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文章实现了一个面向气候保护的多国宏观动态经济模拟模型(MICE,Multi-Region 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MICE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各国不同气候保护政策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各国在三种情景(基准情景、合作情景和非合作情景)下全球及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碳排放情况。研究发现,在基准情景下,中国在2100年的人均碳排放和人均累计碳排放(从2005年到2100年)仍较低,在模型研究的六个国家(地区)里中国处于倒数第二位;如果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不达成合作减排协议,那么没有国家会采取主动性的减排政策;全球合作减排不但能够保证温度上升得到控制,而且经济情况在三种情景中也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积极尝试应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前电力、水泥、钢铁、石化四部门已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按照《广东碳交易管理办法》,未来要将纺织、造纸、陶瓷、有色、化工五大工业纳入到碳排放管理体系。研究应用多区域动态CGE模型对广东省工业行业开展量化预测分析,模型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九大工业部门碳交易总量宜控制在3.71亿吨(不包括电力重复计算)。对工业部门碳减排贡献最大的措施是工业行业的能效提高及技术进步,九部门的减排贡献由大到小分别为:电力、水泥、石化、钢铁、化工、造纸、有色、纺织、陶瓷。实施碳减排将对GDP带来影响,其中全部门责任分担(S1)情景对GDP损失影响最大,约为1.27%,而其他三个政策情景(S2~S4)对GDP损失影响较小,均低于1%。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国际效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分别建立了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 CGE 模型,基于最新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TAP )数据库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模拟了2016-2030年人民币持续贬值和先贬值后升值的两种情景,并从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经济总量、行业产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价格指数方面,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2)在贸易方面,人民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扩大中国的净出口,但在远期反而会导致净出口下降;(3)在经济总量方面,人民币贬值只在开始阶段的短期内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长期贬值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4)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在贬值情景下的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服务业的产量持续下降。总之,两种情景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反,东盟、日本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从中长期受益。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制定若干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预期管理,实施差别化的外贸政策,加强多方合作,积极应对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距离成本重构与贸易引力模型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7):40-49
基于经典贸易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将经过测算和比选后的成本距离替代传统的直线距离,以中国同全球各国的贸易为研究案例,对贸易引力模型的距离成本进行重构和检验,研究表明:(1)相比于直线距离,成本距离综合了海运、陆运等多种方式,并结合了运费和时间成本,更能贴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2)基于直线距离进行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有其合理性,但从模型构建后反馈的统计性质和具体参数看,基于成本距离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无论是在回归结果的可信度上还是在对未来趋势演化预判的准确性方面均超出直线距离建模。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惠贸易安排对农产品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农产品贸易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越大,农产品贸易越小.中国与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不足",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的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7,(5):60-74
本文在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研究南北国家不对称减排引致的"碳泄漏"和竞争力损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以及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改善的贸易、气候及福利效应。本文发现:(1)不对称减排导致了碳泄漏,但是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不会下降反而上升,表现为该国出口临界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出口企业数目和收益占比的增加;(2)征收碳关税不仅同时降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还提高了碳泄漏率和各国的碳排放量,不利于贸易自由化和气候保护;(3)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既降低了碳泄漏率,又减少了各国碳排放量,同时,发达国家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下降且贸易竞争力上升,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上升;(4)单边碳关税同时恶化了各国福利,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则使得各国福利均上升。因此相比较碳关税政策而言,发达国家更有必要通过技术转让或援助等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减排技术,从而能够实现双倍红利效果——改善经济福利和减少泄漏。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的能源援助对受援国碳排放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以亚洲26国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1992—2013年能源援助是否降低了受援国的碳排放,并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影响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能源援助在受援国内产生了有利的碳减排作用,该碳减排作用会随着受援国人均收入的提升而呈下降趋势;(2)贸易开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加剧受援国的碳排放,但能源援助有助于降低两者引起的碳排放增长趋势;(3)受援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存在双重碳减排作用,即不仅降低了本国碳排放还有助于加强能源援助的碳减排作用;(4)2013年中国未通过贸易开放水平和技术水平门槛,能源援助对中国的碳减排作用还会随着贸易开放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而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环境负荷模型,在绝对减排和相对减排条件下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情景,分析各情景下中国碳排放的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碳减排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深圳市电力部门供给侧减排着手,利用LEAP模型设置了四种情景,分析了电力部门中长期的减排路径规划,并从减排量和减排成本等角度对各减排路径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即使在极限情景假设下到2030年深圳市电力部门也不存在碳排放峰值;(2)在规划情景、积极情景和极限情景下供电结构调整占总减排量比重分别为72.2%、90.7%和93.2%,为减排的重点方向;(3)从经济效益看,规划情景是比较合适的选择;(4)若要实现更高的减排目标,则需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关闭燃煤电厂等减排成本较高的减排方式。  相似文献   

1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于充分激发碳交易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潜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2005-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方法评估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SF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探讨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区域验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推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协同减排;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多受益于碳交易政策,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弱,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基于此,从完善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同减排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入手,根据1997-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政府职能错位与企业减排动力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政府规模的扩大以及腐败行为都不利于形成企业的减排激励。另外,我国现行的环境管制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减排有积极作用,而对于东部地区这种减排作用却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 demand and limited emission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the steel industry will have to look beyond its process emissions to bear its share of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One option is to improve material efficiency — reducing the amount of metal required to meet services. In this contex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why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material efficiency through upstream measures such as yield improvement and lightweighting might remain underexploited by industry. Established input–output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GTAP 7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to quantify the incentives for companies in key steel-using sectors (such as property developers and automotive companies) to seek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material efficiency in their upstream supply chains under different short-run carbon price scenarios. Because of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the incentives are interpreted as overestimates. The principal result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se generous estimates of the incentives for material efficiency caused by a carbon price are offset by the disincentives to material efficiency caused by labour taxes. Reliance on a carbon price alone to deliver material efficiency would therefore be misguided and additional policy interventions to support material efficiency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任玉珑  黄守军  孙睿  冯天 《技术经济》2010,29(2):89-92,114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市场中独立发电商与电网公司之间的合作激励,提出厂网合作的CO2减排调度模式。基于CO2减排调度规则及独立发电商报价系数对竞价市场的影响,确定了厂网合作方式与约束条件,构建厂网合作模型,求解出最优合作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增量收益分配方案。最后,通过实例检验了所述调度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全球化问题促使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走低碳工业化道路,而实现低碳工业化的突破口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程度直接影响低碳产业竞争力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我国低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低碳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瓶颈。文章阐述了低碳工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分析了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作用及交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集群与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耦合螺旋模型,通过探讨制约集群导向进行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各种因素,进而得出结论,以集群为导向构建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是实现低碳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建议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低碳产业链或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宣传低碳观念,营造低碳技术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We use a two-period model to investigate intertemporal effects of cost reductions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power sector. The effect of cost reductions for CCS depends on how carbon taxes are set. If there is no carbon tax in period 1, but an optimally set carbon tax in period 2, a CCS cost reduction may reduce early emissions. Such an innovation may therefore be more desirable than comparable cost cuts related to renewable energy. The finding rests on the incentives fossil fuel owners face. If future profitability is reduced, they speed up extraction (the ‘green paradox’),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18.
生产链上下游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机制对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三种不同合作机制下的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问题:第一种合作机制即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当两条生产链都选择这种合作机制时,能带来较高的碳减排率和较低的零售价格,这对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环境都是有利的。第二种合作机制即两条生产链的制造商之间、零售商之间分别合作,这会带来较低的碳减排率和较高的零售价格,对两个制造商有利,而对零售商和消费者不利。分析前两种合作机制的利与弊提出第三种合作机制,即零售商和制造商共享利润下的有利于碳减排的策略。最后,结合案例讨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零售商收入共享比在一定范围内时,第三种合作机制可以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更高的利润。由此为企业选择最佳的合作机制及合理的碳减排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centives for individual countries to engage in global negotiation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order to prevent global warming.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 country reduces consumption of its own good. The direct effect of reducing its own consumption is that consumption declines and with it utility. Howeve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lso lowers global temperatures and that increases utility.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se two effects determines the incentive for countri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e find that larger countries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because a given percentage reduction in output will result in a larger reduction in global temperatures. Longer time horizons also lead to greate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Th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kes carbon reduction agreements more likely because reducing the output of your own (export) good has a positive terms of trade effect which reduces the cost of output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碳达峰目标下预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碳强度;同时,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共同前沿理论及共同前沿非径向曼奎斯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指数(MNMCPI)对减排潜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由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碳强度预测序列均方误差(MSE)为0.00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5%,显示了较高的精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强度2028年相较于2005年下降67.5%,提前实现国家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其中:贵州碳强度下降幅度最大,2030年相较2005年下降77.5%,福建、江西、海南下降幅度均在65%以上。(2)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减排潜力呈波动下滑趋势,2016—2030年均减排空间达26.59%,约21649.33万吨CO2。到2030减排潜力达21.9%,为2016—2030年最低值,由于减排潜力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碳排放效率越高则减排潜力越小,这意味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排放效率得到优化。(3)通过探究CO2排放效率变化,间接分析区域内减排潜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