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投资基金,通俗地说就是“大家凑钱买股票”.它是通过发行一定期限的基金券,将筹集到的资金代替投资者投资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方面,以达到利用专家知识,集体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投资基金不但有利于优化资金流向,也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保证尚在试点阶段的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弹丸之地的香港至今已有800多家基金.1992年10月深圳市开始发行天骥基金.天骥基金的发行曾掀起一股认购的热潮,发行规模达5.8亿元,随后的蓝天基金发行亦达3.8亿元.此外,沈阳发行了”农信”、“富民”等6种投资基金,总额达2.5亿元.天津推出了共计1.28亿元的开信基金和天创基金.山东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更是捷足先登,1993年8月20日率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在交易所上市的首家基金股票.“基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广大群众的新的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2.
<正> 从1987年起,深圳股票市场以其特有的“深圳速度”经历了筹备、组建、启动、发展几个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既参照国际运作惯例,又根据自身实际加以改进的股票市场运作构架已基本形成。在股票发行市场上,依法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上市审查程序以及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制度,发行程序逐步规范化。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比较,还是与亚洲新兴市场的培育过程比较,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深圳股票市场发展到目的的水平,是足以令人自豪的。但是,从深圳股票市场的长远利益着眼,发行市场有几个问题当引起我们注意。一、上市公司的选择战略目前,深圳证交所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股票20亿股,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推出新的上市公司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杨帆 《发展》2001,(12):26-29
国有股减持已成为必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给政府创造了大量税收。证券印花税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政府和国有企业,是股票市场的最大收益者。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条件下,中国具有特殊的股票市场结构,在香港市场发行的国内企业股票称为H股,在国内对外资发行的股票称为B股。2001年初,中国有113个B股企业,500亿人民币流通市值,为A股的3.5%。B股市盈率只有15倍,是A股的1/4。加入WTO,促使中国股票市场的结构与国际接轨。除去B股和H股以外,还有占A股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其流通问题成为悬在中国股…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股票市场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实现股票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已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从上海、深圳两地股市现状来看,规范我国股份企业制度,以最终实现股票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是必然趋势。规范企业制度,必然要涉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化问题。定期揭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由于这种规范仅仅满足于报表格式、内容方面,使得表象的规范化将实在的差异掩盖。无怪乎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时,日本投资者却持等待观望态度,一方面对颇具吸引力的B股踌  相似文献   

5.
<正> 深圳股市8月走出“抽签表行情”无论是深圳股市还是上海股市,如果要写一部股市历史,1992年8月将是一个值得泼墨的篇章。从1987年深圳发行第一张发展银行股票,到1992年8月,深圳股市经历了风风雨雨5个年头。有人计算,如果在1987年购入了一张发展银行股票,然后一直参与发展银行的分红、益股和配股,到现在这张股票的价值已经翻了200多倍,购买股票发大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人们银行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大(全国居民储蓄近13000亿元),以及深圳、上海股市逐步面向内地、面向全国,到股票市场上去搏一搏,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深圳股市和上海股市,对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历程1982年1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次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发行3100亿日元的国际债券,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序幕。1991年上海真空电子发行B股,打开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大门。之后,我国又发行了H股、N股、S股和ADRs(美国存托凭证),使证券市场国际化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但其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而且发展不均衡,表现在:第一,从证券筹资方面来看,自1990年证券市场复市以来,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由1993年的41家增加到2002年8月底的111家,累计筹资281.02亿元,境内企业在境外上…  相似文献   

7.
1992年2月,B股市场诞生。1992年5月,沪B股指数上摸历史最高点140.85点。 1995年深南玻(0012)成功发行了B股可转换债券,蛇口招商港务局在新加坡进行了第二上市试点,沪、深两地的14家公司还进行了将B股转为一级ADR在美国柜台市场交易的试点等。  相似文献   

8.
自从90年代初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7年8月底,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数达到708家,上市总股本1597亿股,上市股票市值16400亿元,占 GDP 总值的24%。1997年股票市场新股扩容速度也是空前的。1997年上半年宣布的在1996年100亿额度的基  相似文献   

9.
B 股市场作为中国股市的一个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股票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途径,然而经过近九年的发展历程,B 股市场的现状与开放性、国际化的设计初衷相去甚远。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08家 B 股上市公司,近40亿美元流通市值的规模,较初创阶段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较之于现在日均成交水平超过香港的 A 股市场而言,其发展已远远滞后。一、B 股市场存在的问题1、定位不明确。1997年红筹股、H 股大量发行以来,B 股市场作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窗口功能受到极大的冲击。无论从市场总体规模,还是单个股票流通规模,B 股市场与红筹股、H 股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 B 股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一级市场发行的股票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公有股和私人股,前者包括了国有股和法人股,后者包括公众个人股和公司内部职工股,为了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上海、深圳两个股票市场一开始对公有股转让实行严格限制,可以说近几年来股市二级市场上流通的绝大多数股票为私人股票,而在一级市场占绝大多数的公有股却被“冻结”在流通市场之外,造成公有股和私人股在流通过程中同股不同权,公有股既不能实现资产的流动,也不能实现自身的增殖,长期这样下去就达不到开办股票市场的目的,使股市走向畸形。 公有股和私人股在二级市场一起流通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现在的股市是由占一级市场发行总股份的很小比例的私  相似文献   

11.
一 可换股债券集资在香港兴起 1993年下半年,香港上市公司兴起了一股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热潮,仅1993年9月一个月,上市公司通过到海外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额达12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香港共有26家上市公司发行27笔可换股债券,涉资金额达45.8亿美元,而同期香港63家新公司上市集资只有36.6亿港元。现在这股热潮仍在继续,1994年1—2月,香港又有19家公司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额约1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深圳股市发展状况目前,深圳股票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交易日益活跃。上市公司由原来5家增加到20家;股票发行量由2亿多元,增加到20多亿元;股票成交量由1987年初期的几十万元,增加到1991年的35.7亿元。1992年1—10月成交量达300多亿元,每日成交量1亿多元,最高日成交量突破3亿元。股票总市值达400多亿元。今年5月股价指数达到312点,创造了深圳股票指数公布以来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证券机构不断增加,证券队伍迅速成长。目前有证券机构16家,23个营业网点,证券从业人员700多人。深圳股市已逐步走向成熟。 (一)由无股市意识向树立股市意识转变。1987年深圳股市建立初期,第一家上市公司深圳发展银行当时发行800万元股票,费了很大力,卖出不足半数。为此,深圳通过电台、报纸和  相似文献   

13.
我看股市一位博士对当前股市的审视(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中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正式起步,标志是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到1996年6月,发行A股面值138亿元,上市总股本871亿元,市价总值5970亿元,上市公司超过5...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证券市场的现状首先,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从发行市场来看,1992年上海通过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达到216.6亿元,其中发行股票筹资136.68亿元,约占63%。证券筹资,特别是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已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主要手段。从交易市场来看,至1992年末,上海证交所上市证券品种73个,上市金额130.85亿元,市价总值646.7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达760亿元,其中证交所交易量650亿元。证交所股票上市品种38个(A 股29个,B 股9个),全年交易量494亿元。交易结构呈现明显变化,股票交易额大大超过债券交易额,证券市场已从国库券交易为主向股票交易为主转变。其次,证券经营机构迅速发展。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发展会员142家,至1992年底,证交所会员机构已扩展到171家,场内交易席位由年初的126个发展到564个。新增会员主要是异地证券经营机构,约占上海证交所全部会员的76.6%。市场辐射面遍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3个中心  相似文献   

15.
何杰 《特区经济》1995,(4):29-30
<正>一、深圳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立足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深圳证券市场自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的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规模上已发展成为立足华南、辐射全国、初步国际化的证券交易中心。证券业已成为深圳第三产业的龙头,在深圳唯有证券市场可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全国性市场。 然而,从横向比较而言,深圳证券市场与国内其他市场特别是上海市场相比较,其发展势头明显减缓,与上海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1993年以前,深圳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是全国的股票交易中心,1991年深圳股票成交额5亿,上海17亿,1992年深圳为343亿,上海仅248亿;但1993年情况发生逆转,上海达2480亿,深圳为1280亿;1994年上海达5734亿,深圳为2400亿。在国债市场的发展方面,深圳的差距更大,1994年交易额不足上海的2%。 分析起来,导致深圳证券市场落后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光靠深圳本地的力量难以与上海抗衡,无论是在行政地位、人文背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还是在中央的战略措施转移上,深圳都不是上海的对手。譬如说,由于深圳是  相似文献   

16.
截止2000年6月30日,福建省共有38家上市公司(其中B股1家)公布了1999年年报。从已公布的年报看,上市公司虽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但是经过艰苦努力,1999年各方面仍然取得较大进展。 一、基本情况 目前,福建38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22家,深圳证交所16家,占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3.9%。上市公司总数在全国排第10位。位于广东、上海、四川、山东、辽宁、江苏、湖北、北京、浙江之后。1999年经过努力,福日股份、天香集团、厦门路桥和厦门大洋等4家企业公开发行了股票…  相似文献   

17.
谢赤  宫梦影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67-70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发行A股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样本为1993-2008年21家先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后到内地市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A股上市日为事件日,在(-40,+40)的事件窗口内.境外股票价格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事件日后境外股票的波动和交易量都比事件日前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运用自回归和方差比检验两种模型分别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和深圳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为(1)1999年1月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整体上己经基本达到弱式有效,A股市场有效性强于B股市场,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强于深圳股票市场。(2)采用月数据分析很难拒绝随机游走假设。  相似文献   

19.
年薪制在国外是较基本的企业制度,在中国出现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1992年6月,上海轻工局就选定英雄金笔厂、上海油墨厂和上海纸箱厂作为试点单位,到1993年扩大为12家。经过一年运作,12家企业经营者获得了1—2万元年薪。深圳也于1994年9月推出《试点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年薪制办法》,随后江苏、四川、云南、福建等省市也开始年薪制试点,湖北宜昌市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行了这一制度。经过几年试点,年薪制终于在1995年火了起来,1995年2月6日,江苏省南通市政府正式公布“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加强金融教学卢亚男一、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教学的不适应199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空前繁荣的一年。截止到1996年底,沪、深两家交易所共有530家公司(A股)上市,筹集资本金850亿元;发行B股企业86家,筹集外资30亿美元;境外上市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