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产业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从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产业生态化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求,并提出了产业生态化实践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2.
司武飞  周浩 《北方经济》2006,(20):13-14
在自然资本稀缺的前提下,依托江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产业布局的范式选择是产业生态化,流域经济的产业生态化不仅微观层面的产业技术要求生态化,而且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体系也要求生态化;微观层面的产业食物网构建与宏观层面的生态产业结构提升是流域经济发达区的当务之急,而产业生态园构建是流域欠发达经济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云南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综合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以产业理论、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及产业生态化的广泛性的理论为支撑,研究云南特色产业观念转变和建立生态化模式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对与生态相关联的产业的构想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研究建立了品牌环境生态化的判断标准,界定了产业集群品牌环境生态化、品牌生态管理和品牌关系质量的主要构成维度和关键要素,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以此建立了关系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区位环境、供应资源、关系网络和公众基础的生态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群内企业实行品牌生态管理,客户的品牌满意、品牌信任、品牌承诺等关系质量也越好,即产业集群品牌环境生态化有利于集群内企业实行品牌生态管理,进而有利于提升品牌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5.
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是在充分论证和规划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端产业园区,通过分区规划,实现了企业对于私密性、展示性、生态化办公的强烈需求.国际企业大道项目运营7年来,形成了成熟的园区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业发展微观动力驱动的角度,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态发展的路径,通过分析经济区产业生态化中两个推动主体三级动力系统的动力构成,论述制约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微观产业驱动力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利用产业关联效应驱动,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产业生态化技术人才培养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产业生态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为研究对象,借助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引入产业生态化水平体系指标和控制变量,通过平稳性检验得出各变量均存在一阶单整,通过协整检验得出产业生态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产业生态化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产业生态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产业生态化变量的系数为正,说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相关,并以此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是要把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效益,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夺取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文章首先分析了鄱阻湖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鄱阳湖经济区实际,提出产业生态化的选择和空间布局,即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和旅游业的生态化。为了实现生态化继而从产业规划制定、法律法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税收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了辽西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辽西北地区资源型产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辽西北地区产业集群生态化体系的必要性。从构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及虚拟生态化工业园区两方面阐述了辽西北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生态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产业生态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路径。文章在分析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生态化模式,最后针对产业生态化保障机制给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依纯 《魅力中国》2014,(13):45-46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江西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度处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的中等协调。为进一步提高两化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注意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人口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司武飞  陈莉  朱天明 《特区经济》2006,210(7):191-193
中部之痛,首痛在“三农”,中部之难,难在县域工业化。中部崛起的范式选择在于县域经济的产业生态化。中部县域工业化不仅微观层面的产业技术要求生态化,更要在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体系上体现生态化。中部应抓住县域结点,统筹城乡发展,做到产业生态化,永续利用资源,人和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13.
王双 《中国经贸》2023,(14):4-6
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以产业生态化内涵为基础,构建“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2009-2018年新疆旅游产业生态化水平,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和特征。研究发现,新疆旅游产业生态化呈现出曲折上升的时间演变势态,总体发展良好;空间上呈现两大龙头(伊犁和乌鲁木齐)带动全疆发展的特征,地州之间发展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云南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综合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以产业理论、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及产业生态化的广泛性的理论为支撑,研究云南特色产业观念转变和建立生态化模式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对与生态相关联的产业的构想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司武飞  周浩 《北方经济》2006,(10):13-14
在自然资本稀缺的前提下,依托江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产业布局的范式选择是产业生态化,流域经济的产业生态化不仅微观层面的产业技术要求生态化,而且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体系也要求生态化;微观层面的产业食物网构建与宏观层面的生态产业结构提升是流域经济发达区的当务之急.而产业生态园构建是流域欠发达经济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努力消除传统模式下产业发展上的问题,探索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发展新思路,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产业结构体系,需要现行产业结构法律规范做出回应。依据生态发展规律,完善产业结构生态化规划和指导制度、产业生态化法律责任制度、产业生态化技术与标准制度、产业生态化激励机制、健全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共生机制、改善生态不利产业淘汰和转向制度,对于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考察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化发展是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西部地区面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两大艰巨任务,只有推进生态化发展才能尽快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构建循环产业集群则是实现生态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最佳产业组织模式,最后提出了构建循环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面对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了评估,并据评估结果从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区域循环经济的实现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茜  毕如田 《科学决策》2011,(12):72-83
煤矿区作为城乡经济发展集聚区,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煤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乡生态化建设的内容,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内容:依据煤炭资源开发中经济变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及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提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寻求山西省煤矿区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协调。为优化资源环境经济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保障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生态化是保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把产业活动纳入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 ,以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了产业生态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