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管理层收购事件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管理层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生期间,这些公司股票存在正向的异常收益率,而且这些异常收益率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此外,还发现这些异常收益率与收购价/市场价的比率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银利红 《理财》2004,(9):44-45
上市公司MBO是指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目的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西方,以美国为例.仅1987年MBO交易总值就达380亿美元。90年代后.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全球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经营权和所有权又一次呈现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层收购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4.
刘宇 《证券市场导报》2004,15(12):48-52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发展现状,通过倍差法分析管理层收购的净绩效.实证研究认为,在遵循同趋势假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收购与我国上市公司运营净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价值、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净绩效基本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刍议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一、管理层收购的内涵及特征 MBO(Management Buy-outs),发源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思为管理者收购或管理层收购.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进的基本JONES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管理层收购(MBO)这一事件是否引发了我国上市公司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这一事件在MBO实施前后各一年没有引发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与我国MBO的动因和制度背景是高度相关的,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是规范和透明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用样本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结构、债务结构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以及短期借款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比.据此提出完善安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用样本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结构、债务结构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以及短期借款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比。据此提出完善安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