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既要经历一个与传统法律文化不决裂的“继承”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既要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根基,又要以法制教育和全民普法为依托。中国的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演进历程,市场经济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和冲突,以脑市场经济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认为市场经济赋予我国传统文化崭新的现代化内函,并全面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治的精神相背离,因而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存废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传统伦理道德本身入手,揭示了其在当今变化世界中的留存限度,进而分析并论证了如何顺应社会变革进行合理转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现代化是指文化价值的现代化,是文化价值内涵的现代性转化,其任务在于建立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是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文化现代化的变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以外来文化为借鉴的资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应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包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婚姻伦理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婚姻伦理文化既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真正转型,推动了社会婚姻生活的文明化、现代化,但又出现了虚无化、多元化和政治化、法理化倾向,导致婚姻生活一定程度的无序和不稳定。婚姻伦理的现代化,必须要以创造超越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与西方婚姻伦理文化,有效发挥行政法律控制与道德风俗教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理论模式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最重要的指导模式。但目前这个现代化模式中的关键概念有所模糊.需要对邓小平现代化模式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澄清。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思路与模式是在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下,充分地实现法制、现代经济、政治与文化体制,走的是既全面吸收西方,又坚持中国本位列现代化之路,既反左又反右的“中道”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传统的现代化,即克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现代化的阻力作用,利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去塑造人类理性最大化的新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和重建:一方面儒家文化传统以其内在的文化模式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文化会受到新的冲击与挑战,进而在变异和创新中获得新的认同和传承。传统文化在抗拒、融合、摒弃、吸纳其它先进的文化元素中对中国的现代化能起巨大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是超脱于西方话语体系,符合中国语境和中华文明传统的农民现代化之路,有其独特内涵。百年来中国农民现代化探索经历启蒙、探索实践到务实发展的三大阶段,在对传统和西学取舍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具有人口规模大、共同富裕、治理边界下沉、传统价值显现和粮食安全五大特色。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首先要回答“谁是农民”的问题,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属于中国的话语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树立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文化也给股份制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股份制发展需要具有尊重产权、平等、民主的社会文化环境,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具有这些因素,因此,股份制在中国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份制有许多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股份制文化环境要求,使股份制精神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使股份制在中国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