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农业保险诚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同农业保险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此进行分析,其中制度变迁危机正是诚信失真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诚信体系时,积极探索诚信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农业保险制度的有效结合,从而取得理想的制度变迁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经济理论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友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4,(12):10-11,4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有收益,也必然耗费一定成本。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制度变迁的选择和制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显性保险制度和隐性保险制度.前者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者是没有以法律形式正式规定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我国现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是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渡.由隐性制度到显性制度变迁,应注意建立旨在降低银行道德风险的保险制度;采取减少代理问题的保险制度设计;实行有效的监管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4.
何英 《特区经济》2008,14(4):70-72
中国现代保险制度由西方移植而来,保险成功移植中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保险制度变迁离不开一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任何制度变迁都是在现有制度矩阵基础上发生的渐进变化。本文认为,正是商业保险制度与中国古代保险做法原理的互通,使得它一经传入中国,即以其先进性和示范效应,为国人所赏识继而仿效创设中国人自己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3次重大的制度变迁。文章通过对这3次重大制度变迁的回顾与分析,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为当前集体农地所有权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成本和公共选择的结果影响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所以说制度创新是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前一轮制度变迁的效率已释放的差不多,农业制度创新的许多制度又已经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新一轮的农业制度安排应是农业经济制度的整体创新和重大调整,从产权、组织、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从渐进的包围战略转向关键的攻坚战,从过去主要突破旧体制转向建立新体制,由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温晓明 《乡镇经济》2004,(11):34-37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生产逐渐市场化、规模化和深度开发渐次高度化的一个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生的制度变迁。制度的合理性将导致农业工业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起点。面对低效率的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地纷纷进行了制度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文锋 《特区经济》2011,(7):176-177
通过详细分析阐述了农业保险体系比较成熟的美国做法,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存在农业保险需求不足、农业保险供给短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多种途径补充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建立国家、农民个人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并且积极扶持保险公司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洁 《乡镇经济》2008,24(1):117-119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处于向城镇居民转型的特殊阶层。这种特殊性和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门槛过高的现实,决定了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大制度的创新力度,对制度安排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完全积累和缴费确定型的个人账户运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段学慧 《特区经济》2008,(4):188-189
相互制保险在农业保险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相互制保险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及其与农业保险的矛盾制约着相互制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合作意识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还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必须选择合适的范围和地区,并对相互制保险进行制度创新,为相互制农业保险提供财政补贴,建立再保险机制,加强引导,减少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际借鉴:制度演进与操作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华 《改革》2012,(3):103-110
美国政府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而建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历经了政府运作到商业运作的模式变革。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契约基础上的监管和授权机制下的竞争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保费补贴降低农场主的逆选择,同时以经营费用补贴和风险共担体系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适度盈利性和保险公司参与经营的积极性。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可借鉴美国经验,在制度优化方向上重点关注政府角色定位、制度供给及巨灾风险分担职能;着重推进保险公司业务创新、费率厘定技术改进和风险保障程度提高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amount of agriculture, bu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develops slowly, which can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quick industrial insurance progress currently.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aces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do not fund in agriculture insurance and the farmers have nowhere to apply for insuranc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economic angl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drawn. The key sticking points lie in tha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China cannot be managed as policy insurance, and tha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lacks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ceive the basic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olicies supporting frame and set up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olicies supporting syst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周娜  ;蔡中远 《特区经济》2009,(6):153-154
我国农业灾害损失相当严重,农业保险是有效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构建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必然选择,并对其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加乐 《特区经济》2010,(11):228-229
农业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由于农业保险的保费较高与赔付率较高,加之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现象。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营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应对措施以尽快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挥对农业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利 《乡镇经济》2009,25(8):122-126
国外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构成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业相互保险社、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保险立法严重滞后,国家财税扶持措施不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应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明确规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社等组织形式作为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主体。完善国家财税扶持措施,尽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广泛动员农村基层各方面力量,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诗源  刘尚荣 《改革与战略》2011,27(8):93-95,111
农业保险作为发展农业生产、防范农业风险和保证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政策工具,受到各界的重视。但在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一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却陷入了“供给有限、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文章以欠发达地区之一的青海省为例,回顾了农业保险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应继续推行有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农业保险模式;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农业气候指数保险,为管理农业风险提供新工具、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保险具有经济补偿、积蓄基金、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但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发现,这三个功能并没得到很好的体现,原因有缺乏再保险和巨灾损失补偿制度、保险覆盖面不足和实际运行中管理不清等。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功能,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应采取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的原则、尽快对农业保险立法、培养农业保险人才和加大对农业保险公司的优惠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