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贡峻 《上海会计》2002,(6):33-34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出台,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国有股减持,对筹集社保基金、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就国有股减持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一、国有股减持存在的问题1.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值得商榷。国有股减持最主要的是解决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其目的应该是完善资本市场,而此次减持却是为了填补社保基金缺口,补充一部分社保基金,这只是减持以后资金…  相似文献   

2.
关于停止国有股减持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停止国有股减持只是说明在国有股减持的方法、步骤、时机以及价格等方面存在着不合时宜的地方 ,而决不意味着放弃解决国有股流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 ,国有股减持是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发展必过的大关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然 ,减持国有股必须注意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 ,包括国有股减持与证券市场发展、社保体系完善、股权全流通的关系 ,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同时 ,还要坚持公平、多样化、稳步推进的原则 ,积极妥善地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7月26日开始,中国股市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有股减持工程正式启动。到8月7日,共有13只新股发行,同时进行了国有股减持的行动,减持量为新股发行量的10%。这第一阶段的减持工程使国有股套现了101110.7万元,平均每个新股套现了7777.75万元,其中最大套现股为贵州茅台,共套现20403.5万元,最小套现股为冰山橡塑,为1876万元。而由于新股申购积极性高涨,国有股减持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完成,与1999年中国嘉陵和黔轮胎费劲的减持有天壤之别。国有股减持,对筹集社保基金、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但国有股减持的合法性似乎还有待斟酌。现仅就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存在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广东财政》2001,(8):10-10
国有股减持作为证券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势必对市场的投资理念和价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在今年6月12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继续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努力方向之一。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仍然由政府绝对控股,而且第二大股东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这种情况不利于将政企职能彻底分开,不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则从更高层次指出,国有股减持的本质目的,是要在“充实社保基金”的前提下“套装”改革的更大措施,冲破妨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思想认识阻力和体制性障碍。其中,一是要彻底解决国有资产可不可以‘卖’的认识问题;二是要彻底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的可交易、可流通。在这样一个目标下,最终要通过“变现”过程实现为可交换、可流通,不仅包括充实社保基金的部分,而且包括目前不规范的制度设计下不能流通的全部国有股和法人股;不仅包括上市部分的国有资产,而且包括非上市部分的国有资产。而在国务院正式发布以国有股存量发行方式为主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市场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另外一些权威人士纷纷发表了一些对国有股减持的看法,以促进各方对国有股减持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02,(8):26
问:国务院6月23日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能否说明一下此决定出台的背景? 答:从证监会的角度来看,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是正确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触及到很多改革深层次的问题,会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有股占大头,又不能流通对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制约的分析,对保险资金入市和国有股减持问题做了探讨,提出保险资金入市是一项双赢的选择,不仅可以使保险业走出困境,扩大投资渠道,还可以减缓因国有股减持对股市带来的冲击,有利地推动国有股减持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有股减持的直接的、主要的目标应该是: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我国证券市场,扭转目前国有股、企业法人股长期不能流通的畸形状况,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国有股减持的定价以基本目的是否能实现、价格是否能够保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减持的对象应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减持速度应当加快,减持的国有股不仅用于增加社会保障资金,而且用于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和职工持股计划,减持对象和方式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减持国有股以存量发行为主、市场化定价的原则。6月26日,拟增发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首先“浮出水面”,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等三家上市公司率先提出通过增发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计划;7月24日,新股发售又首开减持先河,广西北生、安徽江淮、烽火通信、华纺股份等四家公司获准上网定价发行,国有股存量发行10%,其定价即为新股发行价。至此,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就逐渐褪去其最初探讨阶段的朦胧面纱而变得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减持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许多问题,根源在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的政策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原则,是国有股减持应该以换股为主,以国有股上市流通筹集资金为辅.国有股总的趋势是减少,但这是国有股占国民经济份额的减少,而不是国有股总量的减少和总价值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很理性了,停止国有股减持并不能使其因此获得生机。相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有股减持,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主要取决于对证券市场的尊重程度。从两者关系者,国有股接受证券市场的价格选择,并重点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可能是“多赢”的选择。从尊重证券市场的角度看,除了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市场关系以外,同时还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借鉴“累进所得税制”办法解决股票发行中的非公平问题;(2)增强投资(如基金投资公司等)对出资人的盈利责任问题;(3)建立经理人才市场以满足国有股减持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