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刍议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和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量和土地征用量剧增。土地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来源,是农民的生存底线,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现实中,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工作不到位,农民和土地征用的矛盾日益表面化、尖锐化。因此,解决土地征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因此我们给其一个特殊称谓——失地农民。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功能。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仅靠征地补偿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生活的。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它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失地农民各类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现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各地区传统的以土地为中心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随之受到巨大的冲击.土地征用的发生,直接导致农村人口中的老年人失去了老年生活的依靠、中青年人失去了就业领域、未成年人失去了未来本该享有的就业和收入的权利.针对榕江县土地被征用农民所进行的调查表明,这三个问题已成为农民在征地之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补偿费使用监管的加强以及征地补偿措施的创新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浅析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倩  段鹏辉 《价值工程》2010,29(8):241-242
土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而且由土地引发的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非农化对失地农民产生的影响,并探讨解决失地农民权益实现的政策性思考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和城市化再反作用于经济的同时,也必然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的结果。农民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产、生活和发展的保障。本文主要运用了结构性访谈的调查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失地农民的生活变化等问题作了实地调研,主要从拆迁的安置情况、目前的职业与家庭收入情况、医疗就医情况、对社会保障的了解情况以及个人保障意识这几个方面展开了调研,并分析和提出了一些改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量的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导致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大批量出现。另外,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届时,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1亿人。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直接产生的最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因城市化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存问题,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中国城市化高速推进,在城市扩张中,农村土地征用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越来越多,农民以离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的生活面临着危机,失去了土地对于农民来说相当于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亟待解块.  相似文献   

9.
王昀 《城郊发展》2004,(1):29-31
失地农民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辞海》、《现代汉语辞典》等辞书均未收录。农民是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本来,失去了土地就不应当再称之为农民,而应转化为城镇居民或城市市民。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么一个群体,尽管失去了土地,但仍然保持着或部分保持着农民身份,并  相似文献   

10.
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基本依托,失去了传统谋生技能的用武之地,打碎了子孙后代吃饭的饭碗,打乱了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熟人环境,斩断了乡土文化的传统血脉,失落了寄托乡情乡恋的精神家园.专家测算,目前中国大约有5000万失地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有着太多的无奈,他们的声声叹息呼唤着新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地被征用,土地给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很多农民逐渐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转变为城镇化农民,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镇一体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指出对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珠海:土地闲置满1年可无偿收回,这一"新政"被认为甚至比国士部的相关规定还要严格。作为房地产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土地在整个房地产调控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这是房企的生命线,没有土地,企业就失去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地方政府也愈加爱惜所剩不多的土地,加之土地财政的影响,地方政府对高地价暗爽在心。所谓"针无两头利",高地价造成高房价,又反过来给  相似文献   

13.
拯救小农     
唐山 《中国企业家》2014,(6):115-115
几乎在每座大城市周边,都会有一大片半荒芜地带。这里的农民大多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投入,土地严重退化。如果将这些曾经的良田加起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千百年来,农民在土地上耕种,为什么在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中,他们突然丧失了对土地的兴趣?因为在新的竞争中,农民失去了立足根本。  相似文献   

14.
就业难、补偿低、社保不健全等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困扰失地农民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大国,而土地是农业之根基、农民之根本,是农村多功能社会保障的载体。失去土地的农民,路在何方?所谓失地农民,主要是指我国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因建设征用、占用农用地而失去土地合法经营权的特殊农民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根本性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纪事     
土地卖高价了,村民却更穷了2005年3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杨宋庄村村民孙勇亮读者打来电话说:杨宋庄村是一个620多户将近2000人的村庄,自从1984年村民的口粮田被抽回,村民生活遇到困难。村里的3800多亩耕地被政府征用搞小城镇开发。政府以每亩6400元的价格征用土地,再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卖给开发商,村民却没得到什么补偿款。村民们曾经多次联名上访,所取得的惟一成果是,2004年每人得到350斤的粮食作为补偿。村民们的数千亩耕地没有了,而一些掌权人却因此腰缠万贯了。作为土地主人的村民不但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寄托在土地上的所有理想和…  相似文献   

16.
一事一议     
事:小康村变成亏损村。沈阳市浑南新区五三乡营盘村,从1994年起因土地被征用、出卖、出租,村集体得几千万元的补偿金。现在土地所剩无几,农民每人只得到2万多元补偿,还是分10次领取的。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了固定职业和社会保障,因此,村集体那一大笔土地补偿金的管理和使用就成了村民们严看死守的“身家性命。2000年10月,村委会被迫将1998至2000年间的财务账进行了审计,没查出任何问题。2001年3月,村民再次要求审计,结果查出问题资金7000余万元,财务黑洞让人触目惊心。这个从1994年挂上“小康村牌匾的富裕村已经成了亏损村。两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罗义翀 《乡镇论坛》2010,(10):23-23
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许多城镇周边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这些人由于失去土地而成为新一代的“下岗农民”。  相似文献   

18.
“真没想到,做了一辈子农民,在年老的时候也能像干部职工一样,每月领到一份‘退休金’!”1月30日,云南省弥勒县弥阳镇城西社区第二居民小组,年满55岁的老人领到了自己第一个月的300元生活补助金。看着手中崭新的钞票,许多农民感慨万千……近千村民失去了土地城西二组地处弥勒县城中心,是城西社区的一个农村居民小组,全组共有农户354户,986人。1998年以前,该组有土地4000多亩,后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组土地被国家大量征用。到1998年,全组只有土地22亩,人均面积不足1分,集体不但没有经济收入,而且还欠外债150多万元。村民失去了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向城市转移,建立覆盖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农民的需求与目前的条件,按照分类分层保障的原则,逐步为其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世世代代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长期稳定的基本生活来源,因此,应尽快将这部分群体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范畴,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应按照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的原则,其经费来源可从财政土地…  相似文献   

20.
不少农村女性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土地或从来就没有土地,这个问题在我国农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据全国妇联2002年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4个县(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没有土地的人群中,妇女占67.3%。在无地的妇女中,有24.1%的妇女从来没有分到过土地,有46.4%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