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打破“三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当前搞活企业的中心议题,也是企业走出维谷的关键步骤。但是,在打破“三铁”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特别是由于“三铁”以牢不可破的姿态跟社会主义伴随了四十年,现在要打破,不仅许多人不易接受,而且议论颇多,有的人认为打破“三铁”是对社会主义的抵毁,有的人认为打破“三铁”损害了职工主人翁地位,更有人认为打破“三铁”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不稳定,等等。因此,有必要在思想上从四个方面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1992,(4)
<正> 以破“三铁”为开端的轰轰烈烈的深度改革,使我们仿佛听到咚咚的战鼓已从遥远的布满成功喜悦的农村,界临一幢幢威严的都市,共和国的巨手缓缓而又坚定地挥了下来……从街谈巷议到茶余饭后,“破‘三铁’之后我们怎么办”成为今年全民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真正关注民族兴亡的仁人志士扼腕赞叹:这着棋早该走了! “三铁”之破,能够使竞争的主体真正置身于机会、条件均平等的外部环境,体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自然平衡规律。“三铁”形为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实则是封建制几千年沿袭不绝的官本位所引申开来的巨大阻力。文明的进化,历史的嬗变,从来是以革旧布新为己任的,其势磅礴,不可阻遏“三铁”既破,体现在我们每一位公民身上的特质,就是两个字:真干。  相似文献   

3.
<正> 破除“三铁”不能图形式、走过场,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认真扎实地进行。具体讲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破除“三铁”要与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相结合。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存在“一大三铁”的弊端和承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活力不强。破除“三铁”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压力不大、风险弱化、竞争力差的问题,是企业经营承包的继续和深化。因此,要教育干部职工端正思想,充分认识破除  相似文献   

4.
申文昌 《经济师》2002,(2):121-121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件 ,也是我们做好各项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基层中央银行 ,要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必须大力弘扬“三铁”精神 ,从每个人、每件事做起 ,扎扎实实履行好各项职责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每个员工 ,真正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当前开展的弘扬“三铁”精神的实际行动中去 ,唯此 ,我们的金融服务水平才能有一个新的提高。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必须坚持“铁账本”…  相似文献   

5.
浅谈货币发行工作的安全管理●关玉忠薛虎庆刘新建朱基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银行要严格管理,不能做假帐,不能随便改,不能随意变,恢复银行“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信誉。朱总理的讲话击准了银行管理工作的要害。近年来,全国发行库款被盗...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坊间曾流行很多民谣,其中有一个关于“四大铁”的说法。所谓“四大铁”,指的是关系最为牢固、最为可靠的四种情况,铁哥们是也。其中三铁是“一起扛过枪的、一起同过窗的、一起下过乡的”,还有一铁叫“一起什么什么的”,不雅,不说也罢。虽属茶余饭后的笑谈,却也有些道理。我没扛过枪,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下乡岁月,但同窗却有一大把。  相似文献   

7.
风风雨雨,改革已走过十三个年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步履维艰,体制尚未理顺,特别是国营企业效益下滑,效率低下,缺乏生机与活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彻底打破“三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力破“三铁”、转换机制、深化改革已成大势。但是破“三铁”,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触发了一部分人的即得利益,权乎?钱乎?乌纱帽子?于是,破“三铁”希望与困难并存,动力与阻力同在……“三铁”如何破,需要哪些配套措施?《破‘三铁’需要注意解决那些问题?企业破“三铁”转换经营机制,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哪些要求?再度流产?希望有识之士参加我们的“破三铁”大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 打破“三铁”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头“戏”,已在全国陆续展开,成为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解课题。 “三块铁”如何打,企业经营机制怎样转,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必答的一份考卷。而政府机关职能的转变是解答好这份考卷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改革事实证明,政府机关职能不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难转换。 企业的发展要走向市场,达到优胜劣汰,就必须  相似文献   

9.
应用《商业银行法》是扭转“两乱”的有效途径熊开国,刘望勤银行素有铁帐、铁款、铁算盘的"三铁"美称。但近些年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日趋恶化,资产沉淀、流失日渐严重。这个问题,既是中国这块大地上所有国有银行(也含部分近些年组建的其他形式的所有制银行)的一大...  相似文献   

10.
<正> 打破“三铁”要伤筋动骨。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应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上下齐心,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行真正支持企业“破三铁”之实,改变过去那种对企业乱干预、乱设卡、乱指挥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厂长要敢于担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破“三铁”、转换经营机制已是紧锣密鼓。企业破“三铁”,机关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政府机关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现在政府还对企业担负着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柏墉 《经济导刊》2007,(9):81-81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的计息方式已自今年1月20日起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计算方式按存款人在银行存款的实际天数计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在县乡以及县乡以上各大中城市争相扩展储蓄所和其它营业机构,尤其在县城及县城以上各大街道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城市居民的眼中“储蓄所多于厕所”的现象已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在农村,农行进城,工行、建行、邮政部门...  相似文献   

14.
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债券面值(即到期偿还的本金)往往不一致,一般而言,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时,债券溢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时,债券折价发行。如何具体计算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是发行债券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诸多教科书和文章在介绍债券发行价格时,均按复利现值公式和复利年金现值公式计算。这种方法,在国外比较流行,而在我国,由于计息方式和付息方式与国外不完全相同,因此,上述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从计息方式上看,国外一般是复利计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财会人员大都用笔和算盘作为主要工具进行记账、算账。繁杂的事务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复的机械性劳动束缚着人的手和大脑,并且常常“出力不讨好”——效率低、精度差。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这种局面逐渐开始发生变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配备电子计算机,因此,在财会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极不普及。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对银行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三化三铁”是农行提高自身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中主要就基层网点开展“三化三铁”创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限时无限量发行认购申请表发售社会个人股方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缺陷。 缺陷一:现金大搬家 目前股票发行多采用由承销商设立销售网点,投资者从购买认购申请表到缴股款均需携巨款到指定网点缴款。因而造成:①投资者到储蓄所提取现金,给其加大了工作压力,现金提取量和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大。有的储蓄所因提取现金的量太大,不得不临时增设营业柜台,增加工作人员。由于储蓄所现金提取量急增,增大了供给量压力,有时还会出现现金供不应求情况;②投资者携巨款从储蓄所到缴款网点,给投资者带来很大风险。有的投资者提着大包现金,不得不雇保卫人员护送。到缴款网点后又时常发生不能及时缴款的现象;③由于从储蓄所提现金要  相似文献   

18.
王成伟 《经济师》2000,(4):99-100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具有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 ,手中的余钱也不断增多。对余钱的处理 ,就涉及利率问题。所以本文拟谈谈利率及其运用 ,供读者参考。一、单利与复利就计算利息的方法而言 ,利息的计算有单利与复利之分。单利是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 ,只要本金在贷款期限中获得利息 ,不管时间多长 ,经过多少个计息期 ,所生利息均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我国实行的是单利计息方法。复利是计算利息的另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 ,每经过一个计息期 ,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 ,逐期滚…  相似文献   

19.
(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率杠杆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几次利率的调整却带来了利息计算上的问题,分段计息限定了利率作用的发挥。表现之一是没有发挥储蓄存款作为金融资产投资的固有功能。当利率调整后不是按现定的利率而是按既定利率分段计息,就高不随低,把储蓄的个人风险系数压缩到尽量小的程度,储蓄成了政府对储户的一种优惠性的储蓄贴补,失去了投资既有风险又有收益的属性;表现之二是不能有效地调节资金余缺。由于储蓄存款的分段计息使原有储蓄存量并不因利率变化而波动,利率变动只是相对于储蓄部门的成本增高或降低,而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却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认为企业破“三铁”应建立四个机制。 ——任人唯贤的择优用人机制 企业要发展,要有一大批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用人是否妥当,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但是,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骏马能历险,为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因此,用人必须坚持因才适用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破“三铁”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实现生产力中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