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入电子媒介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赛博空间”。全球化语境下,虚拟世界的形成使人类的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主体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也带来了一场精神领域上的审美新变。数字文化时代下,赛博空间既是一个丰富多元的万象世界、高度拟真的仿像世界,又是一个欲望驰骋的幻象世界,并由此形成了三种新异的审美范式——“碎片审美“”沉浸审美”和“享乐审美”。  相似文献   

2.
"审美"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当代审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贴和关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肯定,对人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审美文化,包括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特别应当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审美”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当代审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贴和关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肯定,对人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审美文化,包括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特别应当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探讨文化传播审美越要性、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初步归纳一些共性的文化传播审美规律,并分析文化传播审美规律与诗歌翻译审美实践的关系,提出以文化传播审美规律指导诗歌翻译实践的观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漆画的生命力与魅力源于它七千年漆艺文化的积淀——这是孕育漆画的土壤;源于它表现技法的丰富与恰当的使用——这是传达漆画的媒介;源于它独立的审美功能——这是探索漆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唤起审美鉴赏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具体体现在 :一、意境能唤起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 ;二、意境能唤起对人美的审美欣赏 ;三、意境能唤起对艺术美的审美鉴赏。本文通过实例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广义的审美向度呈(狭义)审美、非审美、审丑多元并存的局面。狭义审美中,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这对塑造本土精英形象,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非审关,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非审美将审美对象非审美化,提高了民众对于非中心话语的关注,并推进大众对他者由关注走向关怀。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同时,通过对丑的批判也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共同改善中国在全球化语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中国审美文化问题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展开,本文认为全球化与中国审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站在全球化的视角,会看到当今中国审美文化的种种危机现象。我们在以批判的态度谈论它们的同时,也期待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玫瑰花亭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并共同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大了人类的审美范围,提高着人的生活质量.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审美与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普及,人类已进入了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时代.与人类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网络时代有它完全不同于此前任何时代的特殊性.那么,这一特殊性又如何作用于人类的审美和艺术,对审美和艺术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对网络时代审美和艺术的基本特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旅游的最大使命是美育。旅游在自然审美、艺术审美和历史审美中获得精神解放和塑造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12.
"仁"的境界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境界,具有明显的自由性和审美性."仁"不是某种现成的主体,也不是某种既定的实体,而是"意义之在""可能之在"."意义之在""可能之在"表明,"仁"的境界所要求的不是一下子获得"仁"的静态品质,而是说是否已经启动了"仁"的旅程,或者说是否正在"仁"着."仁"的实现是在人生实践中完成的,"仁"的境界的达到是在感性世界中层层推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学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特征,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人们认识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能很好地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这是由模糊语言自身的美学特质所决定。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能给审美主体以精确美、含蓄美、朦胧美、幽默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学作品是再现与表现化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独立世界。这一世界是作家的心灵世界遇合客观世界建构的结果。在学艺术中,美蕴含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中,体现为情感的有效物态化;因而作品美是创伤主体情感力量的形式化。而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学作品,确立学作品的美学品格,意味着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学作品,充分地看到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绘画主张从美学研究的秩序中解脱出来,主张无目的的美学观念。而对待绘画作品,人们认为只有艺术家才能与艺术对话,依然习惯于依赖所谓艺术评论家的标准去获得绘画的审美信息,不敢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哪怕是一些真实的感受,其中大多数的人们是由于忙碌,由于惰性,对绘画审美的认识盲从于"专业认识"的介绍。这剥夺了时代进步而赋予人们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16.
美学蕴涵的人文精神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自由自觉精神、批判超越精神、整体和谐精神和终极关怀精神等方面。把美学精神视为教育灵魂的美学教育观,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与人和谐发展要求的教育观。文章从美学精神对教育世界观的影响视角对教育中如何凸现教育美、如何真正领悟教育的最终目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了计算机图形的七个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了计算机图形的审美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于儒家传统的礼乐教化思想,<淮南子>与世推移,得出融冶儒道的"无为"乐教观;在对音乐本源的考察中,<淮南子>以"道"为本,由"道"而情,进而阐扬平和恬淡之情之于王者之德与人伦之治的价值意义,反映出作者在思想上对儒与道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