢险,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灾农民解廖燃眉之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演了一首激昂的抗灾组曲——安徽:风雨同舟抗洪歌自6月29日以来,安徽省淮河上游、沿江江南和大别山区普遍出现强降雨。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相似文献   

9.
谢雪芳 《农家之友》2007,(6S):37-38
蔬菜夏季育苗和栽培时,降雨频繁,甚至易遭暴雨袭击,严重影响蔬菜出苗,引起土壤板结和渍水。由于湿度大,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花椰菜、甘蓝、番茄、甜瓜和西瓜等作物还易引起裂果或裂球,影响产品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据对比调查,采用蔬菜避雨栽培,秋番茄、秋黄瓜育苗可提高出苗率5~7成,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全过程中,由于长时期的连续降雨或短历时暴雨,造成农田积水过深或淹水历时过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失收,这种自然灾害通常称之为涝灾。所以,治涝工程是一种除害性质的水利工程。它直接为大农业服务,并以减免农作物因受淹而招致的产量损失为其经济效益。关于治涝工程经济效益的计算,在我国部颁标准《水利经济计算规范》SD139—85中,仅作了较为原则的规定。《规范》正文第42条阐述:“……涝灾损失与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汉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研究降水规律对当地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科学利用降雨资源对农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汉江流域60年年平均降雨量进行研究,发现汉江流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处于大幅波动状态,提取汉江流域相关409个地面测站的降雨量数据,利用IDW插值、克里格插值和全局Moran指数聚类分析,得到汉江流域时空分布的降雨特征,钟祥-广水及其东南的汉江下游流域最多,丹江口-南阳一线西北部汉江上游流域降雨量较多,汉江中游流域降雨量介于两者之间。老河口-房县一线的西北部绝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最低,天门-广水一线东南部年均暴雨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厂址主要位于洛河两岸的黄土边坡上,场区高边坡的稳定性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相应规范,对典型高边坡进行优化设计,并针对天然工况、暴雨或连续降雨工况和地震工况条件下进行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边坡安全系数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期望通过本文提出的设计理念,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将城市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根据各个独立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别创建4个相应降水等级的正态云和统一的极端雨洪灾害风险等级,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城市极端雨洪灾害预警模型,对相同降雨降到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段降雨降到相同地方所引起的雨洪灾害进行动态预警。结果表明,极端暴雨降临时,城西片区、浮梁县城片区和城东片区遭受的灾害风险等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等级逐步由三级升到四级,而电厂片区和吕蒙航空基地片区遭受的灾害风险等级相对较低,最高不超过三级。利用云模型可以对景德镇各个区域各个时间段的灾害等级进行及时、准确的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内极端降水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1961—2014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6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选取年无降雨日数、生长季无降雨日数等7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和GIS空间表达方法,分析了水稻生长季内极端降水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东北三省年无降雨日数、生长季内无降雨日数、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和生长季连续无雨日数超过10d出现次数均表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大雨和暴雨主要出现在水稻的拔节—孕穗—抽穗—乳熟期; 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发生在水稻播种—三叶—移栽—返青期和乳熟—成熟期的比例最高; 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以6~18d出现次数最多; 生长季内无降雨日数(GPTDD)和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GPCDD)在空间上总体均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生长季连续无雨日数超过10d出现次数(TCDD>10)表现为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和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大雨发生频率增加,无降雨日数比例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明确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时段和范围,为极端灾害的防抗避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河南省出现罕见大范围持续降雨,连续特大暴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农田积水,畜牧水产设施冲毁,畜禽和鱼类冲失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7月29日,河南全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受灾区主要集中在新乡、周口、开封、安阳、焦作、鹤壁、郑州等地,受灾作物主要是玉米、花生、大豆等秋粮作物。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全国大范围降雨,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暴雨过后要抓紧时间,尽快修复受毁工程,做好鱼塘的消毒工作,防止大面积水生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一、抓紧修复水毁池塘和网箱、网围等设施。洪水过后池塘、网箱部分受毁,应迅速重筑池堤,修补网箱、网围,尽快恢复养殖生产能力。对机电设备也应尽快维护和保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85年,辽宁入汛早,汛期长,是多年未遇的。6—8月有61天降雨,降雨量除阜新地区与常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均在400—1,658毫米之间,比常年同期多25—113%。辽浑太流域降雨504—998毫米,比常年同期多出12—113%。其中,浑河水系多40%,辽河水系多21%,太子河水系比常年一年的降雨量还多14毫米。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达14,53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6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为76,09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2%。9号台风登陆后,处于暴雨中心的辽浑太下游的营口、台安、盘山、海城、辽中、辽阳等  相似文献   

18.
超量灌溉对农田耕作区水土肥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措施,已有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平原农田耕作区的水、土、肥的流失与治理,则少见有研究资料与科研成果发布。而平原农田耕作区在暴雨或高强度灌水情况下,极易造成土壤水、土、肥的流失。文章针对上述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沧州枣粮间作地中壤质土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与施肥量下,土壤经水流冲刷后,观察水、土、肥的流失规律。通过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对土壤中水、土、肥流失的影响,探索出平原农田耕作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保护地表免受雨滴打击、加大表层土壤贮水量等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大家都知道,精养鱼池,放养鱼的密度比较高,投饵量较大,鱼池水质就容易败坏,如遇暴风雨来临,鱼池水质也将会产生巨大变化,势必容易造成鱼类出现浮头、泛池现象。精养鱼池夏季遇暴风雨要采取有效措施1.提前提高水位目的保持池塘原有水质理化指标的较小变化,同时要提前在池塘架设浮泵,在降暴雨时,及时抽取池塘表层雨水,避免池塘水质由于降雨造成较大变化。避免  相似文献   

20.
<正>早稻生产实现丰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江西省早稻总产164亿斤,列全国第二,为历史第二高年,较去年减1.6亿斤,早稻总产连续3年稳定在160亿斤以上。早稻播面积2091.9万亩,较去年减4.6万亩。单产392公斤,较去年减3公斤。今年早稻分蘖期阴雨偏多、抽穗扬花期遭遇暴雨、收获期降雨频繁,对部分地区早稻生长发育、结实、收晒均造成不利影响,加上暖冬造成病虫基数高,因此,今年早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