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必须使城市化与农民的就业矛盾得到转化与协调,寻求相应对策,真正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文章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一“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农民失地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对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失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对我国城乡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原因在于征地补偿理论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本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在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为周边农村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些农民的生活方式、收入来源都因失去土地在一夜间发生改变。但由于大多数失地农民在文化、技术、年龄等个人素质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引发的问题凸现。为了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问题,需要政府必须强化引导工作、改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将社会保障系统覆盖到失地农民,设立培训基金、强制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创业、投资、就业、培训咨询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多途径就业。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失地农民问题的症结入手,对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福利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失地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失去土地的农民天然地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保障资源,研究其福利损失与补偿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失地农民经济状况、获取资源的能力、福利水平再生、福利补偿、社会保障损失五个指标,衡量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福利水平。对广东省佛山市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存在失地农民相对收入减少、对征地补偿满意程度低、职业发展困难、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对失地农民进行福利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必要性1.农民对于祖祖辈辈从事耕耘的土地建立了难以离舍的感情,土地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对现阶段的中国农民有重要的保障功能。要让农民完全放弃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起码要保证农民得到的经济补偿不低于耕种土地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仅要包括土地自身的产业,还应包括土地为农民提供的养老、失业保障的利益。这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在经济上的实现方式,也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底线。2.为了顾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国家优先选择工业化战略,农民曾承担了很大的发展成本。计划经… 相似文献
9.
一、失地农民合法权益1.补偿权。补偿权是失地农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城市建设占用土地给农民带来了财产损失,为了重建家园和恢复原有生活水平,应根据占用土地的损失情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进行补偿。其中被征地农民个人所有的房屋、附属物、农副业设施、零星树木以及其它财产损失补偿费属农民个人所有;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公共设施以及其它财产补偿费属村集体组织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2.居住权。失地农民在搬迁之前,在原地拥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生产关系和稳定的社会关系,所以根据属地原则享有居住权,这种权利不因…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基本稳定,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不能实现,关系到能否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探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但是其他形式的保障形式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因此,失地农民群体的权益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在征地过程中的有关利益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博弈,从博弈层面探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并阐述了形成目前土地收益分配格局的经济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及有关制度建设,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可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丁向华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133-135
城市与农村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粗放低效利用现象及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与农村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具体的策略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西北干旱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干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宏观背景,分析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对该地区村庄建设和生土民居的影响,以及大量生土民居被废弃的内在原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生土民居改造、更新的设计实践,提出生土民居的营建策略,以期探索西北干旱区生土民居营建的适宜之路,使这一广大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对我国当前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仅靠政府财力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通过分析金融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当前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因素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基于农民原有财产关系、生活方式剧烈变动的一个经济社会学命题。失地农民是被迫向城镇永久转移的农民。他们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社会资本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制约,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和经济保障。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改善失地农民社会资本投资现状,以提高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河南省鹤壁、许昌、驻马店三市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这三个市的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最高,许昌次之,驻马店最低,而且三个市的大部分农户都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潜力。并在此基础生提出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大,力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冲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地冲突也愈演愈烈。文章旨在探讨当前农地冲突的类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利益、制度、政策以及文化心理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减缓或解决农地冲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作为农民职业转换、身份转变和社会价值观转型的载体,其健康发展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之所在。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发展推进期,传统的征地制度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弊端,甚至蜕变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廓清我国征地制度的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剖析传统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为探明相应的制度变迁路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