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香港中资企业群体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香港”)格外引人瞩目.这家集团公司有许多为世人所称道之处:它的全体员工,除少数领导由内地调派之外,其余的包括业务、财务、法律等专业人才,都招揽香港或海外的人才;它的运作方式完全按照香港的“经济模式”以及“游戏规则”办事,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港事港办”.应当说,中信香港已经融入香港社会,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实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植嘉宁 《新经济》2013,(5):32-35
1865年,伦敦朗廷酒店在丽晶街开业,这是欧洲首家名副其实的豪华酒店,也是第一家提供英式下午茶的酒店。在香港的朗廷酒店也延续了伦敦的英式优雅,那传统三层架盛载的英式点心,那杯浓郁香馥的红茶,那一段忙里偷闲的小小时光,是否您心之期望?  相似文献   

3.
经济接轨辨义香港回归后,大陆与香港经济必然要“接轨”。所谓经济接轨,不是让香港“削足适履”来适应大陆经济,也不是让大陆“裒多益寡”去平衡两地经济。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总体方针和《基本法》指引下,大陆与香港经济的接轨必然是双向的、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接轨后的经济必然要求双方作出程度不同的、必要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4.
吃在香港     
不是"吃在广州"吗,怎么变成了香港?"吃在广州",这是老话。以衣食来说,广东人是不在乎穿得随便,却比较讲究吃喝。"饮茶粤海最难忘",广东人爱上茶楼饮茶,其实就是吃饭,或者来一顿点心餐。别的地方也有茶馆,但不及广东茶楼之盛;喝茶也有点心,花样也远不如广东之多,可以想到说"吃在广州"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三四年来,"吃在广州"已经被"吃在香港"代替了,尽管近来广州也在重新振作,力争恢复这方面的声誉,但要压倒"吃在香港",却不是轻易就办得到的事。香港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美食世界。要说"吃在香港"首先是方便,香港的每一条街几乎…  相似文献   

5.
梁伟浩 《广东经济》2003,(11):40-40
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APA)的六项附件出台后,本港工商界普遍满意“原产地来源”及“香港公司”的定义,对特区政府所做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预计在CEPA的效应下,明年上半年香港经济将出现喜人的发展势头。据了解,内地履行入世承诺,至2005年进口关税只会降至约9%,相反在CEPA的政策下,273种香港产品进入内地可享受零关税。因此,CEPA不是一个“短期炒作”,不会因中国内地履行入世承诺而失去魅力,香港工商界和特区政府应用一个长远视野来充分利用中央在政策上来扶持香港的有利  相似文献   

6.
论述香港与内地经济整合的文章,有两个常见的谬误:其一是认为两地整合是香港通缩的主因;其二是认为香港工业和服务业迁移至内地使香港经济“空洞化”。“空洞化”的论点认为,两地整合的初期,香港工业北移,还可发展服务业。一旦连服务业也北移,香港便彻底“空洞化”。在仔细分析后,上述两个论点都站不住脚。两地整合对香港的正面影响,其实远超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距香港主权回归祖国的日期只有500余天,香港的未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香港已取得的繁荣,是其内在的机制和素质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产物,香港的未来如何,也将由新的历史时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所决定。 A.香港的内部因素 香港的内在经济机制和素质,可用“极高的经济自由度”来概括,它至少包括贸易自由、投资自由和经营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提及澳门,往往与香港相提并论,如“港澳同胞”、“港澳事务”.确实,澳门与香港有不少相似之处.“港”字不难理解,港即港口.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澳”字之本意是“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也是港口的意思.澳门和香港都是中国的港口城市,但澳门有自己极特殊的历史.这极特殊的历史就造就澳门特殊的今天.人所共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在内的香港地区)是当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靠坚船利炮打败了大清帝国,而强占去的;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时比英国人占据香港早了300年,当时葡萄牙虽然已成为西欧最先兴起的海上强国,起初他们也曾想靠枪炮叩开中国的大门,但中国当时还是在大明帝国盛世之时,国力远胜过弹丸小国葡萄牙(当时中国人称之为佛郎机),葡萄牙人是靠花言巧语及贿赂地方官员骗占了澳门.英国割  相似文献   

9.
舒菁  吴鹏 《资本市场》1997,(4):25-26
<正> 求合作平分秋色在香港的各种资本中,中资是唯一不存在“九七”风险顾虑和撤离问题的资本,从这个角度说它的发展潜力很大,但为了真正体现“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资在香港的数量发展是有限度的。中信(香港)集团的董事总经理荣智健就曾指出:“香港未来不能由中资取代其他外资,中资一取代就会把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10.
由香港科技界知名人士组成的“香港科技协进会”于1985年9月初举行了一次“面对1997的香港科技发展”研讨会。出席的科技界人士有100多人。他们的发言颇有启发性,现摘要选登供参阅。在刊登时,个别地方改用我们常用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到香港不久,我去采访香港美国商会举办的一个有关金融业发展的演讲会,席间一些发言人提到香港是一个“高能燃料”社会。当时我对所谓的“高能燃料”的理解有很大的局限性,认为香港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它有50多万辆汽车,它的启德机场平均每两分钟就起降一架飞机,以及商业街区整夜灯火通明,这样的香港必然耗能量大,对能源和燃料需求也高。但是随着自己进一步深入采访,我才知道我原来的理解是不对的。在经济学界,“高能燃料”是指庞大、雄厚的流动资金,“高能燃料”社会则指有发达的金融业支持的社会。 的确,香港的金融业一直在为香港的各行各业提供“高能燃料”。通过其发达的金融业,香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金,投入到许多行业。流入的资金,有的存放金融机构生息,有的从事股票、债券、黄金、期货、基金等买卖活动,有的投入房地产业、工商业。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能燃料”,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可以这样说,香港所有经济部门都与金融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日的香港经济,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15周年。15年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奇迹,也创造了成熟经济体持续平稳发展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3.
清风两袖赴香港附翼乘风成巨豪──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王增斌郑裕彤,香港著名珠宝大王,东南亚屈指可数的超级富豪,其财产准确数虽未可知,但也可以从某些企业的份量中作一掂量。他的两间公司;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新世界酒店有限公司,本人拥有50%的股权。如按19...  相似文献   

14.
陈晓萍 《经济纵横》2007,(12):75-76
到过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方,而且因为有山有海,地形比较复杂,许多地方甚至可以用“地势险峻”来形容,道路的建设相当不易。所以从表面上看香港的道路就会发现几个突出的现象。首先是马路大都狭窄弯曲,基本上见不到有一条象北京那样宽阔笔直的;其次是许多马路都有较大的坡度,尤其是依山而建的那些,对驾驶员的挑战不小,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半世纪的英殖民统治时期.香港就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乃至西方交流的一座桥梁。自1997年主权回归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特殊地位以及欧盟对香港经济政治事务的密切关注使其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香港既可以成为中欧之间密切经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可能因其内部政治事务的发展而对中欧关系构成挑战。为此,我们在战略性地推动香港在中欧关系中的“门户”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来势力对中国主权与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与金融业一样发达繁荣的香港证券市场,近年来的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因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的发展也特别迅速,特别是备兑证市场。从1996年开始,香港市场又出现了一种叫做“一篮子备兑证”的新的金融衍生品种,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几种一篮子兑证在联交所上市流通。到目前为止,一篮子备兑证数目已达到115种,除了股票一篮子备兑证,如“银行──百富勤(1886)”、“置地──美林(2024)”等以外,还有股指(如恒指、中企指)、红筹股、H股等一篮子备兑证,其数量不断增多,大有超过单一备兑证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7.
明年7月1日将是香港主权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届时势必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来港参与这个盛典.香港各大酒店也早已定出专为香港回归而设的“九七主权回归住房优惠计划”.虽然房租比正常房租升幅达一倍,但大部分酒店房间预订均告爆满.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自此,“一国两制”从构想变为现实,这提高了我们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本文主要从经济领域,根据“一国两制”在香港一年来的具体实践,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男人街”与“女人街”同样著名,外来者初到香港,问起这两条街,恐怕元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要想光顾“男人街”如果无人指点,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花上大半天时间去寻,恐也难以发现。原来“男人街”只在夜间开市,不像“女人街”日夜开张。所谓的“男人街”,就是九龙麻地订的庙街夜市,因销售男人用品而得名。庙街是一条不太长的小街,街两旁有不少店铺,并不繁荣,白天车辆和行人不多,与一般的小街没有什么不同.可一到夜间却热闹异常。每当夜幕降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小摊贩们便开始在街两旁架设摊棚,摆出各自带来的…  相似文献   

20.
香港“走鬼”家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鬼”。一个词典里查不到的词语。 在香港,“走鬼”是流动小贩违法摆卖时,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后来被人当做流动小贩的代名词。事实上,香港的“走鬼”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零售市场,直接影响着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 两万“走鬼”闹香江 目前香港究竟有多少持牌、无牌及流动小贩存在?准确的数字恐怕很难估计。据香港市政署小贩管理事务队一位负责人透露,从1991年起,香港的持牌小贩开始下降,1991年全港持牌固定及流动小贩有13928个,而1992年则减至12996个;1993年更减至121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