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变更募资投向似乎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国上市公司更改募资投向有如过江之鲫,乐此不疲。公告信息显示,2001年6月,有14家公司公告募资投向变更,7月份有16家,8月份则有41家。据统计,从去年7月1日到今年6月底,沪市6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变更过募集资金投向。仅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就有122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改募资投向。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资投向现象历来已久且呈蔓延之势,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蔡亮 《新理财》2010,(6):38-39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新股发行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目标"之后,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无疑值得相关企业CFO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1,(2):11-11
A股融资9551亿元创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A股新发募资4793.20亿元,增发募资2588.66亿元,配股募资约1452.92亿元,可转债募资717亿元,总计约9551.78亿元。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IPO闸门再度开启,加之创业板的推出,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迅速膨胀,新股发行市盈率连创新高,资金超募渐成常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诱发这一变更行为的制度诱因。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的供给主导特性和项目主导特性对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行为产生了相应的激励,这种事前强化的激励机制是导致上市公司大面积变更IPO募资投向行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5.
IPO募资投向变更、经营业绩变化和市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项目型股票融资制度背景下,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IPO募资投向变更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事件研究法来观测IPO募资投向变更之后的市场反应情况。结果表明上市前后经营业绩下降幅度越大,越会引起IPO募资投向变更,而这种变更能够改进未来经营业绩,因而变更行为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具有"好"的动机的善意变更行为。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和市场有效性并不强,投资者却对IPO募资投向变更消息持负向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立元 《新金融》2010,(5):28-30
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诱发这一变更行为的制度诱因。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的供给主导特性和项目主导特性对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行为产生了相应的激励,这种事前强化的激励机制是导致上市公司大面积变更IPO募资投向行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7.
王立元 《金融纵横》2012,(2):43-45,72
本文从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了161个适合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选择12个会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反映公司经营总体绩效水平的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标的,分别考察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前后公司绩效水平的变化以及影响该变化的因素。本文得出了与以往研究成果不同的结论: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总体上改进了公司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11月30日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目前已有52家企业获得发行批文,48家企业完成发行上市.总体来看,本轮新股发行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新股发行“三高”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及新股上市交易遭爆炒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后产生了大规模、群发性的变更募资投向行为。在1993年—2009年的17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上累计有533家上市公司变更过IPO募资投向,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6.59%;中国股票市场累计发生变更847家次,平均每年变更50家次;变更总金额达到1030亿元,占股市17年IPO募资总额的12.38%。  相似文献   

11.
上市     
忠旺香港挂牌上市 5月8日,中国忠旺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首次公开发行14亿股,募资所得净额94.94亿港元(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金额的新股。  相似文献   

12.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2,(25):6-6
航空运输5月民航客运量同增5.5%,央行上周紧急“放水”近两千亿,维稳意图明显,上半年新股募资大降近六成 超募现象得到缓解,财政部在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2,(6):29-29
有望演绎成中级反弹 消息面上,1月投融资市场全面萎缩,IPO募资环比减少86.23%,尤其是2月份前半月10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2.54倍,相比1月份的33.7倍明显继续有所下降,表明新股发行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融资抽血的减少将对A股明显利好。而猪肉价格连跌3周,补栏热情上升或为后期肉价继续下跌埋下伏笔,食品...  相似文献   

14.
王立元 《海南金融》2011,(10):30-32
本文以我国股票市场1993-2009年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53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行为主体偏好的视角考察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诱发原因.作为股票市场的行为主体,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股票市场融资低成本的外在激励以及对自由现金流量控制的内在激励下,产生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股票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宏观经济产业政...  相似文献   

15.
陈醒 《国际融资》2008,91(5):42-44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第一季度调研显示,VC和PE的募资金额较去年一季度都呈现了大幅的增长,特别是VC机构的募资金额达到22.64亿美金,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36%。这么多的资金,将投向何方呢?2008年,在中国的VC会出现怎样的竞争态势?企业以何种方式获得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在清科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评选活动发布会上,诸多媒体记者与评委VC代表之间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黄少安等,2001),近年来公司融资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表现得相当突出和普遍,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国内已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一些研究。刘勤、陆满平等(2002)对中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善意变更和恶意变更的分类。朱武祥(2002)则从投资审批体制不适应实际需要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变更资金投向的原因。张为国、翟春燕(2005)对1999~2001年融资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几率和程度与公司的规模、长期投资显著负相关,与公司持有的关联交易、闲置资金及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如何影响公司业绩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投向变更使公司业绩下降的结论(李志文等,2002;原红旗等,2004;刘少波等,2004)。由于种种原因,股票市场的涨跌形成了不同的趋势,那么在不同的大市下进行权益再融资,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呢?另外,上市公司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募资投向变更?其影响程度如何?这促使了本文实证研究的开展。二、研究范围与数据采样本文中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定义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上市公司的各种因素对其变更募股资金投向行为的影响,得出结论: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不倾向于变更募资投向,而资产规模小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原投资计划。基于理论研究,本文对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了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8.
数据     
《证券导刊》2011,(24):9-9
上半年IPO融资1607亿元环比萎缩逾四成随着6月30日比亚迪和赛轮股A股份首发上市,上半年新股发行工作全部结束。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共发行新股164只,募集资金合计1607.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60%,并较去年下半年下降42.35%。从募资规模来看,2011年上半年A股一级市场呈现出募集资金总额下降、单个项目小型化以及超募比例下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杨毅 《中国金融家》2022,(1):122-123
2021年资本市场圆满收官。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去年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IP0)势头强劲,上市新股数量和募资金额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据Wind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A股IPO数量达522家,募资金额超5400亿元;其中,超七成公司以注册制方式发行。2022年,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资本市场将继续沿着深化改革之路前行,未来可期: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成为2022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头戏”;IP0数量和募资金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更多对外开放举措正在酝酿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们IPO审核制度的现状和核准制带来了一系列弊端:过度包装,企业为顺利通过发行审核,粉饰财务数据。导致估值偏离。超额募资屡见不鲜。由于新股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受控,上市不易激励了拟上市公司使劲"圈钱",超额募资盛行。一级市场定价畸高。投资者在监管机构主导和"背书"的发审机制下,往往低估市场风险,发审制度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意味着"获利",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接着阐述我们实行IPO注册制的必要性,以及实行IPO注册制会遇到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