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玄武岩中存在大型内生洞穴及赋存内生洞穴水.早己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而玄武岩中存在次生洞穴及其地下水,所见资料还很少论述。本文概述了内蒙高原南部坝上地区的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石类型及地貌特征;以张北煤田井筒和张北台路沟白龙洞汉诺坝玄武岩剖面为典型,叙述了汉诺坝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发现过程及分布层位;从玄武岩的岩石结构、化学成分、喷发期次和产状以及地下水的潜蚀-冲蚀、风化剥蚀、新构造运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着手,详细分析了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条件:并根据玄武岩次生洞穴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的赋存运动规律及其工农业供水意义。文中指出:熔岩流溢出地表后,高温高压的挥发分由于压力的突然减小和温度的急剧降低而向熔岩流表面汇集并占据大量空间,形成熔岩流的内生气孔带。各气孔间隔膜很薄,风化后容易被地下水潜蚀连通,为形成次生洞穴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该区玄武岩浆多期次喷发,决定了次生洞穴垂直方向上的多层性;玄武岩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较低,粘滞性较小,具较大的流动性,致使熔岩大面积溢流而近于水平,决定了次生洞穴平面上的展布特点:剥蚀作用的最佳阶段是机械风化,使裸露地表的气孔玄武岩不断膨胀收缩,气孔隔膜随岩石强度的降低而逐渐破碎,机械风化的持续,形成玄武风化壳;加之地下水的长期潜蚀,将风化的气孔玄武岩易碎隔膜逐渐掏空形成小孔洞。随着径流通道的形成和扩大,岩冲蚀作用逐渐加强,其结果玄武岩小孔洞逐渐扩大形成大孔洞,大孔洞连通形成层状洞穴层;该区自上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南部坝头抬起,北部相对下降,岩层向北倾斜,导致水力坡度增加,地下径流加强,加速了次生洞穴的发育过程。总之,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发育是上述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该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含水层分布紧密受古剥蚀面控制;各层洞穴含水层均为独立含水段,并具集中径流,集中排泄等喀斯特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安齐火山岩带中玄武岩呈NE向断续带状分布于哈图断裂带与安齐断裂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岩石由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组成,均属亚碱性系列、钠质和普通质亚系列岩石。从对它们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玄武岩类为地幔橄榄岩15%-25%部分熔融产物。玄武岩类共存“过渡的”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两种特点,前者表明玄武岩形成于张应力较强的构造环境中,后者则进一步说明玄武岩形成于岛弧内的张应力较强的构造部位,即以洋壳为底的弧后海盆中,故其产物为大洋岛弧拉斑玄武岩范畴。  相似文献   

3.
变余单斜辉石的Ca—Mg—Fe、(Ca-Na-K)-Mg-(Fe~*+Mn)、Al—Si、Ti—Al、Al_2O_3—FeO的原子数或重量百分比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判断变质基性火山岩岩浆系列的主要参数。通过对日本坪井地区单斜辉石分析资料的投影,确认该区绝大多数单斜辉石在非碱性系列区,大部分在碱性系列区与非碱性系列的重迭区:只有一少部分单斜挥石投影在碱性系列区。单斜辉石中Al_2O_3的含量明显随FeO含量增加(?)减小,认为三郡变质带的绿片岩原岩具有典型的非碱性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等离子光谱方法测试了桂北BT锡矿区内有关的岩石、矿石和个别矿物共20件样品的REE含量。通过对REE分布模式、特征参数La/Yb、Sm/Nd和δEu的分析研究,并与地质体特征,岩石、矿石和矿物成分等的研究作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关成岩成矿方面的信息,现归纳如下: 1、BT地区四堡期基性岩属于岛弧型拉斑玄武岩而不是大陆拉斑玄武岩或洋脊玄武岩。四堡群粉砂岩具负Ce异常,表明其为海相沉积环境。 2、从粉砂岩→三防花岗岩体→平英花岗岩体,轻稀土含量减少,重稀土含量增高,反破出平英锡花岗岩的起源和演化。另外,在平英花岗岩体中,REE与Si、F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从岩体的边缘到中心相,REE和SiO_2同趋于富集。 3、发育在花岗岩隆起外部的蚀变带,自下而上是一个REE含量减少、Eu亏损渐弱的连续过程,这些均表明携带REE的热液由花岗岩向围岩迁移时,在弱碱性环境中逐渐卸载。 4、矿区内的五种矿石类型尽管其规模大小不同,距花岗岩体的远近有别,成矿条件各异,但其中REE的特征与花岗岩有较密切的关系。电英岩型锡矿石的REE分布型式由主矿物电气石所决定,与电气石共生的造矿矿物锡石的REE反映出物质来自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聚法制备了新型绿色絮凝剂---聚硅硫酸钛铁( PTFSiS ),通过XRD 法、红外光谱法、粒度分析法和Zeta电位测定法对PTFSiS 进行了表征,并与聚硅硫酸钛( PTS)和聚硅酸( PS)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TFSiS与PS相比具有更大的粒径和更强的电中和能力。聚硅酸与钛、铁的反应过程中形成了框架钛结构Ti-O-Si 和Fe-O-Si结构。通过XRD 图谱分析表明PTFSiS 中形成了新的物质Na3Fe(SO4)3·(H2O)3、Na2Ti(Si4O10)O 和 Na0.68Fe0.68Si0.32O2。采用烧杯实验对PTFSiS 去除模拟乳化油废水中的乳化油的混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投加量为0.3 mmol/L(以钛离子和铁离子计),最佳pH值为7.15时,浊度去除率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和99.9%。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涉县东风湖泉域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与离子比例法对泉域内14个岩溶水样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组分形成作用系统分析,最后通过饱和指数分析与反向模拟查明了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演化机理。结果显示: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或HCO_3-Ca型,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径流过程中水样发生方解石、石膏、岩盐溶解,白云石沉淀,阳离子交替吸附为Ca~(2+)—Na+朝正向进行。从强径流区到排泄区水-岩作用为方解石、岩盐沉淀,而白云石、石膏溶解,地下水中Ca~(2+)置换出含水介质中Na~+离子。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北踞燕山,西蟠太行,东临渤海,南接整个黄淮海大平原,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海拔标高一般均低于50米,自山麓而下可分为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低平原,有着明显的地貌分带性。河北平原形成于新生代,为华北地区新地质构造强烈运动的结果。其中含水层的形成与展布,地下水的补给与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发展与演变,地下热水的形成与运移,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本区碱性玄武岩中的多数深源包体大都含有尖晶石族矿物,不同成份的深源包体来自于上地幔上部的不同深处,它们所含的尖晶石族矿物也各不相同。据尖晶石族矿物化学成分可分为铬尖晶石、含铬尖晶石、铝尖晶石、富铝尖晶石和铁镁铝尖晶石。据尖晶石形成阶段可分为早期成岩阶段产物、成岩阶段产物、晚期成岩阶段产物,出熔阶段产物和部分熔融阶段产物。不同成分的尖晶石、不同阶段形成的尖晶石具有各自的矿物学特点及相互间的规律性。铝尖晶石比较特殊,有着一系列的重要特点,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粉晶谱线和其它物理特征,定名为黑晶石。它的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而在碱性玄武岩上地幔深源包体中见到黑晶石全球也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在地下水和地表水天然系统的研究中形成了独立分科——地下迳流研究,并在近三十年内得到了很大发展。用综合的水文—水文地质方法来研究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联系的各种作用,为获得定量评价地下迳流理论和用以解决一系列重要水文地质问题,譬如为确定地下水形成和分布规律,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经济区开发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的变化等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由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早、晚两期组成。两期分别以田洋、青铜洋火山岩和湖光岩、乌石岭等地为代表。岩性以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为主,而碱性橄榄玄武岩仅在田洋、青铜洋破火山口附近发现。岩石化学成分从早期到晚期有碱度降低,酸度增加的趋势,即使同一期岩石也具有这种变化规律。与中国东部玄武岩平均成分相比,该区玄武岩酸度偏高,而碱度偏低,这与一般认为由大陆边缘向大陆内部碱度变大,酸度变小的结论是一致的。微量元素总含量较低,分离程度较差,与夏威夷拉斑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配型式相似。从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具有大陆玄武岩特征,可能形成于较稳定的构造基楚上,以断裂为主的构造活动期,应与岛弧中部的构造性质类似。超镁铁岩包体为饱满型包体,与理想地幔橄榄岩成分相近,表明其熔融程度较低。用Mercier(1976)方法估算超美铁岩包体的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00~1200℃,15~20kbar,表明包体来自上地慢,深度为50~70km,以此可推测含包体玄武岩岩浆的来源深度.  相似文献   

11.
大同火山群是第四纪火山,分布着近20个大小不等的火山地形。喷发类型以爆发为主,喷发溢流为辅。岩石类型为碧玄岩和碱性玄武岩两类。碧玄岩中含有极少量的二辉橄揽岩包体和单斜辉石、歪长石巨晶。本区碧玄岩的化学成分与世界碧玄岩平均化学成分相比,有较高的Mg/(Mg Fe~(2 ))值和较高的Al_2O_3/CaO值。可解释为本区玄武岩是地幔部分熔融产物,在上升过程中,有富镁组分和富钙辉石的结晶分异作用。本区LREE强烈富集的分配形式和高浓度的相容元素Ti、K、P等,说明本区玄武岩是熔融程度很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风化壳淋积型稀土为原料,对其浸出液进行除杂后,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晶型混合碳酸稀土。探究W[NH4HCO3]/W[REO]、温度、搅拌时间、陈化时间对形成晶型碳酸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W[NH4HCO3]/W[REO]比2.0、温度25—30℃、搅拌时间0.5~2.5h、陈化时间大于12h时制备出易过滤、球状晶体。  相似文献   

13.
基岩蓄水构造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近些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对基岩地下水进行了大量勘探、开发和防治工作,对基岩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展了地质构造控水理论,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我国,构造控水理论用在找水方面,大致是按以下三个分支发展的。 1.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寻找地下水。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地下水网络构造理论。 2.用蓄水构造理论寻找地下水。 3.用新构造理论寻找地下水。本文只对蓄水构造的理论及它的实践意义作一概要阐述。二、地质构造的控水作用实践证明,在影响基岩地下水的诸因素中,地层岩性是地下水赋存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运移的主导因素,地貌、水文、气象等则是影响地下水补给、排泄及动态变化的重要条件。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表现在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太华群位于秦岭北段,是该区最老的变质基底,经 Nd—Sr 同位素研究,测得模式年龄为2.6Ga。太华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紫苏辉石角闪麻粒岩等角闪质岩石。变质岩系受到了混合岩化作用。角闪石的矿物化学和结构特点为 Mg/(Fe~(2+)+Mg)>0.5,(Ca+Na)_B>1.34,N_(aB)<0.67,C_(aB)>1.34,Si 以6.5~7.25为主,根据国际分类,应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主要为镁普通角闪石,其中一个样 Si>7.50,为阳起石。同时取得了角闪石的光性、X 光衍射及红外光谱资料。角闪质岩石从低级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属于中压相系,并以角闪岩相为主。形成的温压条件为:压力>5 kb,温度550℃~600℃。太华群变质岩系从年龄、建造、岩类、岩石化学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特点与世界上广泛发育的绿岩带颇为相似,亦应属于绿岩带。只是变质程度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而不是绿片岩相。太古代基性岩有自己的特点,类似于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但也不尽相同,其地壳构造、岩石圈厚度和运动机制与当代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二、主要电子信息材料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微电子、光电子材料 (1)硅基材料 多晶硅和硅单晶;SOI材料。硅锗(SiGe/Si)材料。 (2)发光二极管(LED)材料 GaP、GaN、高亮度兰光、绿光、白光,应用领域广,市场容量大,增长快,逐步代替白灼灯、日光灯。 (3)宽禁带外延材料 (4)电子精细化工材料 (5)引线框架材料 (6)键合金丝。已形成规模生产,国  相似文献   

16.
泰诺福韦是制备抗病毒药物泰诺福韦酯富马酸盐的关键中间体,以腺嘌呤和(R)-1,2-亚丙基碳酸酯为原料,经开环缩合、取代和水解3步反应制得泰诺福韦。反应过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监测,探讨了反应的最佳工艺:1开环缩合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45℃,最佳反应时间为5.5 h;2以叔丁醇镁为碱,取代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0 h;3采用廉价的三甲基氯硅烷和溴化钠进行水解,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在最优化的条件下总收率达到49.6%。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均三嗪和乙烯砜的双活性基团活性染料的耐碱性,以活性黄176为例,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一系列活性黄176的浓度随时间、温度、pH值等变化的实验数据,得出了活性黄176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关系曲线,并采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pH4.47)中,双活性基团染料活性黄176会水解,但温度升高时变化规律不明显;在中性介质(pH8.07)中,温度越高染料水解速度越快.并且两者在温度一定时染料水解反应基本服从准一级反应(R2〉0.982).在碱性介质(pH10.3)中,温度升高活性黄176水解十分剧烈,并几乎严格按照准一级反应进行(R2〉0.992).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方集中供热期常有报道:企业为防热水被窃不得已向水中加臭味剂,并言之臭味剂无害;但窃水漏水导致用户被熏苦不堪言;各说其理不了了之,陷入年复一年"怪圈",并形成了臭味剂产供销用市场。供热每丢1吨水多耗12千克煤,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为24和0.3千克,浪费资源尤其水资源匮乏,破坏生态环境有害健康;丢1吨水的经济损失达水价3倍多的20元"天价"。臭味剂无疑对人有害应依法禁用,但现有的"供热与用热的设施均在同一管网中"技术,不能克服用户在私接乱改和加阀设泵窃水窃热,供热单位用臭味剂实施反窃行动;即使安装了热量表仍因窃水窃热而使计量失效。近年供热领域一种户式换热计量的新技术,可实现供热不供水及制得热水;有望全面克服目前集中供热弊端,适合南方集中供暖和热水需求;值得关注期待能给集中供热业带来转机与光明。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地下水为消耗型开采,在时间、空间和程度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有极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土层所处的释水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土层变形各具特点;地层组合关系的不同,地面沉降存在分区性。宁波地面沉降主要由粘土释水固结所致。根据土层应力——应变关系分析,提出了“预压固结线”,该曲线表示宁波土层预固结压力增加速率及土层显著压缩的孔隙水压力逐渐下降的趋势。目前,当含水层水位在-25米范围内升降,土层以弹性变形为主,地面不产生显著沉降。因此,-25-0.427n米(n为某年距1986年的年数)作为今后宁波控制地面沉降的地下水元许水位值。据水位——水量相关计算,每年6—9月为地下水高峰开采期,地下水月安全开采量为100+3.133n万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