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一种系统化、一体化的核算,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进行调节控制和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通行着两种核算体系。一种是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采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balanc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或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通常简称为 MPS.另一种是由世界其他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从整体上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为目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nal accounts),通常简称为SNA。这两种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劳动概念不同。MPS 以物质生产概念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淼  刘晓洁  李洪田 《乡镇经济》2004,(11):38-39,24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的三种类型: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2003年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源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海洋生态资源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的三种类型: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2003年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源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国民经济平衡体系是由匈牙利中央统计局和其他统计单位于1969年合作建立的。这个平衡体系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①平衡体系强调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将经济划分为物质领域和非物质领域。这首先表现为MPS的主要指标(社会总产值、净产值)和物质平衡表仍是匈牙利现行平衡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次,平衡体系对经济活动单位进行了分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去年开始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内容及其与原来试行方案的差别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广东经济领域实施新核算体系的有利条件和存在困难,提出进一步改革广东统计工作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普遍形式,它涉及苏联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国家通过它来实现整个经济机制的要求。它是领导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核心。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建成集中的经济、由中央统一领导的经济。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对计划工作的科学水平、对制订和应用计划工作的最新形式和方法提出了高要求。要提高计划工作水平,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的新规模和新面貌,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和资源用于完成最重要的全国性纲要,使部门计划和地区计划、远景任务和当前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保证经济的平衡。同时,要求加强计划、经济杠杆和经济刺激的综合影响,加强有关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生产、改进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要求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GDP核算是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时。根据社会统计可持续发展观理论提出的新的核算概念。本文简述了挪威进行绿色核算和建立绿色GDP的历程与现状,指出了资源核算的特点及其建立绿色GDP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讨论、争鸣、酝酿和准备,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在1995年完成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  相似文献   

9.
司武飞  周浩 《特区经济》2005,(12):111-113
绿色GDP(Green Gross Domestic product,GGDP)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核算的核心指标,广义的GGDP=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一人文部分的虚数;狭义的GGDP是指扣除环境资源资产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GGDP指标是指狭义的GGDP。由于GGDP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它克服了GDP的固有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绿色GDP核算则是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了经济与环境的核算,属于宏观核算。以一个会计主体(企业)为例: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企业发生的所有费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宏观核算的借鉴意义何在?张小斐,刘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方案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我国宏观核算理论、制度和方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仔细研究和分析起来,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进而整体宏观核算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试图勾勒出西方国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介绍去年开始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内容及其与原来试行方案的差别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广东经济领域实施新核算体系的有利条件和存在困难,提出进一步改革广东统计工作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7日发布公告,从今年开始,包括GDP在内的国民经济核算将实行新的方案。新核算体系的实施,将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运行情况,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寒阳  丁博 《中国经贸》2013,(18):83-84
一.前言 本篇报告以北京市的有关数据为基础,研究影响生产总值的主要因素。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的必要性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是指将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结合在一起,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从数量上进行的系统描述和测定,目的是为实现一国或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属于宏观核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源于两个事实: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2.为管理所必须的现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尚没有一个数据系统能够较好反映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人们认为两者互不相关,机械地将两…  相似文献   

15.
王忠芳 《中国经贸》2011,(18):146-146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重要的社会基础生产和服务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数据已经成为国家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更是交通管理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制定行业政策不可缺少的量化信息。而但多年来,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还很滞后,不能为国民经济新核算体系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建立和完善运输统计体系,是实现现代运输统计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了较大的变动,把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划分作了根本的改变,把以五大物质部门的产业划分,改为三次产业划分,把非物质生产部门纳入产业部门。从去年4月开始,我国统计部门已经按照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逐步改革旧的统计指标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但是,由于旧观念、旧体制的影响,一些本来应尽快改革的  相似文献   

17.
高凤娥 《魅力中国》2010,(22):112-113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辩证唯物论为哲学基础,以经济管理理论为职能指导,以信息科学为技术辅助,以会计准则、制度为操作准绳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各个企业都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要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离不开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它是改善经营管理的有力工具,是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人们不断加深对企业内部核算的认识,不断总结我国企业内部核算的经验,学习和引进国外的科学方法,以便创立一套适合企业内部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董小麟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上册)现代经济运行原理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该书具有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对生产力概念进行了更新;重视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重视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市场问题的阐述;将资本积累的内容扩大到包括各种主要的筹资方式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肖红叶  孙森 《开放导报》2009,(2):37-42,85
虚拟经济概念的提出及理论架构的建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创新.虚拟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则可为该理论提供指导实践的工具.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SNA体系的基本原理,以资金交易流量为核心概念,以重复交易流量为重点,以交易数据取得为突破口,从统计学理论与数据搜集技术层面,针对虚拟经济测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与系统结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及应用检验四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