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炜 《现代财经》2002,22(6):26-29
本文首先就几种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而后就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认为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应以确立最优资本结构为宗旨,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选择外部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文鹏 《现代财经》2002,22(2):31-34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很大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光燕 《时代经贸》2007,(7Z):109-110
本文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融资理论出发,论述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选择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却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西方再融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暴露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融资效率低下,忽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较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大股东通过再融资获取控制权私人利益等,因此,政府应完善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宝清 《经济师》2006,(8):96-96,98
资本结构理论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假设,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早期的及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均倾向于债务融资;但当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时,却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与我国制度、政策方面的原因是分不开的。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妨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致使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建议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发展多样化的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在实施增发再融资时体现得更加强烈,并且2000年以来,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强化。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国际融资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股权融资为主。  相似文献   

7.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应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同时由于债务融资可以带来税盾收益,能有效增加股东价值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存在一种偏好,这与资本结构理论相悖。以东方明珠为实证样本,从融资成本和收益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价值。同时分析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进行了识别,之后围绕大型投资项目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符合动态权衡理论以及市场择时理论的相关预期,但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自由现金流理论和代理理论的预期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行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Logistic模型,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15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主要受融资成本、公司特征以及内部人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弱上市公司内部人攫取私利的动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0.
祝满 《时代经贸》2014,(6):64-66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股权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债券市场上,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上发展进度却比较缓慢。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是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武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债券再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公司债券为例,得出了发行公司债券将是未来再融资主要方武的结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建议,旨在推动资本市场良睦发展,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再融资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晓军 《现代财经》2005,25(3):30-34,F003
少数股权控股是常见的控股形式,主要包括多种投票权安排、金字塔控股和交叉控股三种形式,它会降低公司运作的效率。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少数股权控股问题。少数股权控股在项目选择、投资政策和公司规模的决定、控制权转让方面会引起非效率。运用减少少数股权控股代理成本的方法,引入债务约束机制,对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因此,在再融资方式选择方面,应鼓励其债务融资,限制其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2.
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MM理论,权衡模型,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论和控制理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现象,并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原因及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企业的再融资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本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股票市场设立10多年以来,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出现了偏好股权融资,忽视债务融资的现象。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较低,债券市场不发达等,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形成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会对其经营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于江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很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之所以偏好股权融资,主要是由于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但是,上市公司的这种股权融资偏好,不仅是成本的原因而且还包括自身的财务状况。因此,我们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推进,应优先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付耘 《当代经济》2008,(6):24-25
文章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各个阶段,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股权融资偏好与国外理论研究相背离之处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虽然众多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但对上市科技企业来讲,融资不是问题,问题是大量再融资资金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融资绩效.本文以广东科技型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广东科技企业股权再融资绩效的现状,分析了融资绩效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实施制度创新、规范市场相关主体行为,才有可能提高科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再融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财务相关理论,基于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情况的考察,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2007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揭示了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揭示了企业融资顺序是先内源融资,再短期债务融资,再长期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但是,由于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完善,产权主体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出现了上市公司具有对股权融资的强烈偏好的特征。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资本结构形成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今后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