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9年底欧债危机爆发后,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接连调降希腊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致使危机愈演愈烈.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的质疑与批评声四起.结合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失职表现,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与改革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国际信用评级业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引起全球经济界震惊,这就是美国司法部对标准普尔进行了起诉,罪名是欺诈。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美国全球金融霸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美国政府要自挖墙角,撼动自己的信用评级基石呢?以往遭受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害的各个经济体多年质疑呼吁,就是得不到美国政府的回应,致使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暴露出的次贷危机中利益冲突、评级方法缺陷、评级过程不透明、缺乏竞争,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等问题波及相关经济体的风险越演越烈,遗患延续今日。对美国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事发诱因、历史影响、对中国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信用评级市场新秩序。  相似文献   

4.
CDO产品信用评级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产品以其设计的灵活性、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以及丰富投资品种等优势,一经产生便获得迅猛发展,很快成长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结构性产品成为某些分析者眼中的替罪羊,为结构性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评级机构也随之声名狼藉,成为众矢之的.通过介绍CDO产品的评级过程和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方法,分析评级中可能存在的模型风险、评级套利(rating model arbitrage,又称为rating shopping),以期相对我国对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的借鉴和改进结构性产品信用评级质量的方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三大机构的评级很大程度是站在发达国家立场,所采用的评级方法也过于陈旧,其在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理应破除。2010年,大公国际首次公布了对50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试图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及其固有评级模式,建立一套新型的评级体系。大公国际进行主权信用评级的指导思想与三大评级机构不同,核心评价指标也存在很大差异,评价结果也有明显不同:对政治稳定、经济表现优秀及前景良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高于三大机构,而对一些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日益沉重的发达国家的评级则明显低于三大机构。这反映了大公国际与三大机构评级理念的根本差异:不以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体制作为划分标准,更注重一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关系到一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一方面,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以美国国家利益为重,"恶评"他国信誉级别,严重损害他国利益,造成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另一方面,美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试图控制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重塑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构建我国自主信用评级体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深刻凸显了"权威性"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不足,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有效提升和改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是促进我国信用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一些学者针对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探讨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皆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借助西方国家完善的监管体系与三大机构自身的公信力可以保证评级结果的相对公正与有效.与之相比,我国信用评级采用发行人付费易出现评级购买等负面问题,但投资者付费因“搭便车”导致可操作性差.为此,我国评级机构应暂时保持发行人付费模式,同时还应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完善信用评级的认可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从欧债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对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小企业,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面临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缺少权威性、缺乏科学的评级体系、市场需求少、权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建立完善的评级监管体系、丰富评级业务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评级机构以高效、专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受美国依赖评级的金融监管(RDRs)影响,其评级业的发展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典型阶段。RDRs视角下评级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美国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而建立的RDRs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四种典型的无效率。该研究对我国的RDRs监管及国内评级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分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他国控制后的危害,认为中华民族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保驾护航,应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信用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立即起草《信用评级法》并整顿被控制的信用评级市场,积极自主研发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了危机的蔓延。通过对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分析,将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分解为由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和经济基本面以外因素决定的两部分,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受非理性成分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了欧债危机期间三大评级机构很可能过度下调了主权信用评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中小企业评级公司(SMERA)通过向其本土中小企业提供全面、透明、可靠的信用评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印度的成功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议专设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体系和收费标准,拓展评级结果运用领域等,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观念不强,法制不够健全;资信评级市场供需失衡,存在过度竞争;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机构内部制度不健全等。今后,应加快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社会和制度环境建设,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具有股权关系多层次、产业分布多元化、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控制风险敞口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如何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集团评级服务,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以实施信用敞口的事前控制。集团评级的关键是,突出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的评级理念,研究风险在集团内部的传导机制,关注集团财务弹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