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鸿勇  黄翠平 《征信》2016,(3):50-52
信用信息共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四川省遂宁市作为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开展先行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共享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促进了地区信用环境改善,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形成了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带动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的“遂宁模式”.  相似文献   

2.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3.
将征信文化理念融入小微企业信用理念中,并将征信文化与小微企业信用文化有机融合,可以激发小微企业自身信用财富的转化,提升征信文化软实力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章寒冰 《时代金融》2014,(1Z):233-234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以期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文从福建省泉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践出发,总结试验区建设模式特点及成效,深入分析当前试验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开发性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将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融资优势相结合,通过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弥补了市场信用的空白,对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信用信息作用,发展普惠金融,改善信用环境,支持有信用、有市场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对于带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景泰县立足当地发展实际,着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8.
小微企业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解决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融资难融资贵、抗风险能力弱等难题,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但在实践中,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数据库和平台建设持续性不强、企业评价结果有待验证、信用信息保护功能薄弱等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举措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阶段加快试验区建设,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颖 《时代金融》2014,(6Z):127-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海 《征信》2017,35(3)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责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以大庆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为突破口,构建了“一库两网一平台”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模式,有效缓解了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弥补了传统银企对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市(地)借鉴大庆经验,找准切入点,利用地方政务信息平台建设的成果,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各地方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需要金融机构客观认识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逐步改变以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习惯思维方式,适度加大小微企业信贷力度,调节地区和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向,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征信可以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但制约因素在于:金融机构信息收集渠道单一、信息共享程度低、信用评价标准"一刀切"、重担保轻信用问题严重,小微企业自身信用记录缺失、信息失真严重、信用意识淡薄,外部环境层面小微企业信用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信用信息利用率低、信用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征信产品结构单一.最后提出了着力提升小微企业主的信用意识、创新小微企业征信服务产品、强化征信信息共享、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疾,探索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就某大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NB银行)"小微网贷"系统,利用大数据解决小微企业信用难题为案例,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彭星 《征信》2016,(3):47-49
根据近年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实践,分析现阶段示范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加快发展市场化的专业征信机构,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体系,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激励政策,以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建设对科技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娇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311-311
小微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小微企业寿命短,风险大,且不易控制,其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其经营与发展。究其根本就是信用评级程序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跟踪评级又是信用评级程序的重要组成。本文将美国爱德华·琼斯公司模式带入跟踪评级阶段,可以动态连续的跟踪小微企业资信状况,及时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更新,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总体效率,降低投资者风险,对小微企业信贷评级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坚  肖小瑜  谭兵 《征信》2017,35(10):14-22
借鉴阿里小贷和国内部分小型银行及美国富国银行对小微企业风险控制的做法,论证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三手"新理念,基于对企业信用本质、贷方结算量、银行日均存款等企业和银行业务的基本认识,从理论上推导出"小微企业销售货款结算信用度"这一个能简单快捷对小微企业信用进行准确评价的信用评价指标,且对其是否能有效指导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经营实践,从大数据采集、风险管理和贷款定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一个收益覆盖风险的差别化小微企业贷款定价公式,以期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单元的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一个长期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综合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内外部因素,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尽管人民银行在推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推广运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征信法制建设滞后、信息共享机制缺失、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缓慢等系列问题。破解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丁振辉 《征信》2014,32(11)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企业层面的信用评级,防范企业财务数据造假,推动评级结果动态演进,降低评级成本,提高评级效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基于Hadoop系统的信用评级研究,提高信用评级标准模板的大数据适用性,强化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甄别和刻画能力,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