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树鸾  孙兴国 《经济纵横》1996,(6):32-34,28
国有专业银行转轨时期的工作重点取向原树鸾,孙兴国一、转轨时期的发展目标国有专业银行转轨期间的中心任务,是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加速集约化、国际化、电子化的过程,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努力提高经营...  相似文献   

2.
浅论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配置效益●伏中林任大鹰在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低效的固定资产配置始终困扰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探讨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规模和配置结构,增强固定资产的流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  相似文献   

3.
李玉举 《经济师》1994,(9):21-23
论市场机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李玉举在我国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国有专业银行加快了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同时一批新涌现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商业化运作。由此,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也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争拉存款的竞争。随着银行的商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浅论企业改制对银行转轨的冲击及其现实意义章玉山,张海林,范业荣一、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中受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冲击(一)债务的冲击。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受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冲击最大的是银行债权的冲击。企业的沉重银行债务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5.
外拓业务与内控制度一体化: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稳健经营与业务开拓关系的实证研究郑斌我国市场体制确立以后,国有专业银行加快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中央银行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商业...  相似文献   

6.
浅谈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和困扰与对策中国工商行启东市支行黄树丰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e我发展、e我完善”的金融企业,这既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然...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央行稽核档案如实反映了金融业信贷资产质量、资金运用情况和货币收付情况,为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起了积极作用。稽核档案管理已由单一向综合、零散向系统、原始向精加工发展,因此加强央行档案管理是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立稽核档案综合信息库,为稽核档案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银行效益是问题但不全是银行自身的问题曹恒珍,曹建华,吴元清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已近在咫尺,然而,制约转轨进程的突出问题─—效益,始终成为专业银行实现转轨目标的羁绊。那么,为什么专业银行效益低下?细致分析银行效益低下的客观成因...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如何向商业化转轨于金阁张会彬在我国专业银行体系中,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诸如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发展背景比较复杂、多年形成的沉重负担、现代化进程缓慢等,决定了它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难度比其他专业银行要高出许多。因此,探讨和解决农村信用社商业...  相似文献   

10.
警惕专业银行转轨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关家彬,美慧存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的逼近,一些专业银行钻体制不健全的空子,搞投机行为。1、不惜成本抢业务。首先抢存款。通过多种形式、变换花样抬高存款利率,高成本吸收存款,壮大资金实力;其次抢客户。以优惠的贷款...  相似文献   

11.
倪育新  闫启忠 《经济师》1996,(11):43-43
对信用社经营亏损的思考倪育新,闫启忠,任春华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必须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不断提高发展能力。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面积经营亏损,何谈盈利与发展。所以信用社的经营亏损应引起我们重视。一、亏损的成因分析农村信用社始...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培植效益增长点与传统业务品种的创新石祥公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标志就是经营目的性的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担负国家管理某方面经济运作的职能;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社会各经济部门融为一体,各自追求其利润...  相似文献   

13.
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如何迅速提高农业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水平,实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顺利对接,已是转轨初期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将结合湖北农行的实际,客观分析当前农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使专业银行转轨为商业银行,而应运而生的地方性、区域性,股份制的城市商业银行一成立,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并按照现代化商业银行机制运作,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不仅为金融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显示了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的目标取向已定,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的实质性一步.要顺利实现这一转换,必须冷静思考转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稳步推进这一历史变革.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商业银行内涵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范围等方面,虽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仍有其独自特征.首先,商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闫文杰自我国一些新型的商业银行的兴起,特别是原国有专业银行逐步转轨为新型的国有商业银行后,“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一设想已在逐鹿市场付诸实施。在这种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商业银行如何以存款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  相似文献   

17.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效益是根本,利润是目标,没有效益的银行不能称之为商业银行。但在现有形势下,许多专业银行在转轨过程中自身经营出现了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除国家政策性因素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基层专业银行亏损的成因与对策罗宁基层专业银行经营效益不理想,亏损面越来越大,亏损额日益增加。专业银行限期扭亏的计划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列专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亏损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9.
李文杰 《经济论坛》1995,(16):37-38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由于专业银行层次不同,在转轨过渡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县级专业银行的业务基点是城镇和农村,在转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城镇、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 一、经营成本高,组织资金难。其主要原因:一是县级专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城镇、农村储蓄,尤其是农村储蓄存款,85%以上为定期存款,加之3年以上储蓄保值贴补率高,造成了直接营业支出居高不下;二是县级专业银行机构设置分散,经营费用高;三是各家专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农民基金会等争相吸收存款,使各家专业银行组织资金的难度都很大。  相似文献   

20.
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设想刘汉萍,王文锦,宣平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变型是今后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本质和核心。要想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对我国现阶段国家专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特点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