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晋商制度变迁是晋商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和其他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晋商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晋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银行的信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信号传递博弈分析了银行建立信誉的方式,指出建立信誉的本质是在进行信号传递,是一种博弈策略投资,这种策略投资形成了分离的博弈均衡,不同类型的银行得以互相区别,稳健的银行能够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信誉.  相似文献   

3.
银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提高了企业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信誉机制使集群企业总体信用增级;分离均衡模型研究第三方治理对两类企业的分离机制,信号显示使集群中的"好"企业信用增级。信誉机制与信号显示的分析表明,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有赖于对特殊主义信任的保留,更需对普遍主义信任的拓展,这也凸显了现代征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向海波  李茂春 《现代经济》2007,6(6):195-200
本文以巴陵石化公司改制分流实践的缘起、演进、变迁为例,尝试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基层的辅业单位,在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操作下,职工参与改制分流工作,因利益(创业机会)的诱使和明显的政策吸引,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以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分流的结果是诱致性制度供给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5.
章政 《全国商情》2005,(3):32-34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信用经济的基本内涵,即信誉、信用制度、信用社会进行了系统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从经济发展、结构变迁、制度规范等方面认识信用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指出信用经济将是未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信誉机制对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企业和政府的影响。通过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分析模型均衡解时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企业和政府不良行为概率的信誉因素,从而证明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被审计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澄清制度的概念、制度变迁的研究层次是进行制度分析的前提。制度是博弈规则及其实施机制,组织也是一种制度。制度变迁的分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制度安排、组织、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应用博弈模型对以政府、学校和社会为主体的义务教育失衡进行分析,从制度上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构想。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多种可能性制度相互动态博弈的一个过程,博弈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个均衡解,从而找到一个能同时兼顾义务教育发展的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最佳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金融制度结构中,民有金融制度的变迁路径有别于"由国家创造了制度变迁或引导了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它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等主体从各自的效用函数出发进行博弈的动态均衡.在民有金融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多从事制度企业家活动.随国家效用函数的改变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预示着在中国作为外部规则的国有金融制度逐渐缩减,而内部规则的民有金融制度则逐渐发育强大.这是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探讨了中国土地征收征用现行立法同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回顾土地征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土地征收制度的构建、初始发展主要借助于国家立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路径。目前国家“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流转、同权同价”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社会规则自我演绎自下而上推动的诱致性变迁获得了政策层面的首肯,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地方政府与农民共同推动的制度创新需求。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以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打破了原有的制度均衡,必将推动新的制度均衡建立。  相似文献   

11.
信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芝加哥学派的成本-收益分析手段,对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进行了相关的法经济学分析,并通过考察信访制度成本-收益状况,对信访制度的实效性进行论证,同时,解析信访被高频度选用的原因。援用诺斯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剖析了信访制度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访制度的改革应当走诱致性制度变迁道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深入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金融抑制入手,根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构建了一个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分析框架,发现: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因此为纾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以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来填补其金融缺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制度创新不足,缺乏可行性强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瓶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首先应该受到其制度的约束,当然也包括大环境所导致的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托,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探索并总结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历史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所采取的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以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来填补金融缺口。  相似文献   

15.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襄樊市1999~2009年期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和2002~2009年期间的信用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征信制度、企业征信系统及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对企业信用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深刻影响;变一元目标为二元目标,将更大限度地发挥征信体系对企业信用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应强化对企业信用环境、征信体系、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联性与可持续性的认识,建立企业三级信用环境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信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提高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应用成效,以构建我国新农村征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郭敬林  介雯 《西部金融》2013,(11):80-83
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示范区高陵县的创新实践的梳理,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分析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和困境,认为应采取诸如继续加强征信宣传、加快征信立法进程、构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长效机制、搭建信贷服务平台等措施,以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征信体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征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依托探讨征信体系影响经济活动的机制,并对不同阶段征信体系的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省辖内保险行业监管部门和部分保险公司进行调研,分析目前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信用缺失问题及对征信系统的查询需求,从实际出发提出保险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的建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公司接入征信系统方案和建设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