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城市以文化论输赢,企业以文化比高低,以文化立市,以文化立企的观念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本文试图探索廊坊市群众文化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寻求群众文化服务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结合点,使文化发展成为经济提升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和谐文化的意义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是由历史进步形成的,在今天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功能作用明显,有助于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为多民族国家提供借鉴;经济功能作用突出,有助于稳固经济发展战略要位,促进经济呈现发展新形势;社会功能作用呈现,可以消除隔阂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是提升民族文化意识、引导文化适应性、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社会是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和协同关系。因此,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不会只局限在经济领域,它必然会向社会、文化与政治领域推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进程,是由资源资本化、权力资本化、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化四种力量相互纠结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当前,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化的力量已经开始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实质性的渗透性的影响作用,并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分化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社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我国的政治文化也伴随并适应整个社会的转型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已能自觉地把自然生态效应纳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之内.它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传公 《辽宁经济》2006,(10):75-75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高速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文化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严峻课题,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开拓发展,具有理论探索的重要性和现实实践的紧迫性.随着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兴起,与之相应的文化机制的变革也在不断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进一步确定了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认为经济文化创新理念、措施的落实,必然给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树立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无尽的活力,从而为本地区“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经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