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应收票据就是指商业汇票。按照是否计息,商业汇票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不带息商业汇票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带息商业汇票在实务操作中却往往容易出错,比如票据贴现时贴现天数的计算,看似简单的一个小问题,倘若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往往会算错。  相似文献   

2.
贺丹丹 《会计师》2012,(9):23-24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要复杂一些,而且利息的处理从持有、转让、贴现有不同的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结合职业判断做出合理选择,本文从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持有、转让、贴现等几种业务的核算与其职业判断的应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持有商业汇票的企业,在汇票到期之前如果需要周转资金,可将末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由银行按统一贴现率计算确定贴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它相当于企业以应收票据为抵押从银行取得的一种短期贷款。现行制度对于贴现计算方法规定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1.贴息一票据到期值、贴现率X贴现期(贴现期指贴现回到到期日的时间间隔)2.票据到期值一面值\(1十利率X票据有效期限)(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等于面值)3.贴现实得额一票据到期值一贴息我nJ将上述公式举例计算如下:[例〕某企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一批产品给…  相似文献   

4.
程传灵 《会计师》2012,(17):23-24
<正>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要复杂一些,而且利息的处理从持有、转让、贴现有不同的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结合职业判断做出合理选择,本文从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持有、转让、贴现等几种业务的核算与其职业判断的应用进行解析。一、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企业收到带息应收票据,应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入账,因为我国的商业汇票的期限较短,若采用现值入账,计算、摊销工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汇票转贴现市场简介(一)市场层次划分商业汇票市场按市场层次分为商业汇票一级签发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一级签发市场业务主要是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业务;二级交易市场业务主要是指由于票据权利转移而产生的业务,包括商业汇票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及回购业务等品种。商业汇票转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以一定  相似文献   

6.
会计实务中,带息商业汇票期末计息处理时,对"期末"的理解避重就轻,忽视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地位,同时贴现处理时,未能完整体现其经济实质,导致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客观。本文分析了上述存在问题,并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7.
俞佳 《浙江金融》2012,(10):58-59
近年来,商业汇票案件呈现高发态势,接连出现银行机构内部人员携贴现票据潜逃、非法票据贴现案件等,票据行业的安全性、合规性问题已被推向风口浪尖。由此看来,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广和普及尤显重要。电子商业汇票是通过安全认证的电子数据流和可靠的电子签名进行签发流转的票据,能有效防范商业汇票的保管风险、传递风险和欺诈风险、降低企业票据纸质成本和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8.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要复杂一些,而且利息的处理从持有、转让、贴现有不同的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结合职业判断做出合理选择,本文从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持有、转让、贴现等几种业务的核算与其职业判断的应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规范贴现再贴现行为增强票据信用功能钟起瑞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适应我国转变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推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力度,使票据信用得到广泛、迅速地发展。据全国各地的初步统计,全年企业累计收受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达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商业汇票为主体的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商业汇票已成为重要的信用工具和短期直接融资方式。2000年以来全国商业汇票年累计签发量和期末未到期金额年均增幅超过40%,票据贴现量和贴现余额年均增幅超过60%,2007年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1万亿元,累计贴现、转贴现4.44万亿元,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2.34万亿元。票据业务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11.
如何办好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李东荣目前,我国办理的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主要是指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是我国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解放前就已存在。新中国建立后,在产品经济的模式下,此项业务停办达30多年。改革开放后,此项业务才逐渐恢复办理。但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会财会》2009,(4):46-46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我们把这种以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为依据,提前向银行申请贴现的融资行为称作票据贴现融资。  相似文献   

13.
银行最基本的票据业务是商业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再贴现的业务比较单一.暂无创新可言。现阶段.我国银行的商业汇票业务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应收票据"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企业可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该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现状:今年以来,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发展在引导资金投向、增加商业银行收入、调整资产结构、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往年相比,全省票据业务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三增、一减”的态势,即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量增加较多而再贴现业务量继续萎缩。具体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夏明曦 《上海会计》1989,(11):20-21
银行结算办法改变后,国营工业企业的会计制度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财政部今年修改重印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增加了“应收票据”、“应付票据”一级会计科目。在企业实务上,尚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商业汇票贴现的会计处理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企业需要资金,持上  相似文献   

17.
陈丽霞 《会计师》2010,(3):15-17
<正>票据按是否立即兑现可分为即期票据和远期票据。即期票据见票即付,没有付款时期限制;远期票据则是有付款时期限制的票据。在我国,除商业汇票外,如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都是即期票据。因此,我国企业的应收票据限于商业汇票,核算的只能是远期票据。商业汇票适用于具有真实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结算,但非商品交易的劳务供应则不能采用,其承兑期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18.
票据贴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商业汇票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步演化为重要的融资工具。据人民银行数据公布,2003年全国累计贴现转贴现444万亿分别比上年增加七成和93%,贴现和再贴现余额8934亿元,同比增加3669亿元,增长697%。票据贴现交易已初具规模.但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笔者就票据贴现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商业汇票结算已成为经济主体间资金结算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商业汇票期限较长,票据持有者很有可能因资金压力需尽快将其变现,而票据贴现是比较快捷、安全的方式.本文结合商业汇票的本质和相关法律规定,探讨了票据贴现业务的分类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20.
卢绳祖 《新金融》1991,(10):35-3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了提高企业间相互结算的效率,加速商品的流通,中国人民银行在1988年12月19日颁发的《银行结算办法》中,把商业汇票列为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该《办法》对于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商业汇票贴现均作了规定。然而,由于除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地方法规形式于1988年8月1日发布施行的《上海市票据暂行规定》外,国家迄今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票据法,而《银行结算办法》也确有不够完备之处,因此商业汇票通过银行承兑或贴现骗取国家巨额资金的事件虽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