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1951年5月份参加税务工作的,1988年9月份退休.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了四十八年:其间,我任过专管员、科长、处长等职务:我一生从事的工作可以说主要是征收和管理“屠宰税”、“筵席税”、“房产税”等“小税”。退休以来,“小税”的往事时常在眼前浮现,特别是四、五十年前征收“小税”的几个场景.像不熄的火花一直在心头闪烁跳跃:  相似文献   

2.
孙志 《财政监督》2006,(11):77-77
开口就是“我痛心”、“你必须”、“这是闹剧”、“我的很多研究报告得到高层领导批示”的房地产专业教授董藩最近发布了一项名人鉴定技术:如果只提其姓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他肯定是名人了。董氏还现身说法:有人提到董教授,那非我董某人莫属。我想董教授的名气还不算最大的,更牛气者还大有人在,董藩的字号除了姓氏还得加上“教授”标签才可识别,而同是地产界,一提到“小潘”谁都知道是潘石屹这个大房地产商(他自封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号“发展商”)。  相似文献   

3.
久违的喜悦     
什么是喜悦?信手启动电脑“百度”搜索引擎,眼前弹出了喜悦的解释:高兴、快乐。 但对于喜悦,当然在这里我必须说是“爬格子”的喜悦,真的是久违了。 那一天,我正在外出差,同事打电话告诉我,说《金融队伍建设》编辑老师找我有事。莫非是通知我的稿件要被采用吗?  相似文献   

4.
许建国 《中国税务》2014,(12):78-78
自1984年《中国税务》创刊以来,我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她集权威性、政策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于一体,是我每期必看、爱不释手的读物。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税收政策法规,我从1994年开始订阅(《中国税务》,通过学习“钟税官信箱”、“业务指南”、“政策解读”等栏目的内容,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这对我正确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做好本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张“伍圆”人民币,出生于2005年。虽然我现在还不满4周岁,在社会上“闯荡”时间不长,但可悲的是,我早已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油渍满身了!  相似文献   

6.
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我由于蒙受难白之冤,为了逃避迫害,不得不长期流窜在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盲流”。我不会偷不会抢,就只好拜了一个人称“陆老皮”叫陆华的老“盲流”为师。那时候“盲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多,对“陆老皮”——当然,那时我是管他叫“陆老师”的,我了解得不多,  相似文献   

7.
张旅萍 《金融博览》2014,(13):80-80
大庆,一座城市,一种精神,一个传奇!在我小的时候,”大庆“和“大寨”是我国工业和农业战线的两面旗帜,毛主席的语录“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是我在小学课本里学到的。上世纪70年代.我还看过反映大庆和铁人王进喜事迹的电影《创业》,  相似文献   

8.
春蚕的赞歌     
我十分喜爱《专题征文》中的每一篇文章,因为篇篇记述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是如此。 当我看到“他从不舍得买点好药或新药,却挤出有限的生活费订阅《中国工会财会》”时;当我看到“因为热爱,更因为执著,父亲终于学会了用左手写作,让笔尖流淌出生活的美丽”时;当我看到“没有留下一句嘱托就倒在了书桌上,肘下压着的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初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 杨老把自己比作“春蚕”,用“春蚕”这个“鞭子、镜子和尺子”来实践自己的一生,检验自己的誓言。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竭力吐丝的…  相似文献   

9.
“抓住我的手,”Lewis Carroll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红桃皇后对爱丽丝说,“我将教给你一些事情。”于是爱丽丝抓住了红桃皇后的手。“跑,”红桃皇后说,于是爱丽丝跑了起来。红桃皇后说,“快一点,快一点”,于是爱丽丝跑得更快了。  相似文献   

10.
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高斌“马主任吗?”“是我。”“我是小吴,声音清楚吗?”“清楚,小吴啊,各部门都安完了?”“完了。”“好。一会儿把全厂号码给我送来,打字”。厂里安装了总机,40部分机,差不多叫个屋,都有一台崭新的、桔黄色的电话机。职工们雀跃。然而。最高兴最得意...  相似文献   

11.
让数据说话     
以前“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等词汇,我是当作跟我的专业完全不同的一个行业词汇来看待的,本质上跟我个人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跟我的工相关性就更远了。而这本书,让我觉得用数据说话不仅应该是某种专业或者某种工作应该做的,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难记的密码     
都说,储户来银行,最尴尬的就是忘记了密码,那天,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您好,您办什么业务?”我面前坐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手中掏出我行的存折:“闺女,我取钱,你先给我看看这本儿上有多少?”“好,老先生,您等等啊,我给您看看……一共是895.34元,您要取多少?”我回答道。“喔,这个月工资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13.
陆铭 《金融博览》2013,(11):30-32
学术需要“贸易” 我有一个奇谈怪论:学术需要“贸易”.国际学术交流就是国际贸易,而决定贸易模式的基本原理就是“比较优势“。我是经济学家,解释“比较优势”是我的职责.它的意思是,当一个国家样样都不如别国的时候.要扬长避短.选择相对来说更有优势的来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常锐 《云南金融》2010,(11):32-33
第一次见到我的理财小冤家是在一次聚餐会上。记得那天,我穿着那件“超级无敌小棉袄”——其实那是我小农作风里最小资的一个举动,买了一身棉睡衣——一见面,就把个小冤家惊得花枝乱颤,直呼我“很率性”、“很居家”。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双方的话就多了起来。先是说到各校的饭菜有多烂,又说自己每个月能烧多少钱,最后我还颇为得意的说到我的那条原则:借钱月底必还。想我在大学期间,虽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出身,可凭着舞文弄墨赚了点小钱,  相似文献   

15.
站在新站综合试验区农行门口,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我人生旅途中的这个“转折点”,白底金边匾额上“农行新站综合试验区支行”一排金色大字,还有绿色麦穗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透过明亮的玻璃墙往里看,宽敞整洁的营业大厅里整齐摆放着敞开式客户经理专柜,还有两组专供顾客休息的真皮沙发,红花绿叶各类植物环绕四周。走进大厅,看到柜台里面各位同志都穿着统一的深蓝色西装.胸佩白底黑宁的工号牌,脸上充满笑容认真为顾客们办理各项业务,“您好”,“请走好”,这类的明用语不绝入耳。内心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就是我的“新家”和以后朝夕相处的“家人”啊。“您好,有什幺能为您服务的么?”耳边传来和悦的声音,我定神一看,一位短发圆脸带着眼镜的大姐正笑眯眯的注视着我。“我、我是来报到的,请问行长室在哪?”我红着脸紧张的都有点结巴了。“新分配的大学生吧,欢迎欢迎。”  相似文献   

16.
我是去年订阅贵刊的,一年多来在《科学投资》中读到了很多精彩的文章。我是做咨询工作的,曾经发邮件建议你们再增加一些栏目,缩短每篇文章的篇幅。2006年,我发现贵刊又增加了一些新栏目,例如“热门冷看”、“创业比拼”、“创业现场”、“理财诊断”等,杂志内容更简练也更丰富了,看得出来贵刊对读者的建议还是非常重视的,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17.
甘芸 《科学投资》2008,(10):43-43
加长悍马、包机嫁女、巨资炒楼……在老百姓眼中,只要提到“煤老板”.几乎条件反射地就会想到“暴富”、“奢侈”、“缺少文化”等字眼。他们真的都是这样吗?他们当初是如何创业的?记者采访到了一位挖煤已10多年,保守估计身价数千万元的煤老板,这位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衣服从未超过800元、长期吃盒饭的煤老板称:“煤老板其实并非人人都是暴发户,我的创业很辛酸,我的生活也很平民……”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末,美女作家卫慧在《我的生活美学》中写道:“我也许无法回答时代深处那些重大的问题.但我愿意成为这种情绪化的年轻孩子的代言人.让小说与摇滚、黑唇膏、烈酒、飙车、信用卡等共同描绘欲望一代形而上的表情。”卫慧所谓“欲望一代“大约是指比她小的那些“80后”、“90后”们.他们“没有上一辈的重负,没有历史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钱国宏 《金融博览》2013,(22):82-83
“我这方端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现在开始竞拍!”“好,我出500元!…这方端砚石质优良,雕刻精美,我给800元!”……这是我们收藏协会举办的“模拟竞拍会”的一个镜头。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发稿     
1995年参加工作后与《中国工会财会》一见钟情,因我在山东工程学院学的是财会专业,因而很喜欢她的“理论探讨”、“工作研究”、“财会知识”、“文化宫”等栏目,还把一些写得精采的诗歌、短文抄在笔记本上,经常分析、研究、学习。 1999年 10月,我写了一篇庆祝澳门回归的诗歌“喊一声我的澳门”,寄托我对澳门的怀念和回归的喜悦之情。 16日把稿件寄往北京。给《中国工会财会》投稿是我萌发已久的念头,心想,我若能在上面占有一席之地该多好啊 !  当稿件寄走后,我才想到自己太天真:编辑部里一个熟人都没有,别说刊用,就连编辑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