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管理层收购事件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管理层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生期间,这些公司股票存在正向的异常收益率,而且这些异常收益率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此外,还发现这些异常收益率与收购价/市场价的比率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发展现状,通过倍差法分析管理层收购的净绩效.实证研究认为,在遵循同趋势假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收购与我国上市公司运营净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价值、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净绩效基本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8.
邢明春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6)
以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进的基本JONES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管理层收购(MBO)这一事件是否引发了我国上市公司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这一事件在MBO实施前后各一年没有引发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与我国MBO的动因和制度背景是高度相关的,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是规范和透明的.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