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鹏 《中国集体经济》2007,(24):106-107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现已跃居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激发了国内金融界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热潮.文章对此问题上的研究文献做了综述,并从分散外汇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的角度探讨了几种外汇投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睿倪 《北方经济》2009,(24):23-24
本文以阿格沃尔模型为基础并对其加以改进,建立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了分析,得出1994-1995年我国外汇储备量不足,1996-2001年外汇储备量合理,从2002年开始外汇储备量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对阿格沃尔模型的改进及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再次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阿格沃尔模型的推导过程入手,对运用阿格沃尔模型测算目前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存在的局限性加以说明。然后,根据我国国情对阿格沃尔模型做了改进,并运用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近几年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建立适度外汇储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怡彤 《北方经济》2011,(19):76-77
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一,其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本国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维护本国国际信誉、提高本国国际竞争优势等四个方面。如何实现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外汇储备配置、管理和调控的重要依据,也是外汇储备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那么,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到底应当保持多少的外汇储备规模,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截至2003年底,其规模已达4032.5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168.4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位于世界第二位。持有外汇储备的动机是确定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关键。本文综合分析了西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相关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根据一般的西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均得出中国的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然而从维持并增强国内外对本币的信心、保证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角度看,外汇储备是多多益善。本文对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持续上升的势头。一国的外汇储备必须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持续增长的原理及利弊,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巨额外汇储备难题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体现一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处于外汇匮乏时期, 1979年国家外汇储备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备年均39亿美元。此后,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张。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截至2006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达987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690亿美元,年内已过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多,体现了国家实力强。但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持续上升的势头。一国的外汇储备必须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持续增长的原理及利弊,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超 《黑河学刊》2007,(1):67-68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高额外汇储备在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以及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于鹏  于学卿 《中国经贸》2006,(11):44-46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体现着一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处于外汇匮乏时期,1979年国家外汇储备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1989年间,外汇储备年均39亿美元。此后,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张。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  相似文献   

11.
何巍 《特区经济》2010,(7):19-2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外汇储备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庞大的外汇储备在体现我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过快增长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外汇储备激增会带来储备的持有成本过高、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引发通货膨胀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等负面影响。为了解决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过快增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改变原有盲目鼓励出口和招商引资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建立新的外汇管理机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大规模高速度上升的局面,体现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主权评级的提高,然而如此高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也成为政府和外汇管理当局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从需求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宜规模进行简单测算,同时从供给角度对外汇储备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弱化外资效应、培育内需的接续拉动是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艳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42-144
文章首先对于外汇储备进行概述,分析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结合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度的结论。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度量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该模型取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全面进口额作为自变量.根据丰富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13年间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值。最后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惟 《特区经济》2007,224(9):70-71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大关,关于储备是否适度的问题变得越发尖锐。本文着重分析了规模过大的外汇储备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并提出了外汇使用和管理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颖熙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24-26,37
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到2006年10月份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巨额外汇储备造成了外汇占款激增,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进一步削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为此,文章提出利用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即通过政府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吸纳多余的外汇储备,扩大内需,调节经济内外平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状况定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逐年攀升,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引起了经济学界的争论。本文通过IMF衡量国际储备是否充足的3个定量指标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是适度的结论。文中还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量和规模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模型对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亚荣 《开发研究》2006,(5):118-121
外汇储备是一国的宝贵财富,是金融实力的标志。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却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山东经济》2012,(2):33-39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度是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首要前提,首先将外汇储备的需求分为交易性储备需求、调节性储备需求、偿债性储备需求、预防性储备需求、外资撤离用汇需求、发展性储备需求以及盈利性储备需求,并分别构建了测算公式,加总得到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度模型,测算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的总规模都大大超过了适度规模的波动上限,其中,2009年的适度规模区间为[13058.12,15959.92],储备的实际规模超出波动上限8031.46亿美元,失调度为50.32%。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出现了宣传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主张和观点,他们认为2864亿美元外汇储备并不过高,外汇储备越多越好.高额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能提高公众的心理预期和防范国际套利资本冲击的风险等等.对此,笔者认为:从1995年以来我国执行的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政策,在承认有利方面的同时必须也要看到其弊病方面,国际上到底有没有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外汇储备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追求的经济目标?我国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要不要有一个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度外汇储备如何合理确定等等,很需要展开讨论,对此发表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綦建红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各种形式储备资产的总称,其中,外汇储备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对外汇储备的分析、研究与管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到1996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达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