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军 《四川会计》1996,(10):31-32
重塑新型银企关系蓬安县建设银行黄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银企之间出现了一优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重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是摆在银行与企业面前共同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国有现代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闻寨 《企业文化》2009,(7):41-43
傅军认为。企业一定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法治方面还有待完善的中国,良好的关系也是生产力。你只有跟政府、银行、客户等都保持和谐的关系,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抵押,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资金保证,但房地产开发是一种高风险的商业行为,如何减少银行的金融风险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要银行与房地产业之间建立一种较完善的贷款制度,即良好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机制,这就是“ 建设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4.
《巴蜀质量跟踪》2000,(11):50-51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借助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扩展生产规模:混业经营的趋势.使越来越多的银行需要将尽可能多的资金贷给企业以争取效益。银行和企业,两者的关系可谓相存相依。金手指商务会馆邀请专家、企业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正是讨论了这样一个关系问题:在进入WTO后。银行和企业如何才能做到一双赢”?这些论述,对需要银行贷款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希望保证贷款安全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该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 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不论银行还是企业,都要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新型的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紧密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市场化原则已成为银行同企业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中,信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各种不守信用的意识和行为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秩序、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混乱,而且也危及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危害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从银企关系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解决银行与企业信用链条中断的问题,必将威胁我国银行的安全。因此,必须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切实维护银行债权。 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企业和银行等几个部门的事情,而且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一件大事,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完备的法律体…  相似文献   

7.
银企关系是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重要经济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银行、企业的效率和风险.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波动.在我国银行业进行的体制改革中.完善国内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则是整个改革的重点,而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如何进行银企关系新模式的探索.使国内银行能够给各中小企业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增加其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全方位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商业银行法的颁布,银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在相互经济利益中,银企之间如何建立新型互助的借贷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银企之间面临的全新课题.目前,许多企业步履维艰,包袱沉重,需要银行的支持,对银行有“十盼”:一盼银行严格执行金融政策,不乱上浮利息或变相加收利息,不短贷要高息,不加收服务、咨询、评审等费用,影响银行信誉.二盼银行转变观念,深入企业.银企之间不再是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9.
楼斌 《企业世界》2007,(11):34-35
如何建立和维持企业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和根本。培养顾客的忠诚,做到使顾客真正满意,除了要重视诸多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外,还要处理好顾客抱怨。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金融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过去企业开展经营纯粹依靠银行,变为目前银企相互支持;由过去银行选择企业变为现在双向选择,甚至银行拉企业、企业掌握选择银行的主动权。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又面临着国外银行业的竞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取胜?国内外优秀银行的实践证明,列商业银行进行形象设计,积极稳妥地改善自身在公众中的形象,是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商业赊销活动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段,有利于企业长远经济利益,维护持久的客户合作关系,但也存在现实的财务风险。在中国,大量的赊销出现在90年代,至今仍尚未建立良好的商业征信体系。主要表现为,赊销的合理回报率没有保证,常见被动信用行为;支持信用的资本资源不够充分,经常需要自身和银行融资来保持还款等待期;信用记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用监督和惩罚系统(包括商业手段和法律手段)不完善等。因此,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避免赊销坏账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员工和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关键是如何将员工个体的发展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这就是说,企业需要指导与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把员工的职业发展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与员工建立融洽的“心理契约”——即借助科学的职业管理共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会计管理制度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说明良好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素。  相似文献   

14.
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范本涛刘徽朱贤宏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政府、银行、企业、职工之间诸多利益关系的调整。作为乡镇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银行在企业改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江苏省启东市信用合作联社从调查研究着手,强化金融部门的服务功能,满腔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建立商业银行与强化内审监控谢春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是当前金融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目前,国家政策性银行相继组建成立,;旧的专业银行正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在这一新...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建立,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建立。一、建立企业外部信用体系企业外部信用体系包括企业对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信用、对商业伙伴的信用和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的信用。企业对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信用主要体现在贷款信用上。企业应  相似文献   

17.
银行贷款给小企业的例子中,我们在银行的监管影响和贷款利率之间找到一个积极的关系.我们也观察到一个在银行亲密关系和利率之间的逆反关系.进一步,我们看到银行较少监管同他们有亲密关系的企业.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银行关系是有价值的,因为企业通过建立和维持同一个特定银行的紧密关系,能够显著的减少他们的资本成本.因为企业成功完成同银行的贷款业务,银行监管它们减少,最终,收取更低的利率.  相似文献   

18.
浅谈如何搞好银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企业经济》2002,(8):141-141
多年来,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扭曲的,是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长期形成的老观念与大力健全银行的功能要求很不相适应.现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涉及的面越来越广,筹资、用资的路子越来越宽,和企业打交道的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搞好银企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要搞好银企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银企关系,其内涵是平等互助、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即双方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法人,进行公平往来,双方优势有机配合,产生生机和活力,企业依靠银行信贷资金维持再生产,获得最佳经营成果,同时,银行也依靠企业推动信贷资金良性循环,获得银行利润.因此,银行和企业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专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建设银行张家口分行王永亮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使自己逐步走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经营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它的兴衰成败。内部审计是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在整个经营机制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小企业》2002,(1):47-48
新型银企关系应该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银行家与企业家的个人关系,良好的个人关系需要有沟通交流、坦诚相待的基础,将普通的个人关系发展到朋友关系再提升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法人)关系,这种关系并非是简单的提供信贷和服务的业务关系,而是一种银企之间唇齿相依、命运相连、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