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条重要战线,在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1、社会科学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导。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国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拯救了中华民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纠正了指导思想“左”的错误,果断地…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水资源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水资源分配不均衡、水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等现象,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出许多管理水资源的先进体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针对中国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优化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正确地指出: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新的战略转折点。下世纪初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对我们确定新时期的发展任务与措施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一、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对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今天,中国的经济已从总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基本上克服了贫困,绝大部分地区达到了小康,许多初等的、但是重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如,主要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此走进了新时代。新自由主义是这段时期西方的一种思潮,其理论思维和实践模式,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产生了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既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不适合的一面。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际,我们当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放眼全球,放眼世界。科学对待两个层面的自由主义;面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治理评价体系的国内文献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中国的治理评价体系,有助于定量化地评价中国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的实现程度,分析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的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其进一步的努力方向。目前,国内有关治理评价体系有很多,认真考察这些体系的利弊,将有助于我们建立和完善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治理评价体系,同时也有助于将治理评价的基本理念和评价标准渗透到各种相关的治理评价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世界三大酒店集团—假日、喜来登、希尔顿登陆中国为标志,结束了酒店情绪化服务时代,中国酒店业从此走上与世界接轨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酒店业完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逐步走向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阶段。不同酒店结合中国国情和地域文化,打造出富有中国和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牌,酒店业在经济主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本文结合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对酒店业在繁荣景象背后的隐患和尴尬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同行业人士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范晓晔 《当代经济》2010,(1):120-12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已有机融入国际社会之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对于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仍然问题颇多,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为我国所用,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从提出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教师专业化理论也越来越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教师专业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大部分的地区是农村,农村教师专业化建设还远远不如人意,我们要借鉴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来加强农村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国农村教育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但是通过贸易理论分析和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是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所处历史阶段下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摩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创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最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四大基本国情特征决定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特殊问题;西方发展经济学最主要的不足是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不能很好说明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全面充实和发展了发展经济学;中国是经济学最肥沃的土壤,应该而且必将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是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中国内容、特点、风格、气派。  相似文献   

13.
王雯 《经济经纬》2007,(6):45-48
海外华人资本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海外华人资本,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华人资本纷纷涌向中国大陆进行投资,构成了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并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东(南)亚华人资本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阶段及特征,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FDI的国际竞争力与环境保护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和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在全球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中国也重视国际环境合作和制度建设,鼓励境外投资企业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是世界各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金融危机已经给世界金融、经济乃至各国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冲击,各国建筑业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危机以来全球建筑业逐渐衰落的现状及其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然后着重分析了中国建筑业在应对危机中的举措及取得的相关成绩,指出中国建筑业在危机中表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入世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是我国的弱项,按入世和全球信息产业开放的要求,它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这就是个矛盾。本文分析这个矛盾,先介绍了世贸组织同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有密切关系的规定和我国入世所作的承诺,接着分析了入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所提供的机遇和所造成的挑战,最后阐述了我们拟采取的战略及政策措施,以应对入世以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晓平 《经济地理》2008,28(6):897-903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工业品消费市场的生产加工基地,但出口制成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仍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城市化进程推进、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并于近年来呈现显著的重型化特点。过去3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集中体现在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国际分工、技术进步、资源环境约束、政策体制等因素是影响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适时调整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型,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雁 《经济与管理》2008,22(6):65-68
可持续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发挥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促使商业银行更好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商业银行对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认识上不够,行动上迟缓,这将大大阻滞其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对此,中国商业银行应尽快接受赤道原则,跟上世界银行业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人才强国建设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内涵和任务目标,构建世界人才强国评价指标维度和体系,采用标杆分析法对标美国等典型世界人才强国,探讨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典型世界人才强国的距离。结果显示,中国仍处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与吸引、人才效能发挥3个评价维度得分相对均衡,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全球顶尖人才集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构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短板,亟待培养造就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制度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