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政府文物资产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符号,更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财富,让文物走进生活,让文物服务经济,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基本路径。而对文物资产进行价值分析进而进行价值计量,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衡量,更是对文物资产保护价值、经济开发价值的认知,进一步为政府在保护和开发文物资源所进行的财政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从政府主体的资产管理视角对文物资产按照管理目标进行分类,基于目标分析文物资产的价值特征,形成“钻石模型”的价值分析要素,依据政府会计计量和文物资产价值特征提出“双端口”的价值计量策略,以反映政府保护文物资产的价值投入和对文物资产的开发利用形成的产出价值,旨在区分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运营成本和文物保护成本,以产出价值衡量文物资产对社会和市场的贡献,在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同时,强化反映文物资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工业、流通、农业等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对投资转出(下称投出)的固定资产做帐务处理时,借记“长期投资”,“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对投资转入(下称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记帐,帐务处理方法,在“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中明确规定:确认的价值小于帐面原值(下称小于原值)的,按投出单位帐面原值借记“固定资产”,按确认的价值贷记“实收资本”,差额记“累计折旧”,确认价值大于投出单位帐面原值(下称大于原值)的,按确认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实收资本”。上述业务处理中,涉及到了固定资产的评估结果在会计核算中如何反映的问题。在实际业务中,笔者发现,从投入单位的角度来看,按上述规定处理,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矛盾现象,存在一定问题,下面就以一实例,对此谈谈笔者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财会月刊》(会计)2008年第4期发表了陈克兢、朱学义同志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价值确定方法差异比较》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文章通过一个实例得出结论: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换出资产价值决定法和换入资产价值决定法计算的换入资产成本是不相同的。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交换双方是等值交换,两种方法所确定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相列的。陈文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强 《现代企业》2007,(8):52-52
企业资产价值具有双重属性,即资产的实体价值和功能价值。其中功能价值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待资产价值的双重性关系到企业资产营  相似文献   

6.
论资产价值的保值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健 《会计之友》2003,(1):14-15
资产保值补偿是企业维持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企业应明确资产保值补偿的内涵,根据企业理财要求,合理确定保值补偿范围,选择适当的保值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杜军  杜勇  鄢波 《财会月刊》2010,(8):81-82
本文对已有的各种公司价值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司财务价值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详细阐述和探讨了各类公司价值概念与财务价值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敖守伦 《四川会计》1995,(11):24-25
供销社资产重估和损失核销问题南充市供销社敖守伦一、资产价值的重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存在“通胀”的情况下,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将因购建时间与通胀的共同因素产生价值背离。因此,按照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中,以换出资产价值和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价值是基本的会计计量方法,本文中将其形象地简称为以出量入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核心是对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文章主题。在明确资产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价值创造的具体体现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明确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关系,对企业财务理论研究和指导企业基于价值管理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关系”也是一种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可确指资产企业的资产可分为两种 :一是可确指的资产 ,也称可辨认的资产 ;二是不可确指的资产 ,也称不可辨认的资产。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一般的无形资产都是可确指的资产 ,但企业无形资产中的商誉 ,尤其是自创商誉 ,一般都是不可确指的资产。不可确指的资产是指那些不能特别辨认 ,不能单独取得 ,在目前条件下也无法或不能完全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对于可确指资产的确认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规定 ,应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两个前提之下 ,按是否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这四个标准进行判断。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加强资产安全性、防范资产流失风险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如何评价企业资产安全,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探讨。本文认为资产的安全应该包括实物的安全和价值的安全,作者在分析造成企业资产实物和价值不安全原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其会计核算,得出评价企业资产安全的两个财务指标——资产实物安全率和资产价值安全率,并用此指标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家大型上市公司资产安全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叶岚 《广西会计》2003,(11):30-31
一、抵债资产入账和处置中的财务问题1 税金问题抵债资产 ,来源于债务人欠款无力偿还而将自身的某项资产所有权转移给银行的行为。目前的抵债资产大多为土地、房屋、车辆等实物资产 ,在其转移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多种税费。从我国的税法体系来看 ,与取得抵债资产时有关的税费有 :契税、所有权证办证费、印花税等 ;持有过程中 ,银行必须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 ;处置过程中 ,银行必须缴纳营业税、并支付拍卖相关费用等。上述税费直接构成抵债资产的成本。由于税费较高 ,导致资产被债务人私自处置的危险 ,或是因承担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隹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考点知识进行了综合比较与归纳。  相似文献   

15.
梁瑞红 《财会通讯》2006,(12):59-60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入账价值计量模式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可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资产入账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其判断标准是该交易符合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即以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按新准则规定,商业实质的判断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最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6.
周兵  王德义 《财会月刊》2005,(12):48-49
资产评估是运用评估方法对资产在一定时点的潜在价值进行客观估算的过程,是对资产现行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一种专业活动,是一种将资产市场化的行为。资产评估方法是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工具和手段。资产评估疗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即国际上公认的三大评估方法: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企业换入一项资产时,无论是按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还是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都应是包含增值税额,在计算换入资产成本时扣除可抵扣增值税额;在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也应该包含增值税额。当然,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所包含的增值税额相等,也可按不含税价值计算。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首先应按换入单项资产的方法确定换入多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然后确定分配到各项资产的成本。但  相似文献   

18.
一、确认资产减值的必要性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使用资产的方式或范围的改变,资产,尤其是长期资产的价值往往会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能在短期内被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所取代,因此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没有摊销完之前就可能无法收回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发生了减值。至于(合并)商誉,其实质是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于年度终了对资产可收回价值进行估计,如果有关资产期末已发生减值,应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可收回价值保持一致,对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的不予考虑.这一要求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原则,也是和国际接轨的体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对其做出具体的规定,以及没有配套的机制来监督其实施,只是笼统地要求企业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这几年,企业在实施这一会计制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敏 《内蒙古财会》1991,(11):32-34
资产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目的.遵照公允、法定标准和程序,运用适当方法,从统一的货币单位对资产价值重新评定和估计的经济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资产价值重新评定和估计,真实反映各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量,使企业对资产价值运动的记录、计算和分析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